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步步惊心之江山为重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宠文  步步惊心     

慧眼识英才

步步惊心之江山为重

胤禛此次北上祭祖途中,还邂逅了另外一个人,他未来登基之后,和李卫、田文镜、鄂尔泰一起并称雍正一朝四大“模范总督”之一的章佳·尹继善。

尹继善,章佳氏,字元长,晚号望山。直隶省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隶属满洲镶黄旗,生于康熙三十五年,

章佳,本来是地名,后来尹继善所在的家族把它作为自己的姓。他们的始祖穆都巴延,本来居住在长白俄莫和苏鲁。生子五人,第三子越塔是尹继善一族的祖先,后因人丁繁盛,迁至宜汉阿拉,归顺清朝(后金),被编入镶黄旗。

越塔的曾孙尹泰,康熙年间官至国子监祭酒,康熙五十二年因病辞官,居于盛京。

尹继善是尹泰的第五个儿子,聪明早慧,长像不凡,当时的人描绘说:“公(尹继善)白皙少须眉,丰颐大口,声清扬远闻,著体红瘢如朱砂鲜,目秀而慈,长寸许。”

尹继善是尹泰的庶子,生母身份卑微,尹继善的父亲尹泰是一个相当传统的人,严格的遵循嫡庶尊卑有别的观念。重视嫡妻,打压庶子,对生下子嗣的小妾也是不假辞色。

尹继善的生母就是他众多小妾中的一个,就算生下儿子,地位也几乎没有得到改变。

不能穿着华服,也不能上桌吃饭,夫人吃饭的时候只能在一旁侍立,和丫环也没有什么区别。

尹泰对尹继善也不是很重视,几乎没有关注过他的成长,只要尹继善有饭吃、有书读,其他都毫不关心。

尹继善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沾到多少他父亲的光,一切全都是靠他自己。

尹继善很清楚的知道,想要跳出家庭的泥淖,就只有科举成才这一条道路。

因此,尹继善读书相当刻苦,十年寒窗从来不敢懈怠。功夫不负有心人,尹继善很早就中了举人,

他的转机终于来了,康熙六十年,发生了一件对尹氏一门至关重要的事。

也就是前文说过的,雍亲王皇四子胤禛奉旨代康熙回盛京祭祖。在途中遇上大雨,便到尹泰家中借宿。

此时赋闲在家的尹泰闻报钦差到访,连忙整理衣冠出征:“臣尹泰给王爷请安,王爷吉祥。给十二贝子请安,十二贝子吉祥。给弘晟阿哥请安,弘晟阿哥吉祥。”

胤禛呵呵笑道

胤禛(雍正帝)尹大人不必多礼。本王奉旨前往盛京祭祖,不想途中遇到大雨,因此冒昧造访,还请大人恕我等冒失。

“王爷言重了,三位爷请进。”

在叙谈过程中,胤禛随口问起

胤禛(雍正帝)不知大人可有子嗣在朝中为官?

尹泰答道:“回王爷的话,臣的儿子们都不成器,只有第五子继善中了举,目前仍在苦读。目前仍在苦读,正准备参加明年春举行的会试。”

胤禛听了笑道

胤禛(雍正帝)令郎高才啊,等他到了京城,可让他到我府上走走。

胤禛此时也只是随口说说,并没有太过当回事。

但就是他这句话彻底改变了尹继善的命运。

这个简单的对话,成为尹继善走上政治巅峰的开端。

次年,尹继善到京城参加会试,本来准备去拜见胤禛,不料康熙帝突然驾崩,胤禛继承大统,是为雍正帝。尹继善一个小小举人,哪有见皇帝的资格,于是作罢。

殿试结束后,雍正看到尹继善的籍贯是盛京,便问他

胤禛(雍正帝)前国子监祭酒尹泰是你什么人?

尹继善答道:“正是家父。”

胤禛呵呵笑道

胤禛(雍正帝)原来你就是尹泰的儿子呀,果然是成大器之才!

