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唐纨绔太子爷
本书标签: 古代    唐朝     

第134章

大唐纨绔太子爷

没办法了,只能靠外挂了。

"系统,轮到你上场了!来,接管我双手,打造出一个无与伦比的地球模型吧!""......"这系统神乎其技,无人能敌。此刻的李承乾,就如同一位沉浸雕刻技艺数载的老匠人,双手灵动翻飞,刻制速度之快、精准度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李承乾此刻无法如诗般亲手勾勒出清雅的青花瓷纹,毕竟那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尽管如此,他仍抑制不住为刚雕琢完毕的地球模型涂上色彩的热切愿望。要是条件许可,他脑中浮现出一个大胆设想:在模拟的各大洋区域嵌入熠熠生辉的蓝宝石,至于地球两极,则以温润的白玉点缀,其余陆地部分,也寻觅相应色彩的宝石精心匹配。然而,这个念头虽美,实则过于理想化——不仅造价高昂,操作起来亦颇费周折,难以实现。

李承乾脑中灵光一闪,突然意识到如今玻璃可能贵如宝石啊!他琢磨着,要是能搞到玻璃卖了换钱,那可真是财路一条。于是他转向秋月,开口问道:“秋月,你晓得哪儿能找到染料不?”秋月想了想,回应说:“尚衣局那儿或许存着些染料,只是不知能否用来给瓷器上色。”“能行!”李承乾信心满满地接话,“染布的染料,凭什么就不能给瓷器整点儿颜色瞧瞧?就算一开始染得不太牢,一碰就掉,但这难不倒我,我自有法子让它固色。”

李承乾既然有办法,秋月也只能赶紧去尚衣局找染料。

秋月归来了,手中捧着各色染料,那丰富的色彩让李承乾眼前一亮,惊喜不已。他原以为顶多就几样,没想到如此齐全,足以将各种地貌特征详尽地以特定颜色标注出来。瞧,这里有象征广袤无垠的平原色,有代表高耸巍峨的高原,有描绘崇山峻岭的山地,有模拟炽热荒芜的沙漠,还有模拟深邃辽阔的海洋……一幅地理画卷仿佛已在眼前徐徐展开。为了确保精准无误,李承乾再次请系统操控自己的双手,细腻地为地图上相应的区域施以染料。只见各色颜料井然有序地落于其位,没有丝毫偏差,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般乖乖“归巢”。旁人也逐渐察觉到这幅地图的特别之处,他们注意到那些五彩斑斓并不随意泼洒,而是各有归属、错落有致。不同的颜色对应着各异的地形地貌,看似随意却又暗藏规律,让人不得不佩服李承乾的用心与细致。

为了让模型尽可能真实,系统特意调低了荒漠的面积比例,毕竟在唐代那个年代,荒漠化问题还不突出,那时的气候真是赞得很,尤其在咱中原地带,温润宜人,简直就是农业发展的风水宝地。话说回来,这种优越的气候条件,恰恰是促成贞观之治的重要因素之一,毕竟嘛,要发展就得先填饱肚子,而粮食,那可是国家不可或缺的战略储备呐。李承乾总算是给整个模型涂完了色,此刻他的手已然五彩斑斓,模样狼狈不堪,但对此他却毫不在意。

李承乾迈步走出,将模型置于阳光下晾晒,待其干透后再打上蜡,这样一来,就无惧染料脱落之虞。然而,他察觉到了一个令他颇为困扰的问题:模型万不可直接放在地面暴晒,否则表面涂层会被磨蹭掉,这显然是不妙的。其实,或许并不会蹭掉太多,只是他那根深蒂固的完美主义强迫症在作怪罢了。于是,他找来绳子,巧妙地将模型悬挂于树荫间,任其悠闲地沐浴阳光。处理妥当后,李承乾转身去洗净双手,准备迎接下一环节——制作地球仪的底座。毋庸置疑,这底座必然是木质的,毕竟,其他材质的底座对他而言,目前还只能是纸上谈兵。

让李承乾把他的手交给系统操控,刻个像样的木头底座不在话下,但这活儿,换个人也搞得定,不像雕琢地球模型,那可是非他不可的绝活儿。“秋月,快去把鲁达喊来,这回咱得让他重操木匠旧业。”

“殿下,鲁达现正在翠华山监督工程呢,恐怕不好轻易脱身。”秋月回应道。

“哦,这个我倒没考虑到。”

李承乾琢磨了一下,觉着自己确实该亲自去瞧瞧施工队干得如何了,是否真如他所期待的那样进行。此刻天气正热,他便打算带上些消暑玩意儿过去。带啥好呢?哎,有啦!给他们整点儿冰棍,保管他们惊喜不小……不是不想整绿豆汤什么的,李承乾主要是还是想着吃冰棍,李承乾心里主意已定。光禄寺那儿已有成熟的制冰法子,他犯不着再去捣鼓改良啥的,索性就让老胡照着做些酸梅汤冰棍。老胡许久未到李承乾这儿走动,一听“冰棍”二字,眼珠子顿时亮了起来,心说这玩意儿,倒是稀罕有趣得很。

