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北冥有鱼(话本站)
本书标签: 古代  原创  古风     

第四章

北冥有鱼(话本站)

正值盛夏时节,阳光异常厉辣。

 守城门的几个巡防营的士兵在京城闲散惯了,不比真正血战的几大军营将士,齐齐躲在城郭下的阴影里。几人微微眯了眼,老猫般的快半阖上打起盹。午时是他们一日中最安闲的时刻。

  冬春秋时人来人往,他们也不敢太过松懈,免得被上头发现了捅出个玩忽职守的罪名。可这炎炎的日头,一来上头都都懒得时常巡查走动,二来也实在抵不住这般困倦,士兵们便也日日都养成了午睡的还习惯。有些胆子大的人便趁机偷溜出城。

  大梁京城内部看的严,外部自有暗中守军。他们不过出入城门随记的,通常不会出什么大事,出了事也赖不到他们头上。于是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几人正撑在枪戟上一愣一愣的,有一个年轻的小兵眼看就要进入白日梦乡。在最终朦胧之际,他不禁想到昨日似乎梦见个美人,不知今日可还有缘相会……

  “驾,驾!”

  几声轻叱,一阵钉铛铁骑轻响。地面有些微颤,几个士兵猛然惊醒。

  遥遥的望着长街那头,有一队轻骑极速奔来,人不多,却似乎有些急事。终于一队人马有先行的一人骑着快马先至,急急勒马。甩手便是一只莹润通体投如琉璃的玉符牌,道:“尊天子之诏!传驱风营整顿兵马,速开城门,即刻随洹王殿下出征!”

  先行者身着一袭烈红箭袖短袍,黑甲扣于胸前脊背,日光下闪着粼粼异光,腰束一条黑札软带,斜挂一把白银剑,脚蹬一双兽皮靴。来人身形颀长,全身上下皆是看起来便价值不菲的物件。小兵阅历少,平日里灰头土脸,粗麻袋布见多了,头一次见如此派头非富即贵的人物,一刹那瞪大了眼。

  老兵们倒底见过些世面,双手虚捧着玉牌,走过场的仔细打量起来,在抬头看看来人,只见城门投入的光影下,先行者似乎是个少年,眉宇轻挑,天然一股不容忽视的霸气与傲气。一双眸子分明,瞳仁竟是黑得闪烁出诡秘的幽深紫光。

  老兵也傻了。纵他们见过些世家公子,豪门大户,也没见过这么倾国倾城的俊俏。其实他们是见过的,邶王殿下也是此等风采。只不过邶王殿下的俊俏带着一股妖气横生,令人脊背发凉,好看是好看,要是比起这人的烈烈灼华,感觉上就是差了那么点。况且邶王殿下或许是幼年太过凄惨,身形倒是颀秀漂亮,身段比起来却总比别人短那么一截,少了点雄风,倒令人觉得弱不禁风,像个玲珑的……小姑娘。咳,反正和眼前先行者比起来算是啦,邶王殿下个头小也不是头一次被人议论了。几个老兵怔怔的脑子里不知抽风的想了多少。

  先行者等了片刻,半晌动静。眼见主队都要到了,不耐的抽回手中玉牌往腰间一挂,撇了撇嘴斥起来:“你们怎么回事,还不快去,还是我去?”

  这些兵闲散惯了,接起指令来倒迟钝了起来,听那人发话才猛然惊醒。这人一看就有来头,谁敢劳烦他呀,吓得赶忙迭迭应声,一兵牵了老马就匆匆去了。剩下几人单膝跪在地上,许久不动的脑子硬邦邦的努力勾勒推测着。

  驱风营可不是普通的营阵。大梁分五大军营,虽说大梁重文,但从不轻武,应为军权都在皇室手中。巡防营不必说,与禁军相持协调主内,此为内军,而剩下的便是外军了。外军三防,北军长鲲军,邶王为主将,镇守西北一道边防,此次西楚来犯,便是长鲲军压阵迎战。南军骁鹞军,琮王为主将,震慑压制南凉分裂后江淮各权割据。

  最后便是驱风营所归属的鸿云军。鸿云军属机动军营,没有主将,各地都分有各营,也就是哪里有漏洞鸿云军补上。只要有查验手令,无论是京城还是边疆,鸿云军都会即刻驰援,可谓是大梁的最后一道宫门。而驱风营更是格外的不同。它虽然归属鸿云军,是机动,也不是机动,因为它全听从皇帝指派。通常也只是驻守城门外罢了。这也是为什么方士兵们安心到打起盹的主要原因。自己家门前按好大一个营队,可不安心。

