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步步惊心之江山为重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宠文  步步惊心     

谈谈弘历和张廷玉这对师徒的恩怨情仇

步步惊心之江山为重

说到张廷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虽然是喊臣,却颇受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看中,死后得以以汉臣身份配享太庙,成为清代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会有人说,不是说乾隆和张廷玉关系很差吗?

今天咱们就单独开一章,说说弘历和张廷玉这对师生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张廷玉是弘历的老师,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剑拔弩张的,还是有过一段蜜月期的。

他们两个人成为师生啊,最早是在雍正元年正月的皇子拜师仪式上开始的。当时是在紫禁城的懋勤殿,在雍正的亲自主持下,十三岁的弘历,正式拜时任礼部尚书的张廷玉为师。

而小弘历呢,也很快意识到了,这位张先生的不一般。

因为弘历在上书房上课的时候,基本没见过几次张廷玉。问起来别人都告诉他:“张大人正陪着皇上处理政务呢。”

所以呢,弘历他从小就知道张廷玉的能力很强,而且深受他皇阿玛雍正皇帝的器重,

而考虑到雍正元年八月就已经确立的“秘密立储”制度,只要最后遗诏不公开,那么继承人的身份,就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那么这种时候,弘历作为皇子,和雍正的亲信重臣打好关系,那就太重要了。

于是我们接下来就会发现,弘历当时是经常去找张廷玉套近乎的。

而问题的关键是,雍正在位时,是严格限制大臣们和皇子结交的。

那么弘历要怎么和张廷玉套近乎呢,很简单就是利用他自己最擅长的事,没错就是弘历最得意的写诗。

当时弘历经常拿着自己写的并经过精选的诗词,跑去向张廷玉请教,来体现自己的谦虚好学。

据后来张廷玉回忆说

张廷玉皇四子诗文,自加选择,汇为一集,以示廷玉。廷玉受而循绎焉

意思是臣收到之后,是看了又看,读了又读,然后给出评价。

张廷玉皇四子诗文,意义深远,文采博瞻,而笔力之雄俊健捷,远迈等伦。

当然这会儿已经是雍正八年十一月了,雍正早就写好了遗诏,而且还给张廷玉看过了,所以这个点评难免有拍未来皇帝马屁的嫌疑。

但是由此可以看出,两人当时的师生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到了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病危。临终前,张廷玉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遗诏他日以张廷玉配享太庙。乾隆帝即位后,奉大行皇帝遗命,由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政。因他们恳辞,以总理事务王大臣称职。

乾隆元年,张廷玉再次奉命为皇子师傅,仍兼管翰林院事。二月,乾隆帝亲谒景陵,张廷玉与王大臣留京总理事务。自此以后,皇帝每逢巡幸,张廷玉总是留京总理事务。乾隆帝还总是将他留京总理朝政,夜宿紫禁城,并典试科举,选拔人才,考察荐举官吏。

乾隆二年十一月,授总理事务大臣,加拜他喇布勒哈番,特命进三等伯爵,赐号勤宣。乾隆三年,乾隆帝将临辟雍视学,举“三老五更”古礼。张廷玉上疏指出

张廷玉待人行,事因时起”,古礼不可行。

同年,罢总理事务之名而以大学士掌机要。

可以说乾隆在位初期,两人的关系还是很好的,乾隆对张廷玉始终恩宠有加。

比如说清朝本无文臣封公侯伯之例,却封张廷玉为伯爵,“系格外加殊恩”。

然而,年逾古稀的张廷玉的固执和好激动,使他与乾隆帝之间渐生嫌隙。

乾隆十年四月,鄂尔泰病故,讷亲取代了他。虽然张廷玉面奏内阁班次应以讷亲居首,但其心中亦有难言之隐。

为了平衡各种因素,确定“嗣后内阁行走列名,讷亲在前。吏部行走列名,张廷玉在前”。

。乾隆帝的种种做法,实际上是加剧了满汉臣僚之间的矛盾,使他们很难协调,以致明争暗斗、互不尊服。张廷玉与鄂尔泰共事十余年,“往往竟日不交一语”。鄂尔泰有所过失,他必微语讥讽,使鄂尔泰无地自容。