皇宫内自然不乏消暑美食,其中一类便如刨冰般,盛在碗中,以勺慢品,再佐以各色应季鲜果或香脆干果,滋味绝佳。不过呢,这般享受,寻常百姓家可是难得一尝的。而李承乾手制的冰棍就大不同了,制作过程简易至极:将糖水倾入模子,嵌入木棍,随后送入冰窖,静候其凝结成形即可。

老胡一听,麻溜儿地开始张罗起来,重点是得快马加鞭把模具搞定,毕竟冰棍这玩意儿,成本顶天也就糖水加根木棍,就算太子殿下李承乾嘴刁点儿,无非再多添几颗酸梅,压根没难度。到了下午,老胡特意打发人给李承乾送了碗刚出锅的冰尝鲜。李承乾吃完,那叫一个痛快淋漓,直呼过瘾。可“过瘾”归“过瘾”,他可没说这就对味儿了。李承乾特意跟送冰的伙计讲,这碗冰虽然口感惊艳,满满的干果香甜可口,但这分明是刨冰的路子,离他要的冰棍还差着点儿意思。

李承乾对送冰的人说:“你跟老胡讲,冰棍就得纯粹,除了冰啥也别搁,酸梅汁得滤干净,渣子都不能有。一旦掺杂别的,那就成雪糕啦!”送冰人忠实地把李承乾的叮嘱传达给了老胡,老胡听后满脑子问号:雪糕是个啥玩意儿?难道是大冬天囤雪,再整成能吃的东西?可雪搁久了不就变冰了嘛……老胡寻思着,明儿个还得找李承乾问个究竟,不懂就问准没错。最近他厨艺突飞猛进,好菜一道接一道,感觉自己的厨师生涯仿佛焕发了第二春,这全是托了李承乾的福,他心里明镜儿似的。

李承乾头天晚上特意将翠华山书院的设计图纸在详尽的解说下又细细研读了一遍,确保第二天过去不至于两眼一抹黑。次日清晨,老胡亲自驾着马车,载着满满五百根冰棍送了过来。马车并未直接驶入李承乾的宅院,而是停在了外头,老胡则捧着一箱冰棍步入院内拜见李承乾。老胡见了李承乾,恭敬行礼后,像展示宝贝似的揭开箱子。李承乾目睹这一箱冰棍,神色陡然一肃,随即拿起一根,尝了一口。

李承乾留下了将近一百根冰棍,妥善收好后便准备出门。然而,当他来到薛仁贵家住处时,才恍然想起:薛仁贵如今得去杜如晦那儿求学,不能再陪自己满城溜达了。无奈之下,他只能掉头另寻伙伴。第一个跃入他脑海的人选,自然是秋月。不出所料,李楚楚和武珝也欣然加入。一行人径直奔向拉载冰棍的马车,各自取出一根,大快朵颐起来。为了应景,他们还特意选择坐在马车上品尝这冰凉美味。对于除李承乾之外的三人来说,新鲜冰棍可是头一回尝鲜。他们吃得津津有味,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喜悦。

踏入山中,果然另有一番清凉,马车内温度明显下降,翠华山果然是消夏的理想之地。蓝天如洗,白云悠悠,青山环绕着碧波荡漾,这皇家级别的避暑胜地,名副其实。此刻,工地上正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李承乾早早启程,恰好赶上了大干特干的好时机。中午时分烈日炎炎,工人们会暂停手头的工作,找个阴凉地儿吃午饭、歇歇脚。待李承乾抵达,两辆气派非凡的马车瞬间吸引了所有工人的目光。他们手中的活计纷纷停下,目光齐刷刷投向马车。虽然不知来者何人,但瞧这马车的奢华气派,车上人物定是富贵显赫之辈。

鲁达一瞧见走下来的是李承乾,顿时满心欢喜,赶忙迈步上前迎候。他恭敬地对李承乾唤了声:“殿下。”

李承乾目光在鲁达身上停留片刻,又扫视了一圈忙碌的工人,见工地施工井然有序,不禁满意地点点头:“我给你们带来了些消暑之物。”

鲁达感激回应:“多谢殿下关怀。”

李承乾抬头望了眼天空,气温尚且不高,心想现在吃冰棍似乎为时过早。他随即提议:“要不你先带我在周围转转?”

鲁达应声道:“是。”于是,鲁达领着李承乾在工地四周巡视起来。这工程才启动十来天,却已囤积了大量石材,地基已稳稳打下,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砌起墙体。看着这番景象,李承乾暗自估摸,按照目前的建设速度,竣工之日或许能比预期来得更早些。

上一章 第133章 大唐纨绔太子爷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3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