  大梁兵制错综复杂。皇帝为了防止皇室家族逼宫情况,在长鲲和骁鹞二军中可谓煞费苦心。选的皇子不能是个傀儡,不然大敌当前有才难守江山。也不能过分力薄,被打压太重,那些将军一个比一个心高气傲,谁愿意跟一个不受皇恩的主。一不能控制,二不能打压,却又唯恐任其发展出了岔子,自古多难出奇策。大梁思来想去,在两军中枢主力各安插了一个营的兵力为皇帝所调控。这一营待遇更优,一年一次编排,且在两军中每年轮换。

  这就意味着两军的二位皇子可以自由支配大部分兵力,但军中人员初少部分将领和小队常军外,基本都有机会成为皇帝的人,一旦有异动,半个军营的人都不是你的,还怎么动的起来?

  这是个绝妙的好方法,邻国顿悟,嘿嘿一笑:“多谢你的好法子,我也来学。”

  大梁拍掌,嘻嘻一笑:“我支持你,快试试吧。”

  于是,一不动兵,二不动嘴,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可是名副其实的不战而溃人之国!

  这虽是个好法子,但若是正常施行必然及耗费人力。那些所以模仿的小国根本经不起如此庞大的消耗法,未及真正血战,内制便全线崩盘。

  但大梁不同,大梁从不养冗兵,无论是没经验的也好,没杀过人的也好,性情问候不长脑子思乡思亲的也好,这都没关系,重点是,无论如何,都绝对是精兵强将能打能杀。这可不是随随便便挑几个就能挑出这么多人来的。大梁历来的有罪犯事的平民,战场俘获的俘虏很少处决死刑,因为他们都会被发配参军。战俘是战场上厮杀中活到最后的人,罪民不少也是胆识可嘉之辈,若不是有血海深仇,战俘在哪里打仗都是打,能暂时保命即可,罪民为免殃及家中无辜,也定不会违逆。如此便从这些人开始形成了一个个世族,带带孩童都是自幼操练,无战事时放田归家,有时便执枪上阵。伤亡不断,但毕竟是精兵,也便用不了多少人。

  当然,恐怕如此作战时的信息传达会慢一些,不过这些小问题只要大体不乱就构不成问题。

  这次长鲲军狼狈回营大吼邶王叛国的,不偏不倚正好是皇帝今年认命的那一批制衡军,几乎全军覆没。几个通点时事的老兵大约听了一些半点,此时传驱风营,大抵是要去解决邶王了。

  思考间,人骑已至。为首的一人半身龙虬,应是那位洹王殿下了。几个士兵只觉得今天见到的有点多,眼睛和脑子都有些承受不住。

  洹王勒马停在先行者旁边,先行者微一躬身,笑道:“叫人去传了,殿下恐怕有人要等吧。刚好。”

  洹王哈哈一笑,心中却有一惊。装作仁厚亲和地拍拍他的肩,道:“你果真是父皇看中的御史,当真是明察秋毫啊……”洹王有些庆幸,幸好这人只为父皇所用,也不攀慕。若是他与自己为敌,麻烦的可就不止北辰吟殇那厮了。

  老兵心里起了犯嘀咕。难怪这么年纪轻轻就一股傲气,难怪贵气至此。御史可不是普通的官职。这是大梁皇帝历代钦赐的,但也并非代代都有。这御史虽也受梁法牵制,但能成为御史,必然都是对皇帝死忠者。至少都是出身入死赴汤蹈火过的,深得信任。除此,自然也得才能出众,才能办的成梁帝交代的密旨。

  原本就好对付,又是单独给皇帝陛下效力的人,无论做什么事仿佛都有圣旨加持,梁法不梁法的,关键是做事谁敢拦啊……一个不好,指不定就像跟圣上作对。

  在党争中留一个这样的人物可是大忌。不过老兵根本想不到这里,也轮不到他想。他先在只知道,这位原来就是当代的御史,就是那位一年能翻出无数大浪的御史。想着这人肯定得罪不得,老兵又把身子压的更低,愈加毕恭毕敬。

  少年御史朗声浅笑:“殿下谬赞了,哪里是我明察秋毫,是娘娘已经到了。”

  老兵偷偷抬眼瞟去。只见一台金镶步撵,缀着星点雅致的流苏,只少人前后架着,一个布衣女子随行。流苏上似乎有银铃,每轻晃一下,便是一阵清灵的脆响。

上一章 第三章 北冥有鱼(话本站)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