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罗森浮桥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主角光环  大大超努力   

第四十二章 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

罗森浮桥

三日后孙诺方能开口说话,仍极其虚弱,有气无力。崇祯天天亲自督促煮了安神的汤,一勺勺喂与她喝。刚开始她不愿喝,他拿着勺子坚持着,直至她喝完。这一番下来,总算是收敛神气,志安宁,保住了一条小命,可眉间印记却是留下了。

本同意让她去见坤兴,却因这事又拖了几天。他打算让她见了公主,就恢复她的自由。他虽不知送她们回去的方法,但也知只要给她自由,她既能来,就一定能找到回去的路。

可再次允许她见公主,完全放手之前,他还想再任性一次,让她完全的属于他一个人。

即使她想不起来任何他们之间的事,想不起她在崇祯三年是如何为了他出云南,入四川,进陕西,北上蒙古,东至辽阳,联络各方力量进京勤王,十五天内跑毙十匹好马,大腿根处磨得旧伤新痕;她也想不起她是如何为了他,在战场上身先士卒,鼓舞士气;若不是她与各方将领交人交心,为秦良玉挡了一箭,与卢象升战场抗敌,替脱兔部抢回被掳蒙古公主,这些人有些自顾尚不暇,又如何肯集结力量,表明立场。也只有她明白他对农民军安抚,对后金强硬的态度背后是怎样的家国情怀。天子守国门,社稷重泰山。说的轻巧容易,可又哪里有人知道,无数个夜里他都抱着她哭得长江倒流,无数个夜里都是她悉心安慰,倾心照顾,才能让他获得一两个时辰的安眠。对于他来说,她是他的昭依,是他困苦绝望中的一丝慰藉,是迅速下沉途中的一根稻草,他只想牢牢抓住这根稻草。至于她的需要,他置若罔闻。而对于她来说,他就是她的全世界。

直到北京城破前夕,他才无意中得知,昭依因为战事奔波劳累,已经失去做母亲的资格。他这才想起昭依看着坤兴、坤仪几个孩子时眼里会泛起的泪光。她对他们无比的好,他们也爱她敬她,可她自从崇祯三年归来后独处时的让他不明就里的莫名悲伤却是此刻才明晰起来。可贵为天子的他那时已输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能拿来弥补她的东西了。他逼死周后,遣散儿子们,为避免女儿们受辱狠心杀掉坤兴、坤仪。闻讯赶来的昭依见此惨状,惨叫一声,昏死过去。他知昭依与他的长于深宫中的女儿们不同,她有四面八方的联络,更有乱世中生存的能力,何况他欠她的实在太多了,没有任何下手的勇气与资格。于是他留书信一封,强行趁她昏迷之际将元神注入,让锦衣卫将她藏入京城民房中,趁乱出城。

昭依醒后,知帝已死,国已亡,痛不欲生,欲随他去了。青衣小仆却跪地手托帝遗命,坚持让昭依先读信,再做决断。昭依读罢信,细观自己的容貌,才发现两眉间确有一道痕迹,是为帝元神注入时留下的痕迹。昭依为了保护元神,不敢自行了段,只盼望帝重生后能自取回元神。可她没有等到。昭依带着元神又轮回了几世,那元神早已和昭依的元神缠在了一起,不分彼此。而她也已忘了前尘往事,只是在偶尔听到某些名字,看到某些片段会觉得触动神经,至于原因她却不得而知了。

崇祯知道,她带着他的元神,什么都不记得了。他就算伤害自己都不可能为了取回元神伤害昭依,仅自私的想要在她目前的记忆中出现他的影子。只要她能时不时的想起我,想起有我这么个人,有和我经历的这么些事,就够了。所以在放她彻底自由之前想多留她几天。

这一天,下了纷纷扬扬三日的大雪终于停了,孙诺的精神也好了许多。他又一次带孙诺出宫,径直来到琅玥湖畔。 真就如诗中如描述的,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众人共乘一舟,各自拥毳衣炉火,往湖中而去。孙诺抱着那衣炉火,脑袋缩在厚披风里,看这云白雾绕如在画中行,又如那诗中所语,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有那么一瞬间孙诺宁愿与这舟中人泛舟天地间,与子偕老。

到得湖心岛中,王承恩等固定好船,搭好浮板,候着主子们。崇祯先下了船,回身去牵孙诺,孙诺却呆立在那儿。她之前一直望着湖面,等得船靠岸了,出得船舱才望向小岛。这一见之下却惊呆了。岛上按照皇上的吩咐没有提前动过,三天大雪虽将此岛覆盖,可站在高处,那一亭一院,一树一菩提,一假山一小池,在那皑皑白雪之下,无不透露着不同于俗世的完整感。孙诺也不知此刻她怎么会想起完整这两个字,可好像只有这两个字能表达那景色之触碰人心的力量。她小心翼翼的下了船,小心翼翼的走在岛上,她怕一不小心,破坏了那仪式般的完整感。

