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星球变迁规律
本书标签: 短篇  上学常识  更新     

星球物质翻新

星球变迁规律

虽然地球始终还是那个地球,但是地球的物质和生物却是在不断翻新的,生物的翻新是在地表,在温度上升的环境下不断更换生物用来支撑身体和行动能力的框架,保证他们在所处环境之中能够保持正常的活动能力。随着温度变化,生物体的支撑框架和皮肤系统都是会发生改变的。比较能用来说明问题的就是科学家发现的中生代生物化石,科学家发现它们身体结构中氧的含量比现代生物要高,所以得出了当时的氧含量比现在要高的结论;发现陆地有被河流、冰块冲击的痕迹所以得出了气温下降,河流结冰的结论;发现古生物的骨骼缺乏钙质,所以得出了中生代之后生物因为不知名原因患上了骨质疏松的病症,而骨质疏松的生物行动力肯定不如正常的生物,所以他们因为不适应环境而灭绝了。于是科学家研究古生物就得出了气温下降,氧含量变稀薄,缺乏钙质使得这些体积巨大的生物纷纷灭绝。

这些东西在大家学习的知识中流传的很广,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相信,也因为他流传的非常广,所以没有人敢于提出相反的意见。但科学不能一味的相信,也要学会怀疑,将怀疑的问题进行验证才能更好的证明科学理论的正确性。

我在地球消融史中说过地球一直是在升温的,地心之所以炎热原因就在于从太阳照射过来的热量不断地向地心汇集这才使得地心变得炎热。在地表,物质也是在升温,在绝对零度到摄氏零度这个温度之间很多物质都是保持固态的,他们都有可能保证生物在当时的温度下的正常活动。以现代人的思维,根本不能作为生物骨架,因为在当前温度下,冰很快就会融化,根本起不到支撑身体的作用。但是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另一件事,在摄氏温度零下四十度的温度下,冰的强度和硬度远胜于钢铁,那远胜于钢铁的材质作为骨骼难道不能支撑生物进行活动?很显然,这并不是问题,但是伴随着温度的升高,冰的强度降低,因为骨架强度降低,所以他们才难以保持高大的体型。这就是生物骨骼的翻新,科学家发现的那些大型生物并不是患上了骨质疏松症,而是他们的骨骼中含有的钙比其他生物要高,所以他们能够保存下尸体形成化石。

皮肤,肌肉,骨骼是陆地生物难以缺少的部分,而他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着温度上升,很多物质的性质会发生变化,铁和水两种物质的状态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摄氏零下四十度的情况下,水很坚固,强度很高,而铁则是很脆,强度很低,但是温度上升的过程中铁的强度越来越高,而水却是变得越来越脆弱,在标准大气压,摄氏零度以上,水完全成了液体,而铁则是可以成为建造高楼大厦,庞大机械的骨架和表皮。生物的诞生本就依附于周围的物质,在这些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中,生物体也会选择一些对自己更加有好处的物质构成自己的身体,存活的生物一定会这么做,用句古话来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如果它们不那么做,那么它们一定会灭绝。伴随着温度上升,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生物进食不同物质引发不同的身体变化的过程就是地球生物的翻新过程。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时候生物一定会将更加坚固的物质融入身体。

地表生物翻新在于温度上升,他们为了保持生命的延续必须要将更加耐高温的物质融入身体,而这种更加耐高温的物质则是源于地心。温度上升会使得物质的属性发生改变,是大家都能理解的,而温度高到一定程度之后物质发生改变的就不只是物质的属性,还有可能是物质的种类。学过物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样一个规律,物质永不停歇的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会使得不同物质在接触面发生融合。当温度高到一定程度之后,这种融合在一起的物质则是会发生质变,融合成一种全新的物质。这种原理就像大家听说过的合金的制作原理相似,他们经过融合,产生一种新的物质,而这种物质承受温度的能力一般会优于前者,否则融合在一起的物质就会在高温的影响下继续和其他物质发生融合。

融合,分离,融合……在地心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这些物质没有逃避的途径,所以他们顺理成章的就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从地球最核心开始,因为最核心的物质接收到的热能最多,躲避的途径最少,所以最先发生改变,然后逐步向地表引发这种变化,当地表的物质不能够承受内部的高压的时候就会产生地震,在相同温度下属性相同的物质会发生相同的变化,而不同的物质则是会产生裂隙,使得地心的高压物质从裂隙中喷薄而出。在高压得到舒缓之后成块的陆地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下沉,在贴近岩浆的物质能够承受高温,或者内部高压暂时不能冲破表面压制的情况下,地表会保持一段时间内的平静,这些从地心喷出的物质,承受高温的能力普遍比地表物质要强,而且在高温下表现出来的性质也比地表物质要强,在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有机会融入到生物体内,作为生物支撑身体活动或者保护身体内部组织的物质,这就是星球上物质和生物翻新的过程。

从科学家所知的绝对零度,到我们现在生活的温度,星球上这样的过程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新的优秀物质总会从地心喷出,然后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到生物的体内,这就促成了生物体不断的变化。地表物质在温度变化下发生改变,很多物质失去强度被液体冲到低处的同时,地心释压,积压也不断影响着生物种类的变化。由于地心物质在高压下释放物质使得星球表面的物质逐渐向核心转移,这就使得很多层生活在地表的生物逐渐被掩埋,向着地心移动。

这种向着地心移动的状况主要在植物上体现,因为植物无法移动身体,所以面对地心物质的覆盖没有逃走的能力。而这些植物形成的煤炭同样引起了另一个科学史上的误会,那就是科学家普遍认为的在地球上先有的植物,因为他们在这些底层只看到了植物的化石,而没有看到动物,或者只看到了体积较小的昆虫,而实际情况,动物是能够活动的,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他们可以转移,而那些体积较小的动物,昆虫,植物则是因为行动能力差,只能身不由己的被埋葬在这里。

上一章 地球消融史 星球变迁规律最新章节 下一章 海洋是生物的坟墓,而不是生命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