当时,雍正帝登基不久,根基不稳,八爷胤禩党羽仍盘踞在朝堂,雍正急需要培养自己的势力。尹继善是八旗子弟中难得的进士,又和雍正“有旧”,于是成为雍正重点培养的对象。尹继善被安排到了翰林院,授翰林院编修(七品)。

后来又令其充日讲起居注官,随侍左右,

在翰林院,尹继善证明了满洲子弟也可以有渊博的学识,雍正几次召尹继善奏对,尹继善的回答都让雍正满意。连怡亲王胤祥对尹继善也另眼相看,胤祥曾送给尹继善一件青狐裘以示荣宠。

接下来的几年,尹继善被先提拔为翰林院侍讲(正六品),后又被提拔为户部郎中(正五品),然后他离开翰林院,担任广东按察使(正三品)。

到了雍正六年,雍正帝下旨让尹继善担任江苏巡抚(从二品)。

从雍正元年中进士被授翰林院编修,到雍正六年担任江苏巡抚,尹继善用6年的时间,从七品连续升到从二品,可谓6年升9级,在当时极为罕见。

这时候才32岁,如此年轻的封疆大吏,这在清朝的官场中几乎是前无古人的壮举。

因为他年纪轻,所以江南的百姓都称呼这位年轻的父母官为“小尹”。

到了雍正八年,尹继善又凭借自己出色的政绩,被雍正帝提拔为河道总督。九年任两江总督,此后,除乾隆二年到五年任刑部尚书三载,一直出任封疆。直到乾隆三十年(1765)方召还京师。

尹继善入仕后六年升巡抚,八年做总督,尹继善在清朝雍正年间,简直是个奇迹。

尹继善在雍正前期的仕途虽然突飞猛进,但在他担任河道总督之后的三十多年里,他一直在担任地方督抚,并没有提前进入内阁。尹继善的一生一共担任1次河道总督、1次云贵总督,3次川陕总督,4次两江总督。他为官清廉,为民请命,学识渊博又深谙人情世故,在千里之外就能猜中朝中局势。在当时的官场上是一股清流。

尹继善还特别清廉,他厌恶贪官污吏,也从不收受贿赂。尹继善在乾隆中期去世的时候,家里基本上没有什么财产。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是,人们很难想象一个做了三十多年封疆大吏之人,竟然“故身无积蓄”。尹继善一共10个儿子,在尹继善去世后,10个儿子平分家产,每个人所得不过十几两银子。有的儿子不得不靠典当度日,“常因衣冠不周,不能当差”。

作为一代名臣,尹继善在督抚之中声誉很高,他爱护百姓,惩治贪官,清除弊政,是一位难得的好督抚。史载:民相与父驯子伏,每闻公(尹继善)来,老幼奔呼相贺,及其去世,军民悬画像,上女咽悲喉。

意思是说,老百姓如果听闻尹继善要来这里,都非常开心,甚至奔走相喝。等尹继善去世的时候,百姓挂着他的画像,悲痛不已。

尹继善不管到哪里,都能做出政绩,这让雍正颇为自豪,毕竟尹继善是他一手培养并提拔的。作为尹继善的父亲,尹泰也跟着水涨船高。

雍正元年尹泰擢升内阁学士,随即又升左都御史,

雍正七年,已经八旬高龄的尹泰竟被加恩授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尹泰的妻子,也就是尹继善的嫡母也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平心而论。尹泰才能并不出众,如果说雍正将其重新起用主要是为了扶植亲信,那么宠以大学士之荣,则主要是因为他生了尹继善这样一个佳儿。

对此,雍正并不讳言。七年五月,尹继善奏河工事,深合机宜,雍正嘉奖道

胤禛(雍正帝)朕嘉悦之怀笔难批谕,汝父积何德生汝如此之子也!朕实为汝君父庆幸焉,勉之”!

这话说得很直白,你爹积了多少德行,才生了你这么个好儿子,我实在是为他庆幸啊!

在封建社会,嫡母(父亲的正妻)是所有孩子的母亲,而庶母(父亲的小妾)只不过是家里的奴婢。因此,庶子有了出息,也只有封嫡母为诰命,而没有封庶母的。但尹继善却开了一个先河。

尹泰正妻所生的几个孩子却都很平庸,这让正妻更看不惯尹继善的生母徐氏,一有机会,尹泰的正妻便想法折磨徐氏。

即使尹继善当上了总督,在家中吃饭时,徐氏也只能站在正妻后面伺候,给正妻布菜。有时候动作慢了,还会被正妻训斥。这让尹继善非常难过,但因为家规很严,尹继善一直不敢为生母发声。

直到雍正十年,雍正亲自为他们母子做主,敕封徐氏为一品夫人,

这段故事在前文里曾经谢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上一章 胤禛盛京祭陵诗词鉴赏 步步惊心之江山为重最新章节 下一章 繁琐的祭祖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