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旧城与沉船
本书标签: 短篇  叛逆成长  青春校园     

深巷里的少年与猫 2

旧城与沉船

差不多在五年前,我还是个在南方某野鸡大学混吃等死的中文系学生。心情好或者没事做时去上课,要不就是闷在宿舍里看书睡觉打游戏,某天看到某本写的烂到无以复加的获奖小说时突然萌生了写小说的想法。当时我想的很简单,连这种用脚趾敲出来的文字组合都能获奖卖钱,凭什么我不行(工作后才知道只要你爸是个在学界或出版界有话语权的人,你家的狗都能出诗集)?

后来的一个学期里我以挂三门课为代价写了十万字左右的作品,短篇中篇微小说都有。但当时并没有什么发表或者投稿之类的打算,因为我觉得把这种东西拿去换钱实在是有诈骗的嫌疑。我自己哪怕再怎么无聊就不会去看让我感觉更无聊的东西,我写的那些所谓的小说连我自己都懒得看,更何况读者。

但是呢,期初的时候有一群事业有成的校友回校宣讲,当中有一位便是我后来任职的杂志社的主编,这家伙要死不死偏偏在那天提了一句同学们可以给我社积极投稿,稿酬是很丰厚的。而我当时又偏偏想买一把吉他回来练,于是第二天就怀着愧疚之心往那个杂志社的邮箱投了两个短篇。一个月后我居然就这么拿到了人生中第一笔赃款。虽然只要400块钱,但这至少让我发现自己有从事诈骗行业的潜力。半个月后我在主编的引荐下把手头上的存稿发给各家杂志社,当中有六篇都被登了出来,我也成功买到了至今都没弹过几次的雅马哈。

本来我以为这些事就差不多这么完了转而继续在学校里混吃等死时,那位自以为是伯乐的主编找上门来了,说他把我的作品推到一个什么评议会上,还得了一个我从没听说过的奖(到今天我连那个奖叫啥都忘了),有几个自己估计没写出过什么作品的评论家盛赞那篇我自己都不想看的小说“深得伍尔夫与乔伊斯之精髓”。出席颁奖典礼的一周前我还去找来这两人的书恶补了一下,领完奖后有个什么研讨会,要是那时候让他们发现我连伍尔夫是哪国人都不知道会很尴尬。但是两天之后我就把《尤利西斯》和《海浪》给丢掉了,这两天的阅读经历让我在今后的人生中都对带着“意识流”这三个字的东西敬而远之。如果说又臭又长还让人不知所云就是那个专家口中的精髓的话,那么他对我的评价还是挺中肯的。

领奖那天我穿着向舍友借来的西装人模狗样地占到那个打满了灯光的铺着脏到泛着棕色的红地毯上时,我顿时产生一种极其强烈的幻灭感。西装的假领硌得我脖子痒痒,周围走动的,坐在台下的,站在我身后的全是陌生的面孔,台上一道道灯光好似能打进我的身体里。从一个臃肿得和幼虫一样的老头手里接过那张镶着金边的证书坐回到台下时,我终于反应过来,我来这里居然是……给我的小说领奖的。

颁奖结束后便是那个什么研讨会,一群平均年龄比我爸妈还大的人挤在一间开足了空调的会议室里,用一些但凡是个正常人都觉得烦的专业词汇去分析那几篇得奖的作品,几位作者,包括我都在会场里。我挑了个尽量远离这群人的位置,因为似乎他们彼此之间都相当熟络的样子,我甚至还听到他们在说“陈兄啊,下次你当评委的时候记得该轮到我来拿了”这些话。在分析时则开始互吹彩虹屁,什么堪称当代意识流之典范,填补了现代中国小说在某个领域的空白,极具开拓性的描写方式,展现出古朴的田园情怀……结果到我那篇作品时这些词儿都用完了,代替的则是“作品的结构存在明显的缺陷”“语言过于直白简单而破坏了作品氛围”“描写不够且具体缺乏力度”“情节单薄没有内核”……最后似乎是考虑到我本人还在场,施舍般的丢出几句“但是能看到一种年轻人独有的灵性,与同年龄的作者相比已经算是具有一定文学素养”,说的好像没到他们这个年纪写的就一定没他们好一样。

散会后这群人还及其熟稔地一同准备前往某个休闲会所,其中一个腰围是我两倍不止的大叔还邀请我和他们同行,并美其名曰“多认识一下文坛的老前辈”“我们也需要一些新鲜血液”“以提升自己的文学造诣,为更好地融入文坛做准备”最后他还语重心长地交代我“年轻人要懂得抓住机会。”我笑着和他握了个手,推说明天还得回学校上课只得先告辞,以后有机会一定来。

从那个灯火通明的会场中走出来之后,我即刻冲到墙角对着垃圾桶干呕起来。

上一章 深巷里的少年与猫 1 旧城与沉船最新章节 下一章 深巷里的少年与猫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