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青山常在
本书标签: 短篇  农村  现代     

第八章

青山常在

在一片荒芜寂寥的大山上,有一个身影在蠕动着,他与日月为伴,与星星对话,每天,朝阳在他的身后升起,他好像被一身五彩霞衣包裹着,就像是拥有一身金身的战士一样,可是,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尽管他被映衬在朝阳与夕阳下,但依旧改变不了他普通的一张脸,普通而又平凡的一生,他不是什么勇士,他只是一名为了理想和心中的天地不断努力的老人,他叫舒伟。

  他依靠着自己的退休金买工具,铁锹、镐头、树种,他买了许多树种,就堆积在隔壁的房间里,一麻袋一麻袋的树种,有橡树、白杨、松树、桃树、山楂树……很多种类,今天在这个山头种这种树,明天在那个山头种那种树,有的时候回到原本后山的位置,坐在一个黄土包上抽上一卷旱烟,不知何时养成了抽烟的毛病,以前他不抽烟,抽一次就会被他爸打一次,哪怕是后来长大了,也没有碰过一次,虽然有了这个习惯,但他并不上瘾,只是一个偶尔罢了。

  

  舒伟一个人生活着,生活规律非常好,四点起床渐渐气功五点抓一把柴做饭,他喜欢吃面食,发个面,掺进去一些苞米黄面,蒸点馒头大饼子,再腌制一些咸菜下饭吃,自己养了一些鸡鸭鹅,平时下个蛋,去后院子摘两颗葱炒鸡蛋吃,逢年过节杀只老鸡老鸭开开荤,生活也算过得去,自在着呢,自己的退休金也够维持,不需要太多的开销。虽然如此,但舒伟依旧会觉得少了些什么,太孤单了,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伴不在身边了,自己从小最疼爱的闺女也在长白山接受调养呢,两个儿子都走了,别人老了都是享福,也有被儿女抛弃的情况,可是自己荣幸怎么孤单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他的子女们没有抛弃他,是她抛弃了他的子女们,放弃了和她子女们以及老伴儿一起生活的条件回到了在荒芜的大山,这个时候,舒伟在思考,自己把自己弄的这么孤独,究竟值不值得,对李华和子女们负责吗?自己为了兑现曾经对父亲没边的承诺放弃了他们正确吗?答案是不正确的,舒伟也知道,可每次看到新长出来的树苗时,就看到了希望,那是生命燃起的希望,虽然不是他的生命,但他是这座大山每一个弱小生命成长的见证者,这些树苗刚长出来时时弱小的,但一个月后、一年后、十年后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为它们脚下弱小的生命遮风挡雨,这就是自然的循环法则,这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可也有爱的出现,也有美的一瞬间。

  

  村民被舒伟打动了,也意识到了自己曾经的错误,经常主动请缨帮助舒伟植树造林,他们利用铲车将原来后山位置的土包推平,又自发的组织人员到水库扩张,众人忙忙碌碌的,舒伟也清闲了不少,可他每天想的还是怎么改变现状,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既然村民们要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话,那就自己努力,他要成立一个合作社,种果树,他决定将现在后山的这一块平地发展起来,带动乡民找土地局包下了这里,种上桃树、苹果树、李子树、还有西瓜田,舒伟不喜欢用化肥催生,谁家养猪养牛,粪便就成为了养料,纯天然绿色无加工的。

  

  一个又一个村民加入了起来,从原来的一个人,到现在的一群人,每天东奔西跑,他们知道曾经的过错了,无论是弥补心理也好,还是颜面心理也罢,现在他们是同一阵营的战友,都是为了改变乡村环境而做努力。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曾经光秃秃的大山大地被一种绿色覆盖住了,这种绿色不是纤维渔网绿化布带,而是真真正正的绿色,那是一种村民们久久没有见过的绿色,非常的养眼,非常的温润,如同天然的翡翠一样,没有领过任何的雕刻与打磨,轻轻的触碰,一种冰冰凉的感觉,那就是生命的燃烧。

  

  它们还很小,但根很粗壮,它们不断的吸取大地之中的养料来提升自己,让自己更粗壮,它们的根一点一点往下延伸,他们的身躯满满的长大了,有时候一夜之间,他们长的像人那么高了,又是一场雨后,他们就能彻彻底底的为人遮挡风雨了,他们的树叶非常茂密,他们的树干非常健壮,一颗又一颗,像大树界的年轻小伙子一样。舒伟站在它们的叶子下,他的脸被碧绿色的树叶轻轻拍打着,有一种痒,但他觉得这是一种抚摸。

  

  五年后。

  

  曾经的黄土地已经长满了树,变得生机盎然起来,这里,又多了一群健康的生命,它们不是人,但它们拥有着日月精华,拥有着天地之间最纯洁的气,它们才是人们最需要的金银财宝,它们的确没有金银之色的华丽,也没有珍贵翡翠那样让人喜欢,它们显而易见,倒也是最容易被人忘却的,他们是地球之肺,地球之肺不只是一个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也是由一颗又一颗的树形成的啊!他们是带给乡村财富的关键,更是乡村人民乃至全人类生存的根本,它们是绿色的宝藏,容易让人忽视的珍宝。

  

  青山回来了,绿水也回来了,山上有树,下雨不怕山体滑坡了,粗壮的树干挡住了如野兽一样的沙石,沙石没有滑向距离山下不远的水田和农舍,人们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外后来,也没有山体滑坡的现象了。村里的后生被老人组织起来,从山下挖水渠到山上的水潭里,生成了一个水平面,只要那个水潭的水位越过了红线就会领过水渠流下山,而终点就是被填土一半的水库,后生们将水中的泥沙挖了出来,又修建了堤坝,并挖深了水库,这是一辆大工程,他们就一直干,没有停歇,听从舒伟的一切安排。

