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还珠格格之那拉皇后重生
本书标签: 古代 

西洋来使

还珠格格之那拉皇后重生

小燕子和艾南儿失踪在京城里根本不算个事,芷娴关注了两天就不再关注了,只是艾琪等人仍是苦苦找寻不提。

  

  因着在广州的洋人进京的缘故,德亲王府的男孩们上学下学的路上偶尔见到面目迥异与中原人的洋人,大为好奇,回到家有说给不能时常出门的姐姐妹妹们听,闹得一屋子孩子对洋人好奇不已。

  

  只是永璂要去衙门里不时常在府里,他们只好去缠着会给他们西洋玩意玩的芷娴问关于西洋的事情。

  

  芷娴听了,去库房翻了翻,居然翻到一个地球仪来,这是孝恪皇后还在世的时候乾隆难得上下来的,据说共有两个,另一个赏给了五阿哥。

  

  芷娴拿着地球仪先给孩子们讲了将要来朝的英吉利的位置,然后讲了其周边诸国的名称,之后又讲了些西洋的风俗,例如不吃畜禽的内脏啊,某国男子有穿裙子的风俗啊之类的。

  

  正讲得高兴的时候,永璂回来了,见到热热闹闹的母子一群人,问道:“福晋在跟孩子们说什么,说得这般热闹。”

  

  “阿玛!”绵安欢叫着扑了上去,“额娘在给我们说那个英吉利的事呢。”

  

  “英吉利?不过是个西洋小国,有什么好说的?”永璂笑道。

  

  “阿玛,女儿可不这样认为,”景惜说。

  

  “那景惜有什么看法?”永璂知道这个宝贝女儿虽小,可想法却不少。

  

  “那英吉利的范围是不如大清一般广大,女儿看了看这地球仪,感觉也就跟琼岛台湾差不多,”景惜分析道,“这就是这么个弹丸之地,造的船却能不远万里开到大清来,”手指在地球仪上比划了一下英吉利与大清之间走海路的距离,“女儿读过些杂记,上边说道,前明三宝太监带着的船队,不过是到了这里,”又指了指非洲西海岸,“女儿就问阿玛一句,大清如今的船,还到得了三宝太监所到之处吗?”

  

  永璂闻言明白了景惜的意思,想到英吉利的船能平安自其本国航行至大清,至少在造船方面就高出大清一截,而大清由于禁海令的缘故,也只有一些民间私贩敢于走南洋的生意,中途还要停留好几站。

  

  永璂看看自英吉利到大清的海路,中间少有能停靠之处,尤其是离开了非洲西海岸之后,好长一段都是海的。

  

  如此看来,如今大清的航海能力,莫说现今的英吉利了,就是几百年前的三宝太监都比不上。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家亦是如此,这英吉利造船能比大清高出一截,那别的东西呢?会不会也有高出一截的?万一是武器高出一截,再配上这航海能力,大清不是危险了?【十二啊,你真相了!】

  

  有了危机意识的永璂先是找了几位哥哥来商议,几位皇阿哥听了永璂的话也是略有所悟,但是不免有些耳听为虚之感。

  

  永瑢道:“这西洋人真有这般厉害,他与咱们大清万里之遥,还真能打过来不曾?”

  

  “他能不能打过来这尚未可知,只是打到那欧巴罗洲,大元倒是做到过,”永璇倒是知道一些以前的事。

  

  “以前大元能打过去,如今他们打过来也不说一定不可能,”永瑆皱眉。

  

  “我倒觉得十二说得有些道理,”永珹道,“未雨绸缪总好过临阵磨枪,不过也不要成了惊弓之鸟,是好是歹,等那英吉利使者来了再说不迟。”

  

  “四哥言之有理,”众皇阿哥点头。

  

  “四哥六哥八哥十一哥,你们身上都有招待那英吉利来使的才是,就请你们多多留意啦,”永璂说道。

  

  “那你呢?差使着一干哥哥干活,你不是想躲懒吧,”永瑆说道。

  

  “十一哥,弟弟在吏部,跟那英吉利来使挂不上号啊!”永璂笑道。

  

  因为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四位阿哥办起事情来更是有了兴趣,礼部的永珹找洋人了解了英吉利的规矩,猛然发现人家一般是不像大清那般双膝跪地的,一般是单膝跪地,而且用的时候也不多,多用于男子向女子求婚,这要是不知道,说不定要闹笑话的。

  

  而且永珹了解到,英吉利也有爵位,也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并且子爵男爵还分成了好几等,下面还有爵士称号,而英吉利的公爵应该是相当于大清的亲王的,而不是他们原来想的那样。

  

  看起来那位大使马尔葛尼男爵也并不是身份很低的人。

  

  永珹连忙给乾隆上折子说明这些问题,询问是否要对接待方案进行调整,尤其是在两国礼仪差异的问题上。

  

