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瓶中野菊
本书标签: 二次元  七组邀请驻站  茶荼吖邀请入站     

风声

瓶中野菊

风雅,风俗,风闻,风语,这是一个无风而不做声的地方。

那一年,伴随着九月的丛桂,我踏入了梦寐已久的高中校园。花瓣辞树,陈香扑鼻,秋意遍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喜欢这样的季节,有收获,有希望也有诗意。

同学们互相认识,打成一片。高中的紧张氛围和校园的恬淡温雅交织,我很喜欢这里。学习之余也有课外活动,让枯燥的寒窗砥砺变得很饱满。

所有人都在这圆满的生活下忽略了正在施工的教学楼和不甚整洁的土地操场。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我和所有身边的人一样,满满的褪去了好奇心和激情,随之而来的是紧锣密鼓的备考。老师偶尔会发脾气,因为班里的学习状态一直不稳定。

初秋的温度还没有那么凉爽,因为施工,几乎所有的教室都没有电扇。学生们被老师叫去办公室训斥,似乎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毕竟还可以吹一吹空调。

月考成绩下来了,我的成绩在班里中下等,拿到全年级更是捉襟见肘,毕竟两个快班的成绩难以让人望其项背。

老师对我们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好学生则更加体贴,一般的学生会偶尔被鼓励,成绩稍差就只能蜷缩在教室的角落自生自灭。

晚自习上到十点半的日子没赶上几天,我们年纪的一个家长给校方去信,说现在省各高中都给学生做了时间调整,希望校方也响应号召给学生减负。信的内容忘记了,但是其措辞的彬彬有礼温婉有力却让我们每个人赞叹不已。

有人说,这位家长冒天下之大不韪,给校方写信提到和其他学校看齐的举措“拯救”了不少苦于睡眠不够的孩子,我却从没有议论过这件事,睡眠不足是既定事实,为什么要别的学校出台政策才想起跟风?难道不合理的事没人站出来就应该一直存在吗?

至少在这里,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一直被教育,枪打出头鸟。这个家长敢站出来的确已经很了不起了,但他身后至少还有其他已经实施政策的学校,总要比孤立无援的好。

不久,国庆假期的到来,让刚刚开始高中生活的新生松了一口气。张灯结彩,万人空巷的校门口堆满了,来接学生回家的车子和人流。学生的心也早就不在课堂上了。临放学前,老师嘱咐回来记得拿九月份和十月份的补课费,一人四百。

只想涌出大门的我们不会在意这样的事。

只是回来之后,当老师收钱,几个坏小子开始在下面嘀咕,因为国家明令禁止补课收费,但是有什么办法呢?

记得同年有一个综艺节目,且称他为《某事件》。这是一个非常敢于揭露事实的媒体,在其中的一期节目里,他们采访了很多被迫收费补课的学生,因为找到了相关部门实名投诉而受到学校的退学威胁。但是节目的主持人却并没有鼓励未成年人权益受到威胁时忍气吞声。他告诉了那时的我们,遇到这样的事就应该站出来,至少还有他和这个媒体作为坚强的后盾。

听着无意,即便他说了会帮助我们,可谁又能保证自己安然无恙呢?而且更多人的想法是都在这么做,凭什么你受不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档存在了很多年的综艺节目,最后以很悲惨的方式告终。也就是大约两三年前。他们实名披露了一家戒网瘾学校使用私刑,侮辱人格,甚至非法侵犯。谁料想,敌人的背景实在深不可测。不仅强行要求当天节目下架,没过多久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停播了整期节目。

现在的高中生也许比那时候的我们更加,指诉无门了吧!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大概两个月以后,也就是十一月份,学校又收了十月和十一月的补课费。回到家,至少我受到了家长的质疑,但后来仔细想想,可能是我听错了,老师说的补课费也许是十一月和十二月。但后来,补课费的收取几乎都是三月四月、四月五月、五月六月。

每当有极个别质疑的声音出现,总会有几个中年的女老师站出来进行一番避重就轻的理论:“补课是为了学生好,老师陪着学生牺牲了家庭,都不容易,希望互相谅解吧!”

于是那个别质疑的声音也就不了了之了。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一所学校,开始让我变得越来越愤世嫉俗,敢怒不敢言。每次寒假补课都在缴纳了高昂的费用后,填写一份《自愿参加免费补课》的书面材料。

我没有能力组织一群未成年人去反抗权威,更没有勇气第一个站出来这么做,但是我已经丝毫不想继续被这些虚伪的魔鬼颐指气使的教育了。

我并不是社会上的无业游民或者不良青年,但我却早早学会了抽烟。被抓到了,按照校规校纪我只能回家反省,这没什么,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当一个男老师因为抽烟这件事对我的品行进行菲薄时,我怒不可遏的告诉他,抽烟至多只是一种有害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他产生贬义色彩的不是抽烟的人有多么不堪的品行,而是像你一样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看到什么都觉得猥琐。

仅此而已,我从后的高中生活就再也没吃过什么好果子,直到高考落榜,我进入了另一所学校复读,我才知道原来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这样的,社会也不是每个角落都散发着那样的恶臭和恐怖,至少这个学校没有收过学生除了饭票外的一分钱。

我真正的母校。

渐渐的,新校园的风景在我的眼里恢复了四年前看到上一所学校的美好。体育课站在绿茵场上,抬头看风轻云淡,有一种走出樊笼的感觉。那么富有希望,饱含诗意。

故事并没有结束,那所学校的恶劣收费依然持续着。没有一个家长敢站出来,因为害怕自己的孩子收到连累。学生是人质,挣血汗钱的父母是受骗者,但是我们却还得对送子女考上大学的他们感恩戴德,谢师宴,送锦旗,拉条幅几乎成为了每年的惯例。在没有迈进这个门槛的人眼里,这依然是一所省重点高中,那个飞舞着九月桂花瓣的唯美象牙塔。

我不理解,为什么现在的课本要“去鲁迅化”。可能有些人觉得我们的国家富强了,就不再需要愤世嫉俗的“被唤醒着”,我们不再麻木,不再愚蠢,不再随风向而发声。

事实上呢?每一个遭到不公待遇的人,都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枪打出头鸟,老祖宗留下来的哲理,算了吧。

敢怒不敢言还在其次,那些送条幅者,就更加让人恶心。他们有着最清晰的是非观念,这种是非观念被称为“精神胜利法”。

此人只要被捏成什么形状,那个形状就一定是对的。只要别人的形状我们捏不出来,那个形状就一定是错的。我们还有强大的理论基础,当可以从物质当中获益,那么精神就是不值得一提的;当可以从精神中获益,那么物质就不值得一提。当可以从面前的夹缝里勉强通过,那么稍微转身才能走的阳关大道就一定是走不通的;当在水沟里游泳的鱼一天天长大,就一定可以证明有无数鲨鱼的海里绝不会这样美好。当权威告诉你一加一等于三时,那么等于二必定是考虑不周详的。

他们使我总想起一个画面。当一个人被凌迟,他欣喜的笑着对刽子手说到:搓澡师傅你手艺真棒!刽子手问:需要拔罐吗?那人说下次的。

最后我想说,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每一个那所省重点高中默默不语的学生而鸣。无风也要做声,做声才会起风。

上一章 武汉一日 瓶中野菊最新章节 下一章 怨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