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初平二十六年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历史军事  权谋     

第二十三章

初平二十六年

  张肃再怎么位高权重,到底也是一个父亲,他看着安心研墨的女儿,不禁有些犯愁,张氤都已经二十四岁了,仍是整日待在别院,鲜少出门,就连一般的文会都很少去,自己没法照顾她一辈子,于是,他抱着劝劝女儿的心态,开口道:“萱仪,你坐下。”

  张氤迟疑了一下,放下手里的徽墨,坐到父亲身边。

  张肃靠在椅子靠背上,从鼻子里呼出一缕长长的气息。张氤眉头皱了皱,这样的前奏,怕是又该催自己成亲了。

  果不其然,张肃开口第一句便是,“萱仪啊,你可有心上人?”张氤心里也叹了一口气,身子也松弛下来。

  “这长安城里这么多才俊,你就没个中意的?”张肃在朝堂上可以叱咤风云,可到了家里,真就是一个门外汉,连说的话都显得有些笨拙。“爹爹没法照看你一辈子......”

  “爹爹啊,你别给我操心了,女儿还不想嫁人,江山这么大,女儿还没好好看看呢,”

  张肃一下子哑了,劝了几年了,不差这一会儿。认命一般的摆摆手,问道:“你妹妹这几天去哪了?连家都不回。”

  张氤面色稍稍放松了一下,道:“萱柔去新昌坊打马球了,昨日还在这儿住过。”

  张肃:“再见到她,跟她说,她再不回家,我就给京兆尹通信儿,把她抓回来。”

  张氤轻轻笑了笑,爹爹还是这般倔,看来得好好说说妹妹了。

  

--------------------------------------

  李觐一行人走十日,慢悠悠的从灵武“赶”回长安,由于不是战时,行走的速度也慢了许多。兵部的给的叙功已经发到了朔方,主战的几个下级军官都升了职,孙秩升任校尉,调往河西镇,镇守武威;出战天山的几个朔方、武宁将军,都升了职务,其中原本的朔方镇偏将高飏因战功突出,升任云中镇节度使,余下将士都论功行赏,而王承嗣则先加授了三品千牛将军,后又被罚了两年俸禄、打了二十板,这页就算翻过去了。

  此时已经四月初,常说人间四月芳菲尽,但是因为关内道地处北方,桃花四月时开的正红,官道两旁连片的桃花,颇有些“”的味道。

  李觐看着美好的景色高兴的很,骑着高头大马走在最前,时不时还哼两下曲子,不成调,却也正应景。而一旁的李虔却没那么高兴了,她是圣人亲自下诏书入长安受赏的,李觐位高权重,当然能以常人待之,可旁的人却不这么想了,在他们看来,入圣人青眼的将官,都大有前途。禁军统帅陈璇策就是圣人一纸诏令从陇右镇直接调入禁军的,而李虔此次受诏,也是同样的路子,因此这一路上,不少的将士有意无意的给她献殷勤。

  李虔苦熬了十几日,终于见到长安的城墙了。刚到城墙下,就看到一队穿着金甲的禁军,看那甲的纹路,像是禁军右军龙骁军,领头的龙骁军校尉毛阶,他身边还有一个头戴高帽的紫衣太监,皇宫之内能穿紫衣的太监只有一个,那就是内宫大宦郭攸。

  李觐快马行至毛阶面前,扯住马头,禁军有例,除圣人外,见其余大小官员,皆可不行跪拜大礼,毛阶打了个手势,算是见了礼。

  待他做完这一套之后,身后的郭攸才开口:“凤王殿下一路奔波,甚是辛苦,只是圣人给了咱口谕,还得劳烦殿下听一下。”

  李觐眼前一亮,道:“父亲带了口谕?”说着,便翻身下马,后边的李虔等一众人都下了马。

  郭攸也从马上翻了下来,叉起手,高举过头顶,朗声道:“传圣人口谕。”

  周遭的禁军也跟着单膝跪下了。

  “六皇子一路辛苦,回京之时,不必立即面圣,可先行回府,待琼华公主回京之时,一同面圣。”

  刚一山呼完“吾皇万岁”,李觐就迫不及待的跳了起来,问道:“大姐要回来了?什么时候回来?”

