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教资笔记
本书标签: 现代  教资  笔记 

科一 第一章 职业理念

教资笔记

第一节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素质教育的实质

⭐1.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外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三、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1.宏观层面——国家政策的保障

2.中观层面——课程改革的推进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②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新课改的教学观: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③重结论轻***重结论更重过程④关注学科→关注人

3.微观层面——学校作用的发挥(学校管理者,校外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

四、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对象(所有学生),目的(德智体美劳心全面进行),能力培养(各种能力),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学生评价(发展性评价,方式主体多元),教育内容(降低难度,弱化学科体系,重视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联系实际)

五、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误区

1.与其潜能相一致

2.合格加特长

3.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

4.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培养人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5.考试本身没有错

6.科学地学习,刻苦地学习,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助于升学率的提高

第二节 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的主体性)

1.学生是发展的人: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后进生只能选择难度较低的兴趣小组则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潜能),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未完成性)

2.学生是独特的人:完整的(不要仅仅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也要讲学生看成完整的人),有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延迟下课会漠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的主体,责权的主体

三、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将学生分为ABC三类,并针对三类学生制订了不同的教学计划)

四、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1.内涵: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又有各自不同的特长(应对检查两份课表行为漠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德智体美劳

五、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1.原则:教育机会均等:入学,教育过程中,取得学业成功

2.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性别(公平待生理念),民族,地域,家庭背景,身心发展水平

(把差生的座位调到教室最后的角落里违背了平等待生的理念)

第三节 教师观

一、职业概述

1.性质

2.责任与价值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

⭐1.职业角色的转变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2)教学与课程的关系: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陈老师从大量名家名篇中为学生精选阅读材料体现了他有良好的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

(3)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用于指导青年教师团队深化教学理论实践转化)

(4)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学行为的转变

(1)师生关系:尊重、赞赏(2)教学:帮助引导(3)自我:反思(不知道学生都怎么了,说明老师缺乏教学反思能力,刘老师记工作日志说明他注重教学反思)(4)其他教育者:合作

三、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复杂性(目的全面,任务多样,对象差异)和创造性(因材施教,方法更新,教育机智),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言谈举止),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众性

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内涵

2.发展的阶段

(1)【福勒和布朗】教师关注阶段论:生存(处理人际关系),情境(成绩的提高),学生(因材施教,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2)美国【斯德菲】教师生涯发展理论:预备(理想主义,有活力),专家(有较高水平),退缩(倦怠感),更新,退出(离开教育岗位)

(3)我国【叶澜】自我更新取向教师发展理论:非关注(从教意向者),虚拟关注(师范学校学习阶段),生存关注(新任教师阶段),任务关注(我怎样才能行),自我更新关注

3.内容:道德,知识,能力心理

4.教师专业素养:精神,知识,能力,实践(内隐性,情境性,工具性,超越性)

5.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微格教学(少数学生,较短时间),行动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学反思(彭老师都会问自己),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校本研修

上一章 科目二 第八章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教资笔记最新章节 下一章 科一 第二章 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