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星球变迁规律
本书标签: 短篇  上学常识  更新     

海洋是生物的坟墓,而不是生命的起源

星球变迁规律

这个结论只适用于生命最早诞生的时候,如今海洋中生命的繁荣并不次于陆地。

之所以会有这个结论也是因为阳光的原因,生物需要热能,而最初的海洋并不具备使生物保持热能的本钱。

先前说地球消融史的时候,说到过这样一个现象,科学家认为地球在某一时段地球表面被灰尘布满,所以热量传导不到地面,所以生物会灭绝,我提出了叫花鸡的例子,被密实的泥土包裹的叫花鸡都能熟透,那么遍布表面的灰尘真的有隔绝热能的能力吗?很显然这不能,而且灰尘遍布地球表面还必须要有另一个条件,那就是地球表面必须有着大风,灰尘在大风的影响下才能飞起来,而如果阳光照射不进来,内部不能形成温差,那大风就没有出现的理由。

那么太阳照射到地球的热能真的能够完全被地球接受到吗?那也是不能的,辐射到地球会被反射一部分的就是海洋。这是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生命源于海洋的原因之一,因为科学家猜测当时的地球地面上缺乏氧气,而且紫外线非常强烈,所以不适宜生命生存,而海洋中的温度较低,承受辐射的程度较小,所以海洋适宜生物的诞生。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就像我曾经说过的,一个始终被加热着的物体不可能自动降温,地球始终在太阳的照射下,难道因为多了一些产自里边的气体就能将温度降下来?

这是我说海洋是生物的坟墓的原因之一,生命需要热能,而热能源于太阳,生物出现本身就是周围的物质凝聚在一起的,就像出生的我们就能完全适应周围的环境一样,当时的环境在后人看来是恶劣的,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一个很平常的问题,那就是他们就是那些物质构成的,难道他们完全由那些物质构成却完全不适应那种环境?这只是科学家没有将自己的视野放开而已,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天生就对周围环境适应,否则他就不会诞生,科学家认为当时的环境不适宜生物产生只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已。星球物质翻新的过程中,生物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后人从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中研究出一种又一种他们灭绝的原因,不适应环境变化,自身产生病变,但是似乎真的没人想到过这样的问题,如果真的不适应,那他们怎么会诞生,如果那些古生物真的骨质疏松难以活动,那么它们又凭什么能够长的那么庞大呢?

生物的诞生和活动都需要热能,而海洋接收热能的能力低于陆地,所以陆地诞生生物的条件要优于海洋,至于所谓紫外线强烈,不适应生命诞生的理由,我只想说他们本身就是那些物质构成的,难不成那些物质还能要了他们的命?他们的灭绝只是因为星球温度上升,物质的属性发生变化,使得已经适应环境的他们变得不再适应。在地球消融史中我说过,原始的地球就是一个像现在大家所说的冥王星一样的冰块,因为温度低,所以很多的物质都是固体,现在我们看到的海洋,在当时很有可能就是坚实的陆地,而当时低温的海洋,在今日可能已经成为了我们呼吸的空气。

先不论那些物质到底是什么,在温度上升的过程中,有些物质会软化,液化,这就使得我们眼中非常坚实的大山发生类似融化的现象,液化的液体携带着没有液化的固体从高向低冲击,这就是所谓冰川活动的真相。生物的身体是周围的物质凝聚在一起构成的,所以他们的身体无可避免的也会在升温的过程中发生活动能力下降,体内组织遭到破坏的症状,这些症状使得生物发生大规模的灭绝,不过灭绝的他们却不一定会像植物一样埋于地下,因为植物的根茎深埋大地,所以他们面临冰川冲击有机会矗立在原地,而那些行动能下降的生物则是因为行动能力下降,所以身不由己的被河流裹挟着冲向原始的大海之中。第一批被冲向大海的生物一定会死亡,虽然海洋中的低温能够让他们保持当初在陆地上一样的活力,但是那是海洋,并不是陆地,环境突然变化一定会引起他们极大的不适,他们是第一批被冲向海洋的,所以他们没有食物。回到陆地会因为温度死亡,进入海洋则会因为缺乏食物死亡,所以他们没有活路。