  

  事实证明,这方法确实有用,每到下雨山上都会流下水到水库里,堤坝很高,有台阶,水库面积扩大了,村民也不担心水库蓄水量超标了,至于平时,舒伟又组织人员养殖鱼和水鸭子,启动资金大约两万多元,是由村民们集资而来的,后生们负责养鱼,大一点的老人们负责养鸭子,鸭子下鸭蛋,拿到城里去卖,鱼养大了,捕捉上来,拉到城里去卖,来来回回,挣了不少钱,连本带利都回来了。

  

  每当舒伟走在村里的时候,不论是同辈还是后生都跟他打招呼,同辈打招呼是尊敬,同辈能弯着腰跟他说话是出于对舒伟的亏欠,在一些老辈人眼里,舒家后山祖坟被挖是他们一辈子的心事,他们始终觉得对不起舒家。当年那么对待舒伟,现在舒伟带领全村种树造林,又是种果树养鸭子养鱼,实在是羞愧与他,可舒伟觉得没什么,都过去了,谁没犯过错误,只要及时改正就好了,村民就是对曾经的错误改正了,不然,现在这个村肯定破败不堪了。

  

  舒伟走到最好的山,山下的一切一览无遗,这都是他这五年的心血,舒伟躺在地上,感受着泥土的芬芳,还有花瓣的凋零,天上的云更白了,天更蓝了,真是舒服啊!他听见了流水声,是河,是他儿时的大河,有水了,还很急,舒伟下山去了,用手捧了一口水喝下肚,享受着这种清凉,远处放羊的乡民跟他打招呼,他没回复,乡民没在意,他知道,舒伟又在享受,他习惯了,乡亲们都习惯了这样的舒伟。舒伟将脸埋进了喝水里,再拿出来,他的脸上,竟然多了一丝稚嫩,年轻热血的风采依然在,他的头发变黑了,被光一照,闪闪发亮,顺滑。他回到了从前,回到了从前那个和父亲光着屁股下河摸鱼的从前,他看见了鱼,在游动,多么的活跃啊,他老了,可这条鱼还年轻,他要顺着河流流向更远的湖泊、河流,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行,这就是自由吧!

  

  舒伟看着天,呐喊一声:爹,你看到了吗,您当年的愿望儿子实现了,你看见了吗?青山回来了,绿水回来了,都回来了,回来了。

  

  一年后。

  

  李华回来了,一家人整整齐齐的都回来了,舒丽的身体也调养好了,馒头也变成了老狗,舒胜的两个孩子不再上小学了,上了初中,来到了城里一个不好不坏的中学上学,舒丽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刚出生的那段时间一直是舒伟看护着,至于她和李华的关系,也渐渐的好转了,能在一起说上几句话,可时间一长,就不行了。舒丽的两个孩子跟舒伟接触的时间不长,除了逢年过节一家人见过几面外也只是在微信的显示屏上,虽然孩子的名字是舒伟翻烂了一本新华字典起的。

  

  舒丽终于有了成就,她画了许多画,都是父亲种树的场面,还有后山被开采的场面,一幅又一幅,不知多少,有一天,她的画被一个大师发现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她的画被安排到了展览厅上,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她开办了一个画展,是那个大师出的钱,也是她做的宣传,大师不知道结果是怎么样的,只是说:如果成功了,我不要你的感谢,如果失败了,是我辜负你了。

  

  画展上许多人前来参观,舒丽的画终于有一天得到了认可,更得到了赏识,舒丽拍卖了几幅画,共计卖了四百多万,这是她骄傲的一刻,她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行业挣钱吃饭了。舒丽的丈夫也晚来得志,有了上升空间,成为了领导,在职场上也顺风顺水,或许可能是迷信,但大家知道,这是舒伟积德的结果,老天被感动了。

  

  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又走到了一起,他们把祖坟重新迁了回来,跟他们一起,成为他们后背的依靠,虽然也有过争吵,但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合家欢乐,团圆美满。

  

  五年后。

  

  舒胜的孩子们拿起了镐头背起了装满树种的麻袋,他们接手了舒伟的衣襟,要去改变山林,改变自然环境,但他们的目标不是山村,而是城周边的黄土地上,利用假期,他们都会赶到这里,进行劳作,他们心中也有了一种信念: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十年后。

  

  此时的舒伟已经八十一岁了,耄耋之年,也撑不住了,镐头拿不动了,眼睛也花了许多,但他还是重新拿起了镐头,背着一袋种子来到了坟地,在附近的山沟里一颗又一颗的种了下去,一颗、两颗、三颗……十颗,种完了,舒伟看着不远处的一条老狗笑了笑,又看了看一旁画画的舒丽,躺在了父亲墓碑旁边,看着蓝天,笑着。

  

  舒丽画着睡觉的父亲,画完后,感受了一下大自然的芬芳,许久,日落时分了,舒丽走向了父亲推了推:爸爸,醒了,要回家了。

  

  舒伟不动弹。

  

  舒丽又推了推:爸爸,爸爸,天黑了,回家了。

  

  舒伟不动弹。

  

  舒丽握住舒丽的手:爸……!突然,舒丽心口一疼,看着舒伟,摸了摸他的脸,冰冰凉凉的,他的脸依旧在笑,他很快乐,晚霞之光落在了他的脸上,带走了他。

  

  十年后,有一群青年背着镐头行走在乡村间,他们姓舒,他们秉承着祖辈的一个信念,要改变环境,保护大自然,他们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上一章 第七章 青山常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