到了乾隆十三年,正月,张廷玉上书以老病请求退休。乾隆帝专降谕旨

弘历“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

执意挽留他不准他退休,理由是配享太庙的大臣,不应该告老还乡。

乾隆十四年正月,乾隆命他如宋代文彦博旧例,十日一至都堂议事,四五日一入内廷备顾问。

当年冬天,张廷玉再次乞求离职养病。乾隆帝批准以原官致仕还专门开了一次朝会表彰张廷玉的功绩,并御制诗三章赏赐、

在这次朝会上,乾隆还专门对他们君臣的未来做了一个美好的畅想。

弘历至朕五十圣寿,大学士亦将九十,轻舟北来,扶鸠入觐,成堂廉盛事。

也就是说,等朕五十岁的时候,张老师1你也有九十了,到时候你再北上,咱们君臣再会。

这么一看是不是挺美好的。

可是这时候张廷玉心里犯嘀咕了,为什么呢,他想起上次乾隆拒绝让他退休,给出的理由是配享太庙的大臣,不应该告老还乡。那现在乾隆批准他告老还乡了,是不是不让他配享太庙了?

犯嘀咕的张廷玉立刻进了宫,见了乾隆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说

张廷玉以前世宗宪皇帝破格给予臣厚恩,遗命臣配享太庙,去年跟从陛下祭祀时又有挽留臣告老回乡的谕旨,臣恐怕死后不能有这样高的待遇啊,而且外间也有类似的议论。

于是他就免冠叩首,非要乾隆帝给他一个凭证,保证他一定能配享太庙。

好嘛,这是逼着领导给你写保证书啊,倚老卖老啊。

乾隆帝虽然很不高兴,但还是拟了手诏,申明雍正帝的成命,并赐给张廷玉一首诗以安其心。

弘历造膝陈情乞一辞,动予矜恻动予悲。先皇遗诏惟钦此,去国余恩或过之。可例青田原佑庙,漫愁郑国竞摧碑。吾非尧舜谁皋契,汗简评论且听伊。

意思就是说,张先生你放心,皇阿玛承诺的事,我一定会遵守。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乾隆已经开始不高兴了,不过还顾念着多年的师生情分没有翻脸。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是一桩接着一桩。

先是张廷玉太高兴了,熬夜给乾隆写了一晚上谢恩折子,老头八十多了嘛,这么一熬夜,第二天早晨,怎么也起不来床了。于是他就让他儿子张若澄代替入宫向乾隆帝谢恩。

好嘛,这下子乾隆脾气彻底爆发了,送走了张若澄之后,转头就开始破口大骂

弘历好你个张廷玉,你要恩典的时候,自己亲自来要。谢恩的时候,就让你儿子来打发我,你是不是太不把朕放在眼里了。

其实大家站在乾隆的立场上想想,完全可以理解他的心情。

你张廷玉说要退休,乾隆批准了,还专门开了个表彰大会表彰张廷玉的功绩。而你身为臣子要求皇帝给你立字据,乾隆虽然生气,但是给你写了保证书,

可偏偏到谢恩的时候,见不着你了,只见到你儿子了,这搁谁谁都生气啊!

站在乾隆的立场上,肯定会觉得张廷玉没有感恩之心嘛。

于是乾隆就下旨,令他明白回奏。当时,由军机大臣傅恒、汪由敦传写谕旨,圣旨写好了,还没有下达呢,张廷玉就跑进宫来谢恩了。

这下乾隆帝更为不快,心里想

弘历不对啊,朕骂你的时候,你儿子已经走了啊,你是怎么知道,朕不高兴啦?朕骂你的圣旨还没发给你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不是在朕身边安插眼线了?

乾隆认为这是军机处泄露消息的原故。于是斥责汪由敦泄露消息。于是再次召集廷臣会议,商议剥夺张廷玉的官爵,罢去配享太庙的优容。

最后乾隆帝下令削去张廷玉的伯爵。但是配享太庙的资格,还继续保留着。

说明乾隆虽然有点生气,但还没彻底撕破脸。

弘历朕生气朕给你的伯爵朕收回来了,配享太庙是皇阿玛给你的,还给你保留着。

上一章 无题 步步惊心之江山为重最新章节 下一章 谈谈弘历和张廷玉这对师徒的恩怨情仇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