海洋接受阳光热能的能力低,这些被冲到海洋中的生物必然死亡,而他们的死亡则会带给后续进入海洋的食肉动物生存下去的福利,首先他们进入海洋一定程度提升了海洋的温度,其次,它们使得后续进入海洋环境的生物有了食物,有了食物他们就有生存下去的机会。而出生的幼崽不适应海洋环境的问题就像我前边提到的,他们就出生在那里,就是那些物质构成的,哪里来的不适应这回事?

科学家总结的原始的海洋很荒凉是对的,但是海洋是生命的源头却是错的,在陆地生物发生几次灭绝,几次被融化的物质冲入大海之中以后海洋才有了相对完整的生物系统,因为足够的热能,充足的食物,使得海洋变得很活跃,而陆地上温度变化,受到影响的绝对不止被冲入海洋的生物。相信大家都认可的一件事,那就是大灾变发生的时候动物总是比人先一步察觉到,然后就发生一些人们理解不了的活动,就比如地震发生前,老鼠集体搬家,鸡飞狗跳,猪不吃饭,冬眠蛇出洞……这些生物察觉到环境的变化,会进行迁移,但是生物迁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发生一些影响生物生存的状况,被冲入海洋之中的生物找不到食物,而进入荒漠的生物同样会因为缺乏食物而死亡。动物可以察觉即将发生的灾害,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是否安全,所以误入歧途而死亡的生物也不在少数。

科学家之所以感觉生命源于海洋,只是因为他们发现存在于陆地上最早的生物,比起存在于海洋中最早的生物要晚。但是却并不知道在海洋繁荣起来之前,陆地生物已经面临了不止一次的物种大灭绝。还有一个一直被大家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被发现化石的生物全都是误入歧途,在极端环境下死亡,并且周围没有其他生物存在他们才能保存下来的。如果他们到达的地方非常适应生物生存,那么他们很快就会在这里形成相对完整的生物体系,他们的尸体就不可能成为化石。拍摄的纪录片中很多次都提出了生物面临自然变化最终死亡的故事,但是那些只是走入极端环境的生物,在完整的生物体系中,生物的身体在死亡之后很快就会被生物体系中的其他生物转化,走入正确道路的生物是很难留下痕迹的,幸存者偏见不止一次使错误方向留下的痕迹成为了科学家鉴证历史的证据。

庞贝古城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他被火山掩埋,之后被发掘了出来,如果那里没有发生自然灾害,那里人们平平安安的生存到了现在,那么人们对庞贝城就不会有多深刻的印象。

说起这个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西方科学家否认华夏的历史,认为历史中描述的夏朝根本不存在,因为并没有任何痕迹证明夏朝存在过,但是他们始终不明白,当前进方向错误,走入绝境,而且完全没有其他干扰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留下痕迹,而没有走入绝境,所有一切正常发展,那么痕迹就不可能存在。古人没有现代那么先进的仪器,为了生存下去他们会将周围所能利用的东西利用起来,而那些历史学家想要的遗迹早已被生存下来的人破坏的面目全非,古人的记忆力不一定比现代人差,但是当时的文化普及并不像现在这么高,只有处于领导层的人才会有意识的将一些事件记录下来,而古时朝代更换的时候叛乱的新领导者会把昔日首领的事情全部保留下来吗?他们会将自己替代的人丑化,将他们曾经存在的痕迹完全抹除,而且就算不发生这件事,对于生存环境的修改也是每一代智慧生物都要进行的事情,不要说年代相差那么远的一个朝代,就说近三百年的时间,有多少人还居住着原本的房子没有一点改变呢?

上一章 星球物质翻新 星球变迁规律最新章节 下一章 生命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