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三国:隔世知襟怀
本书标签: 古代  三国  三国同人   

【亮瑜】清明

三国:隔世知襟怀

云山雾罩,苍松翠柏。却是万籁皆静寂,惟余钟磬音。

此地何景?此景何处?

何以知晓…或许,已不是人间了罢。

孤影徐步踏过青石板,恍惚已至江边。身前有一小舟覆于水上,渐沉渐深。终于碧波荡漾,归于平静,那江上除丝缕薄雾别无他物。

江畔,乘舟。

依稀忆起一个身影,却氤氲在雾里也似,总看不真切。只是记得,是个很重要的人。

“先生,请随我来。”清秀的面孔,不卑不亢的语调。

好个大都督,真当得起三军将帅。

说话间,那边已揭起船上竹帘。当时也曾想,这是不是请君入瓮?

“素闻先生大才,不知是否有幸与先生议论天下大势?”眼落星子,茶已斟满,被推至案前。

执盏一饮,果然醇厚。却又有些许淡淡的回甘,如江南的初春。

“好茶。”

“先生喜欢便是了。”面前那人也不拘束,将杯中茶一饮而尽,“先生初来吴地时也说过,茶以清为上。此茶是瑜亲采山中嫩茶叶和以旧年雨水而成,因而也清冽。”

“多谢都督费心了。”

心下不由想着,该是如何温润如玉的人,才能想到这一层?

可叹昔日,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怎言今朝,烟霞江渚,水没覆舟。

无舟可乘,于是不得已溯江而上。遥遥听闻一阵牧笛声和在风里,袅袅于江上,渐行渐远。

低低的调子,分外熟悉。

原是蜀地清明时山中常吹的小调。怪道今日道旁无人,是因时至清明。

忽而想起,自己是不是也有一个要见一见的人?

却终不知此人现在何处了。

于是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踱步,江畔草木葱茏,隐约可闻鸟鸣。

好一番世外桃源之景。

闲望江上,惊觉雾中有数十大船,不紧不慢往这边而来。不过半晌,约莫见得船上火光,顷刻灰飞烟灭了。

不过扬灰于尘土。

于是抽身便离了江边,复入山中,再没看那江上一次。

一路上风摇青玉枝,花绽新红。只因心中诸念繁杂,未及欣赏。

忽见前方山石中一空地立有石碑,细看之下,竟是一孤坟。那石碑原来无字,却已落满了灰。

既是清明,便替他祭扫了罢。

正在墓旁寻白菊时,却有琴声悠悠,莫不是有山中高士抚琴?

便不由得止住脚步,静听玉音。

《乍雨初晴》。

是当年他二人船上初会时,那人所奏一曲。

难不成这墓…?

想到此处,匆忙起身。

环顾四周,皆为竹林,少有花木。如此幽静,倒是个清净地带。

那便陪他听完这一曲吧。

缓缓行至碑前,席地而坐,就此阖眼。

琴音如泣如诉,声声入心。

忽觉白衣上落下几点寒凉的遗恨,也不睁眼去看了,只想若能如此闭眼,也罢。

羽扇搁在身旁,似随微风,渐渐散了。

——————

“丞相,丞相…街亭已失……”

睁眼便见案前公文层层叠叠,如有山高。

出帐遥望山中人马影影绰绰,风声鹤唳。

终是醒了,终是别了。

邯郸梦醒,今朝孤影,听遍人间已无琴。

上一章 参读《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三国:隔世知襟怀最新章节 下一章 关于《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