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万国志之德国霍亨索伦王朝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一战  军事     

“战争在望”危机

万国志之德国霍亨索伦王朝

  1875年,德国

  德国宰相俾斯麦授意德国的《邮报》发表一篇标题为《战争在望?》的文章,指出法国正在准备复仇战争,从而在德国和全欧洲都掀起了一种临战的紧张气氛,被称为“战争在望”危机。

  危机爆发的前一年,法国履行了对德50亿法郎的普法战争赔款。

  当年3月,俾斯麦却得到报告,德国马匹商人突然接到了来自法国方面的大量军马订单。作为回应,德国立即宣布停止出口马匹。这个消息,让德国方面认为,法国已经做好准备,要对德国实施复仇了。

  随后,法国果然采取了行动——法国国民会议通过了增兵法案。按照德国总参谋部的估计,这项新法案的实行将在战时为法军增加至少十几万的兵力,这对德法军力影响重大。

  于是,俾斯麦便拉响了对法战争的警报。

  当年4月,德国《科隆报》发表文章,将法国增兵与法国为普法战争失败复仇联系起来。同时,德国高级官员也开始释放德法战争的信息。

  同月,赴俄的德国特使拉多维茨发表言论,从哲学、政治和基督教的角度做出分析,声称如果法国执意复仇,那么德国采取预防性打击是合情合理的。

  5月,德国总参谋长毛奇在会见英国大使时也表示,预防性战争的责任并不在先发动进攻的一方,而是在于挑起进攻的一方。

  随后,《邮报》又发表了《战争在望?》文章,极力渲染对法国的预防性战争的必要性。德国就是要在欧洲各国之内散播一个信息,那就是如果欧洲各国都在德法矛盾中选择与德国站在一边,使法国感到复仇无望,那么新的德法战争便是可以避免的。

  俾斯麦此举是想引起欧洲大国对法国战备发展和动向的注意,试图使用外交手段继续孤立法国,使法国无法找到反德的同盟。

  俾斯麦的这一做法是典型的普鲁士外交方式,即先主动加剧紧张局势,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外交互动来迫使对手作出妥协。这样的外交方式使俾斯麦成功统一了德意志,因此在帝国统一后,俾斯麦一直没有改变外交策略。

  然而到了1875这一年,德国统一后国家实力和影响力相较于普鲁士时期膨胀了许多,领土和人口都增长了一倍,德意志帝国在欧洲乃至世界的地位早已不同于当初的普鲁士了。

  因此,试图鼓吹防范法国威胁非但不能引起其他国家的共鸣,反而使德国自己成了众矢之的。

  作为回应,英国等欧洲大国这次不但没有站在德国这边一起孤立法国,反而更加亲近法国以冷落德国。

  《战争在望?》文章发表后,英国外交大臣德比伯爵马上约见了德国大使,表示法国已经提前向英国表明了增兵的意图——重组法军只是为了恢复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和尊严,同时对德国表示,法国认为自己绝不会在对德战争中获胜的。

  英国驻德大使也宣称英国政府不相信法国有挑衅德国进行战争的意向,并对德国政府当下的动荡表示不安。

  此外,英国政府还联合了俄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共同向德国施压,各国重申法国没有要发动战争的意图,同时指责“部分德国高层”需要对这场危机负责。从而表示了整个欧洲对“战争在望”危机的立场。

  这场危机不但没有实现俾斯麦吸引其他国家压制、恐吓法国的目的,反而在欧洲将德国自己孤立了起来。

  “战争在望”危机背后是崛起的德国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普鲁士了,不但原来的外交手段和战略规划需要进行调整,连德国在欧洲的地位和压力也与曾经不一样了。

上一章 德意志统一 万国志之德国霍亨索伦王朝最新章节 下一章 近东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