大雪颇深,齐小腿处,一行人走了许久才走进府中。等到进的府中,又穿过亭台朗阁,假山小池,才进入院落中。王承恩带着几个老太监打扫院落,小豆子、小米子生起炉灶,伍文思,李朴方等也来搭把手,一时间沉寂许久的院子里无比的鲜活起来。

崇祯带着孙诺进入桃屋中,点了香,祭奠祖上,并奉上贡品。孙诺也照着他的模样一一做了,诚心祷告。可她祷告的内容连她自己也吓了一条,她祷告的内容竟然是“愿祖上佑我那苦难深重的中华。”至于这中华到底是哪个中华,连她自己也分不清了。

祭拜完后,崇祯又带着她入了右室,亲自替她整理了床,告她若累了可以休息下。孙诺却被妆奁上的一木匣子吸引。那木匣子与她上次被刺客追杀躲入那府人家闺房中那木匣子颇为相似。她好奇的打开木匣,本想看看底层有没有相同的暗道开关,却被那木匣内放置的五根簪子所吸引,五根全为沉香木质,端的是作工精巧,美轮美奂。有雕刻鲤鱼戏水,寒见腊梅,云朵流苏。流光溢彩中,时间都仿佛停止了。而在这其中孙诺却一眼看到它,一根通体淡黄色的木簪,除了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却没有任何的修饰,在一众娇艳中毫不逊色,虽不争不抢,却依然绚烂非凡。孙诺拿起这根木簪,傻呆呆的,她似乎看到了更多的片段,那一幕幕,一排排,一道道光影,那些腥风血雨的过往,那些容光焕发,委屈消瘦的过往都毫无防备的凸显出来,可她还是不明白看到的到底是什么。

崇祯看她毫无悬念的拿起那根淡黄色的簪子,嘴角泛起了微笑。他想‘我的昭依,她总算没有全忘记。’他拿起一木梳,轻轻梳顺了她的秀发,给她重新挽了一个简单的云鬓,从她手中拿起那根簪子,替她插入发中。孙诺对着铜镜看了看,崇祯比她高了足足一个头,她照镜子时,却无意中将他看自己侧颜的模样尽收眼底,恍若隔世。

当晚孙诺入住东厢房中。累了一整天,她睡得甚香,睡梦中却听得有歌声传来,悠扬而婉转,低沉而清越,依稀可以听到反复听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唯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这几句。孙诺心知那是王阳明的词,好奇心起,起身出门寻那歌声而去。

那声音甚是清楚,孙诺出了门,一路寻着那声音而去,却来到了湖边。只见那白茫茫一片的湖面上不知何时多了一页小舟,舟上有一人,素衣黄绸带,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的长发上无它物,却仅有一只簪,背对着孙诺,也看不清楚男女,歌声正是此人所出。孙诺在这暮色堪绝的雪景中见一孤舟,想到的竟不是那最有名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而是她爹那不为人知的“画家不知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越靠近那人,孙诺只觉得歌声动人心魄,摄人心魂,听得是如痴如醉。特别是“莫知西东兮,唯天则同”这两句,她此刻的际遇更能让她明白词中想表达的虽然不明白自己身在何方,可头上都顶的是同一片天空的豁达。

孙诺正听得入迷,那人却突然转过了头,对着孙诺嫣然一笑。

孙诺一见之下,大惊,一个站立不稳,落入冰冷的湖水中。

那冷透心扉的湖水瞬间吞没了她,湖水将要莫过头顶的那一刻失去的记忆全都回来了。她初见信王,五岁,扎着两个小辫子,漂亮得如那小孔雀一般,睁着两只圆溜溜的眼,好奇的看向一切。信王优雅的对她伸出了手,道:“我带你去玩。”他带她放风筝,陪她荡秋千,与她宫里宫外一同疯跑。自从他们发现琅玥湖这等好地方后,就常常来这里,在这里扮家家,找各种草药。昭依最喜欢的是将各式草药混在一起,配成她自认为的最佳配方。这个时候他就会在旁,扮作是那药店的老板,对着空气中假想的众人大声售卖。闲暇时他也曾对她说:“我若为帝,你就为后。”她不回答,只是抿嘴笑着。再后来信王果为帝,可她却不愿为后。她说她只愿意陪着他,每时每刻陪着他。为了避免朝中人议,甘愿在他身边,做一名普通侍女,只为了能简单的每天陪着他。国内局势风云突起,逼迫她不能再躲在他身后。己巳之变她担心战局,忧心国家,取一私印,留几字句溜出宫去,日夜兼程,招来大批人马进京勤王。后孙公出,局势已解,她才归来。

这些记忆都找回来的时候,孙诺已经咕噜噜喝了好几口水,迅速往下沉,她就要快失去意识之前,突然,那水面上伸入一双有力的手,把快要溺亡的她给捞了起来。

她气息微弱,虽然听到旁人急切的呼喊,可睁不开眼,却全身仍然冰冷,不停发抖。等到那人用滚烫的胸膛抱着她,抱了足足有一个时辰,她才勉强睁开眼来。

上一章 第四十一章 必不负尔等 罗森浮桥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不治已病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