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瓶中野菊
本书标签: 二次元  七组邀请驻站  茶荼吖邀请入站     

东游赏美

瓶中野菊

一篇小游记,很多年前的事了,没什么情节,喜欢故事的读者可以直接看下一篇。

最美的水墨画是什么?《富春山居图》还是《清明上河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那么我们的邻居日本人,最喜欢什么样的画呢?

初到日本,最不同的体验恐怕不是语言,而是天空的颜色。我印象里现实中的天空大多湛蓝,清浅而且通透。很少看到晴天会有其他的颜色,但是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日本,天空的颜色是一种更加厚重且略带一丝忧郁的蓝绿色。第一次看到这种天空是在《千与千寻》神域之中,后续走马观花的很多作品也是一样,宫崎骏的画风都带着这股恬淡的忧郁。到了这里才发现,这竟然是写实。

虽有天空让我有了很多好奇和新鲜,但比较国内少了很多舒展和自在。与此相衬的是缩小版汉唐街景以及诸多东方建筑元素。至于缩小到什么程度呢?可能人人拥有的复式别墅的容量还不如国内二线城市的公寓高层。

不过,小有小的精致,听人介绍,在这里每个小小别墅都会配有一个风雅朴素的院落,大多数的日本人喜欢在这样的小院里种上黑松,黑松的数量越多则表明这家的财力越发雄厚。东京腹地的皇居就是这样,不比紫禁城但松树繁茂,鳞次栉比。他们对黑松的打理万般精心,每一个枝桠都修剪成足以让数学家驻足赞叹的完美椭圆形。有人调侃,日本的黑松比深巷中不修边幅的“宅男”更加体面,这可不是夸张。

第一天抵达名古屋,一行人下榻在了一家著名的温泉酒店。进门之前,至少我本人并不兴奋,因为相比于“酒店”,可能陈放榻榻米的家庭旅舍才更有吸引力吧。

拿到钥匙,上楼以后,刚才的偏见似乎得到了改观。在走廊两侧,悬挂着很多书画作品,投神其中,我断定这些风格各异的写意、工笔没有一副属于印刷品。多么高的艺术性并不敢说,但是透过宣纸,每一副画背后笔者的思绪都很容易读取。当然,在国内稍投入设计成本的公共场所,这样水平的装饰画屡见不鲜。不同的是,酒店走廊的作品都存在一种后天的表达欲,他们更注重画本身的意境,而不在乎整个装修风格与绘画题材的吻合性。

这几幅作品,以及酒店的风格不能代表日本绘画界的普遍审美价值,但我确信这样的风格倘若出现在国内,断然不会有立足之地。公共场合、居家还是艺术展览都是如此。

其中一个作品,按照中国的分法应该属于山水写意,寥寥几笔可见功力,落款是平成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历2011年。不是什么古董,也并非出自艺术家之手,却被悬挂在最醒目的位置上。这显然有意为之的背后,究竟是想体现一种什么样的审美情趣?我带着问题泡在了酒店的温泉里。

出浴后,走回房间再次经过那副画,细细打量了它的构图和意象。这似乎是一座孤立的小山丘,三点透视下一条蜿蜒的山路直逼画外。(山路为什么是三点透视?因为台阶是方的),半山腰上还远远立着一座神龛。这样的景致在日本的非都市地区,京都、奈良都不罕见。即便是划分本州东、西的名古屋,相信也不是什么稀罕的“桃花源”。这样的通俗之物,怎么能脱颖而出呢?

回到房间,点起一根烟(非无烟房,这几年好像已经没有了,不过我去的时候半数酒店都设有这样的房间,随后要去日本的朋友切记不要再房屋内抽烟),开始打点第二天的行李衣物。无意中翻到了从机场拿的秋叶原店铺进出攻略,这个设计很有趣,它基本上没有追求准确性,与其说叫地图,不如说是一副漫画。只有大概分布情况,哪里有手办,哪里有电器。

我漫不经心的把它撇开,看着手里的烟灰一点点变长,愣愣的独自发呆,回味着走廊里的那副写意。

恍惚间在眼前映出了笔者的皴擦点染,挥毫泼墨。肆意放浪的神情和地上的秋叶原漫画宛如出一辙。

我兴奋的再次起身,来到走廊,似乎明白了这幅画脱颖而出的原因。笔者并不是要向旁人传达他看到的景物,而是单纯的向自我交代了目光所及的美,没有迎合性却使自己更加寄情其中。

回过身来,走廊里的其他作品在这一瞬间果然变得黯然失色。就像有人说,艺术是私人的,即便将《兰亭集序》临摹的比王羲之还王羲之,也不过一个匠人,只有在创作中自我证悟,才能勾勒出属于灵魂的一真法界。

极简的写意,精致的黑松以及忧郁的天空,这是日本吗?这只是我口中的日本。这个不大的国度至少还有,九州岛的温泉,满街的樱花,让人过敏的水杉树,常年雪顶覆盖的富士山、忍野八海,哦,对了,自然也少不了奈良大华严寺里聪明的小鹿。

以上种种加起来,也不足以描绘一个人口过亿的国家。我更希望中国的游客可以去日本看一下,哪怕是带有批判性的去也好。

历史的教训自然要警惕,但眼下国人的误会和偏见大多来自于不甚了解。大阪的某家居酒屋悬挂着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国旗,唯独没有中国和日本,可当你走到门口就会发现,他们将放大版的五星红旗和日本国旗昭然悬挂于最醒目的位置,以示友好。日本的年轻一代对于历史或许并不知情,但当他们得知邻居对自己有很多情绪后,并没有选择无端的反击和漠视,而是在以最大的热情和诚意替自己若干年前的“government”赎罪,纵然这样的赎罪像是一个欺负人的人事后假惺惺的仁义,可在那个特殊时期,这些人中大多数人的爷爷奶奶有何尝不是在东海彼岸期盼着和平,期盼着生活能够好起来。直到“胖子”和“小男孩”让普通民众也沦为受害者。我们中国人有足够的理由去厌恶那些参拜战犯的迂腐政客,但也许的确不该对普通百姓过分的刻薄。

了解化解误会,化解产生友谊。我想,到那一天两邦就真的可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了。

上一章 白云苍狗(下) 瓶中野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