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唐纨绔太子爷
本书标签: 古代    唐朝     

第129章

大唐纨绔太子爷

事实上,新式说书与李承乾返京恰巧同步,只不过当时李承乾一心挂念着查看治蝗成效,便在外地多停留了一阵子。这段期间,那些他曾传授技艺的说书人们已如蒲公英般四散各地,各奔前程。毕竟,老窝在弹丸之地哪能捞到大把银子呢?其中不乏头脑灵活之辈,琢磨着普天之下,哪儿最能捞金?答案无疑是长安城啊!于是乎,为搏个富贵前程,有的说书人快马加鞭,直奔长安而来。

于是乎,尽管缺了李承乾那般良驹坐骑,他们仅凭提早启程与满腔求财之心,竟也在相近的时间抵达了长安城。他们并未一夜爆红,毕竟凡事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长安百姓眼光独到,短短三日,已有十来人驻足聆听;到了第五天,便有拜师者慕名而来;仅仅十天工夫,城中各大小酒肆,都飘荡着他们说书的声音。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两段故事,一是少年豪杰薛仁贵,二是少年英主李承乾,这二者更是成为他们收徒入门的必授之篇。

这等奇闻逸事,听众可海了去了,为啥?因为讲故事的并非信口开河,他们干的那些个事儿,如今已在长安城里炒得沸沸扬扬,真伪难辨,愣是把说书先生们的热度又往上推了一大截。所以今天就有人巴巴地跑来找李承乾,为啥?还不是因为这档子事关乎皇家脸面,不得掉以轻心哪!

再来说那另一部话本里的头号人物,薛仁贵,他也赶来了。李佑嘛,生怕有人碍着他整治那帮学生,索性打发薛仁贵先回李承乾那儿报到去。原本这事儿得先请示李世民,可是他压根儿懒得搭理,全权交给李承乾处置。如此一来,众人只好转头来探探李承乾的口风,看这事究竟咋整。

李承乾惊闻有说书人正谈论他,顿时瞠目结舌,急切追问:“他们是如何描述我的呢?”打探李承乾意向的家伙,利索地掏出一本小册子递过去。李承乾一阅毕,简直哑口无言。他万没想到自己竟也成了这般境况的主角,翻看册子之际,周围一群人迅速聚拢过来,紧跟其后,一同围观。

李承乾对这些说书人有些生气,写写薛仁贵就行,为什么还要写他呢?他蛮生气的,但是要抓人,那倒不必,不至于到这个地步。

官员走后,人们的视线瞬间聚焦回李承乾身上,大家都屏息凝神,等着看这位少年究竟有何打算。“诸位想必都清楚,我这儿上演的是‘少年英雄李承乾’,而薛仁贵的故事,你们肯定也听说过——那便是‘少年英雄薛仁贵’。”李承乾娓娓道来,“如此看来,咱们得让薛仁贵这个英雄之名,得到朝廷的认可。”

“具体怎么操作?”李泰迫不及待地追问。

“不难,如今民间正热传薛仁贵的种种壮举,我们只需顺势而为,赐他一个响亮的名号。”李承乾胸有成竹,“我看,就封他为‘关内大侠’,如何?”

众人一听,全懵了,齐声纳闷:“哎,这是个啥意思呢?”薛仁贵满脸不解,转向李承乾,开口问道:“殿下,朝廷里头,可有过这么个称号,这么个官职啊?”李承乾轻轻摇头,否认了。只见李承乾话锋一转,反问起来:“就算现下没有这个称号,没有这个官职,难道就不能为你特设一个吗?”他目光炯炯,语气坚定,“我今日便作主,封你为‘关内大侠’!这可是咱大唐赋予天下游侠之士的至高官方荣誉!”

脑洞爆棚的李承乾,一张口就抛出惊世骇俗之言,瞬间让周围人哑口无言。瞧那薛仁贵,昔日游侠儿的身份若能摇身变为官方认可的“关内大侠”,无疑是对他过往苦难岁月的最佳慰藉。熬过数载艰辛,如今终于修成正果,苦没白吃啊!此刻,李承乾无奈表示自己暂时脱不开身:“李泰,这事儿就交给你了。你跑一趟吏部,告诉他们务必把‘关内大侠’这个名头纳入我们的官职序列。”

“太子哥哥,这事儿怕是不太好办哪。”李泰皱着眉头说,“您知道,官职都是皇上一手定下的。要想给哪个职位添人,首先得征得父皇首肯才行。要是咱们私下里自作主张,等父皇发现后追究起来,那可如何是好啊?”