  郭攸还是一副笑脸,温声道:“凤王殿下莫着急,待老奴慢慢说。琼华公主定会回京,估摸着明日就该到了。”

  李虔在近旁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圣人大女儿李姝也算是个奇女子,不仅饱读诗书,也精通兵法。初平二十一年,李姝在西内苑长跪四个时辰,换得一个五年的军籍,李璀当时下令,六个藩镇,随意挑选,结果她却选了最西边的安西都护府。执掌安西五年,大战吐蕃二十余次,将吐蕃牢牢锁死在昆仑山以南,因此比起琼华公主这个封号,李节度这个名号更为人所知。

  李觐得到了确切消息,喜不自胜,“太好了,我与大姐姐五年都未见了,平日只见她寄回来的西域玩意儿,这回可算回来了。”

  郭攸“嘿嘿”笑了两声,“殿下如此思念公主,手足情深,圣人知道了也会高兴,只是,这实在不是说话的地方,殿下还是赶快入城回府吧,莫让圣人担心。”

  李觐点点头,翻身上马,就往城里赶去。一旁的禁军排成标准的两列,跟在李觐身后。他们的所在,是长安城北,只有光化、景耀两个城门,李觐一行人从光化门入城。

  刚经过一个坊道口,便听见一阵欢呼声,李觐循声望去,只见一间马场设立在十数丈外,这是当朝圣人李璀年轻时所建,是长安城最大的击鞠场,距皇宫较近,便于各路达官显贵来次击鞠。此击鞠场还有一个规矩,因其紧邻皇宫,故此不设雨棚、观台,周遭只用十几层帷幔围起来,当做骑手休息处。

  正当李觐观望的时候,马场中央又传来一声欢呼。这次李觐拉住了缰绳,远远看到马场中央有几十个待着㡤头的骑士正在马上纠缠,人影纠缠,马蹄纷乱,小小的鞠丸在烟尘中若隐若现。忽然一个锦衣少女,灵巧绕过一群大汉,高举手中的月牙杆,抡圆了胳膊击向鞠丸,小小的鞠丸在空中划过一到金色的曲线,精确的击中云板。帷幔周遭的围观者都发出一阵欢呼,那锦衣少女纵马绕场一周,笑的开怀无比。

  李觐的目光紧紧的跟着那名锦衣少女,胯下的凉州大马不悦的踢着马蹄,“那少女是谁?”李觐的目光仍留在马场中央。

  郭攸眯着眼,瞅了好一会儿,“那好像是,张丞相的二女儿,名叫张氲。”

  郭攸看着李觐一脸向往的样子,不自觉的有些好笑,少年情义,往往就是一眼便可。这样一队仪仗停在马场边,很快就吸引了周遭女眷的目光,一群人顺着李觐的目光看去,那目光正巧不巧的汇聚在刚刚击中一球的张氲身上。

  “凤王殿下、凤王殿下。”郭攸轻声喊了几声,这才把李觐唤回了神智。

  李觐“嗯?”了一声,从马场上收回目光。

  “咱们快回府吧,这带着仪仗,不好停留。”

  李觐从喉咙里挤出一声“好”,挥挥马鞭,驱马向前。郭攸在心里偷笑,估计明个长安城里就会传出六皇子驻足观望的张家二小姐的‘美事’。

  不过,长安城这么大,这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

  

--------------------------------------

  龙骁军的骑士打头,步兵持槊立在左右,这样的仪仗,对于一个亲王来讲,已经是十分的简洁,可即便如此,一路上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每年四月都是全国学子来汇集长安、洛阳科考的时候,纵然如长安一般巨大的城市,在这时也显得有些拥挤,不过好在有禁军开路,不消半个时辰,便到了长乐坊,送回李觐之后,禁军便要回内城。

  李虔由于是受诏入京,还挂着军职,算是公务,就被安排在了长安驿站。负责她安置的长安县令,那长安县令带着几个武侯,把李虔领到驿站门口,撂下一句“过几日就会有人来通信儿”后,就走了,全程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这样的处事流程让李虔感到了些舒适,可算少了些奉承话。

  李虔的房间安排在二楼,正对东市大街,卖货的、杂耍的、还有在路边顶着个花伞招揽客人的姑娘。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虔枯坐到下晌,腹中饥饿,就想着反正也是闲来无事,不如去城里逛逛,吃些东西。有了念头,她拔腿就往城中走去。

  此时的长安城正是举行科考时候,来自十四道的学子不少都汇聚在了长安城,有的是骑着马,晃晃悠悠的进的城,有的则是徒步走进的城,这两种人除开家财方面的差别,身份地位都一样。

  李虔找到一个食铺,点了一碗汤饼,期间来了兴趣,朝那伙计问道:“小哥,问你个事,这长安城里有多少官啊?”

  那伙计:“尊驾这是头一回来吧,就打个比方,您站在乐仁坊的楼子上,随便倒下去一杯酒,那就能浇中一个六品官。”

  李虔:“这么多吗?”

  那伙计忽然有了一种莫名的自信,语气也骄傲许多,“那当然,天子脚下,哪有官少的道理?”

  李虔抿嘴笑笑,不再言语。

(开学了,更新不会太频繁了,尽量保持一月七更,每更2.5k以上。PS:欢迎各位来讨论剧情。)

上一章 第二十二章 初平二十六年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