  乾隆看到折子,思量了半天,最终批复道:待英吉利大使到达广州再着人与其商议礼仪之事,尽量按大清的礼仪来办,如若不行,最低要求其以对待英吉利国王之礼觐见朕。

  

  接到回复的永珹心里舒了一口气,他还以为乾隆多半是会强制要求英吉利大使按大清的规矩来办。

  

  终于,八月初,英国大使马尔葛尼的船队到达了广州,乾隆早安排了人在广州接待他们,然后经由陆路前往京城。

  

  我大清的地大物博,必能震撼那个番邦鬼子!乾隆如是想。

  

  马尔葛尼确实震撼了,从广州出发前往千里之外的京城,看着景色从崇山峻岭渐渐变为高低起伏的丘陵再变成广阔的平原,马尔葛尼感觉自己仿佛走过了由南至北走遍欧洲的路程。

  

  原来这个东方之国真的如此广阔!

  

  马尔葛尼接到出访满清的任务之后也是做过一些准备工作的,其中就包括拜读当时欧洲对这个东方之国最为详细的游记——《马可波罗游记》。

  

  而此时的英国已经开始了殖民扩展,对书中那些极尽夸张的描述,马尔葛尼颇不以为然,但是如今亲眼看到这广阔的国土,繁华的城镇(指广州),以及穿着朴素却精神很好的平民(这是永瑆死守国库不让乾隆乱花国库的钱之后让有灾祸的地方能得到足够的赈灾银的结果),他觉得,也许游记有夸张的地方,但是并没有全部不可信。【大使先生,你看的游记写的是元朝,就算全是真的可比性也不大啊……】

  

  而在前往京城期间,双方之间达成协定,英国所有来访成员如需面见乾隆,按其面见英国国王的礼节行礼。

  

  到达北京城,使团入住理藩院,永珹带人跟他们细细演练了一遍进宫面圣所需要的步骤,马尔葛尼等人倒是认真学了,算是对大清允许他们按自己的礼节觐见的回报。

  

  永珹见状,觉着这群头发或黄或棕或褐的洋人倒是没有传说中那般未开化,印象好了不少。

  

  有趣的是,这大清懂英文的不是没有,只是没有强悍到能与英国人无障碍交流的地步,而英国那边则是完全不懂汉话,而懂得汉话的商人又不可能进到皇宫充当翻译,所幸大清这边有几个郎世宁的弟子懂得意大利语,而英国那边也有懂的,是以马尔葛尼等人面圣的时候,一群大清人和一群英国人在用意大利语进行交流。

  

  不过除此之外,面圣没出什么大问题,倒是马尔葛尼代英国国王提出的“通商,两国加强交流和清大清皇帝往英国一游”的三个意见让整个朝堂惊讶了。

  

  通商?这英国人不远万里来到大清就是为了那行商的下等之事?这是满汉群臣完全无法理解的。

  

  倒是受了女儿影响的永璂没有什么吃惊的反映,他也了解过,在大清寻常可见的茶叶、瓷器、丝绸等物到了西洋是千金难求的稀罕物件,便是扣除了运输的成本和耗损,其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而现在这些利润,全都被洋人赚取了。

  

  钱!银子!便是在清高的人也离不了的,就是大清皇室也不会嫌银子烫手。

  

  不过,直接上折子说会被训斥吧……

  

  没等他想出个办法来,那边就传出马尔葛尼要求大清准最高军事将领福康安去塘沽港观看英国火器操演的消息。【最高军事将领现在还是傅恒,这位老同志还坚强地活着。】

  

  福康安对是火器操演真的没什么兴趣,对马尔葛尼说:“看亦可,不看亦可。”

  

  这话任何一个有些文化的人听了都知道是拒绝的意思了,但是马尔葛尼一个英国人是无法理解这块土地特有的含蓄的,于是双方产生了理解差异,让景惜钻了空子。

  

  景惜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打着去看望福康安嫡长女如欣的名义明晃晃地杀到富察家,以“没见过火器操演,好想好想去看看”的借口缠着福康安答应去看英国的□□操演。

  

  福康安一贯是喜欢德亲王府上的孩子的,加之景惜缠人的功夫了得,便答应了,派人去跟马尔葛尼沟通看看能不能把已经“拒绝”的邀请给恢复了。

  

  马尔葛尼那边根本不知道福康安之前的拒绝,回复说火器操演需几日进行准备,请将军阁下看看几日后哪天方便。

  

  几日后,与福康安和景惜一同前往塘沽港的还有永璂,他一是想看看这英国人的火器到底如何,二是芷娴不放心景惜,赶他来看孩子。

  

  至于最终的观后感如何,二人谁都没有提及,随行之人也被下了封口令,一些无关紧要的甚至被派到庄子上去了。

  

  而唯一能让人看出点端倪的事,永璂与福康安从塘沽港回京之后,第一时间进宫面圣,与乾隆摒退宫女太监侍卫密谈了三个时辰。

  

上一章 小燕子失踪 还珠格格之那拉皇后重生最新章节 下一章 开阔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