李承乾听罢,沉稳地回应:“嗯,你担忧得确实有道理。不过,我已经琢磨出个法子来。咱们之所以看重官职,无非是因为它代表着权力、财富和领地嘛。现在,我打算让吏部增设一个‘关内大侠’的名头,你听听看——这职位既无实权,又无俸禄,更甭提什么封地了,实际的好处连个九品芝麻官都不如。你说,对于这样一个空头衔,父皇他老人家会真的放在心上吗?”

李承乾提出了个挺在理的观点:给关内大侠这么设定,虽可行,可如此一来,这大侠头衔岂不就失去魅力了?他转头问向薛仁贵:“老薛,你意下如何啊?”薛仁贵没啥异议,毕竟眼前这三项好处,对他目前而言,真是半点不稀罕。可“关内大侠”这响亮名号,的确挠到了他的痒处,让他莫名心动。或许,这就是游侠心底那份对认同感的执着吧。尽管如今他已不再是漂泊的游侠,而是混迹江湖,寻觅机缘,但这种被认可的感觉,于他而言,依旧弥足珍贵。

既然薛仁贵没有意见,那李泰还有什么好说的?他们作为皇子,还不至于连一个不到九品的官都弄不到。

"丽质,我这里有个差事需要你跑一趟尚衣局,"李承乾吩咐道,"给薛仁贵量身定制一套行头,标准嘛,就参照春闱中榜的学子们的衣着样式来整。至于颜色,仁贵,你自个儿挑喜欢的吧。"

薛仁贵心里嘀咕:怎么还要我拿主意的事儿这么多?论穿衣打扮,我真是全无讲究,既往穷困时如此,现今生活无忧仍是这样。"那我就选黑色好了,耐脏。"

"打住!"李承乾立刻反驳,"这身衣服可是要在长安城里亮相的,怎么能用黑色?绝对不行!"

薛仁贵提议:“选白色的如何?”他心中暗赞,觉得白色同样能彰显侠士气概。

然而,李承乾连连摆手,“白色不妥,不够喜庆,还显得不吉利。”

至此,薛仁贵彻底领悟到,李承乾坚决否定白服,定是心中已有别的盘算。于是,薛仁贵直截了当问向李承乾:“殿下有何更合适的选择?”

“红色的。”

*

李承乾摩挲着下巴,琢磨着:“薛仁贵那匹威猛黝黑的马,也得好好捯饬一番才行。人要衣装来衬,马又该靠什么装饰出彩呢?”李承乾陷入沉思,一旁的李恪见状,内心开始有些按捺不住。眼瞅着李承乾已给其他两人分配了任务,唯独自己还杵在这儿无所事事,这情景让他颇感不自在。李恪不禁开口问道:“太子哥哥,那我呢?我也想有份差事做做。”

李承乾被李恪的一番话瞬间点醒了:哎呀,对哦!怎么捯饬那匹马,索性就全权交给李恪来办,不就结了?他随即对李恪说:“巧了,还真有件事得请你帮忙。你去找马场的人,让他们帮你一起把薛仁贵的马也好好捯饬捯饬,他们肯定知道怎么弄。”

“没问题,太子哥哥。”李恪痛快地应道。

之后就是化妆啦,薛仁贵愣愣地站在那里,心里头就像个待嫁闺中的姑娘,揣着些难以言表的期盼,可更多的却是不安。瞧这情形,李承乾准是要给他捯饬脸面了,他能不紧张嘛!让他遇见不平事,挥刀相向,哪怕干票杀人劫财的大买卖,他眉头都不带皱一下。可说到化妆,那简直超出了他的想象范围。

薛仁贵在秋月下精心修饰妆容,面容焦点无疑是那对刚劲剑眉与鲜艳红唇的搭配。换成其他男子,嘴唇若涂得这般红艳,多半会显得颇为违和,可薛仁贵不然。他自带一股威武之气,红唇反倒为他平添了几分英挺少年郎的魅力,全无半点矫揉造作之感。李承乾对此深感赞同,暗道这不正是他心中古代侠客的形象么。

其实也没啥大事儿值得掰扯,没过多久,李泰回来了,还捎带了个让人堵心的消息:吏部那帮人压根儿不愿意增设个官位。这下李承乾一听就冒火了,搁在平时没被关禁闭,他早就杀到吏部去理论了,凭啥不让整这么个既无权又没钱更没地盘的“三无”小官?可他哪知道,这官职可不是闹着玩的,胡乱添个官,整个朝廷体系都得乱套。说白了,哪怕是李世民,想加个官或撤个官,都得乖乖征询朝中大臣的意见,一点不含糊。

所以最后两人又商量了一下,那就是去找李世民了,具体怎么实施还是需要皇帝陛下来的嘛,当然李承乾在禁足,所以是李泰去的。

上一章 第128章 大唐纨绔太子爷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3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