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幻想小说 > 数学使徒(MathematicalApostle)
本书标签: 幻想 

实数(二)

数学使徒(MathematicalApostle)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有理数集的分划(也就是Dedekind分划法)给出实数公理系统的一个模型,或者说将实数从有理数“构造”出来。为此,我们将先给出实数的代数结构(即实数的公理),然后证明我们构造的有理数集分划满足这个结构,此外我们还要证明这样构造出来的实数在同构意义下是唯一的。本文的构造部分主要参考了Walter Rudin的Principle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第一章的附录,唯一性部分的证明是作者自己写的。

l.实数的代数结构

在构造实数之前,我们从代数的角度看,希望实数具有这样一些代数结构:

1. 实数集是一个全序集,即满足存在一个二元关系,对于实数集上的任意两个元素有

x ≤ y,y ≤ x

至少一个成立。如果两个式子同时成立,我们就记x=y。我们也自然而然地采用 ≥,<> 这些符号。

1. 实数集具有最小上界性,即对于实数集的子集 A ,如果存在一个实数 α 满足 α 大于中的一切元素(即 α 是 A 的一个上界),那么存在一个实数 s 满足

(S1)s 是 A 的上界;

(S2)对于一切实数r<s , r 不是的上界。

我们记s=sup A 。这一条公理记作确界原理。

1. 实数集是一个域,即满足以下域的公理:

实数集上有一种二元运算加法+:ℝ × ℝ → ℝ满足

(A1)交换律,即对于α,b∈ℝ 有 α+b=b+α ;

(A2)结合律,即对于α,b,c∈ℝ 有 (α+b)+c=α+(b+c);

(A3)存在零元,即存在一个数0 满足对任意 α∈ℝ 有 α+0=α ;

(A4)存在逆元,即对于任意α∈ℝ ,存在一个 b∈ℝ 使得 α+b=0 。我们自然地记 b= –α 。

实数集上有一种二元运算乘法 ℝ × ℝ → ℝ 满足(公理采用一般写法,即省略乘号)

(M1)交换律,即对于α,b∈ℝ 有 αb=bα ;

(M2)结合律,即对于α,b∈ℝ 有 (αb)c=α(bc) ;

(M3)存在单位元,即存在一个数0 满足对任意 α∈ℝ 有 1 · α=α ;

(M4)存在逆元,即对于任意α∈ℝ\{0} ,存在一个 b∈ℝ\{0} 使得 αb=1 。我们自然地记

1

b=── 。

α

加法与乘法满足分配律,即对任意α,b,c∈ℝ 有

(D)α(b+c)=αb+αc

1. 实数集是一个有序域,满足

(O1)对任意x,y,z ,当 y<z 时有 x+y<x+z ;

(O2)对任意x,y>0 ,有 xy>0 。

除了这些结构以外,我们还希望有理数是实数的一个子域,并且实数集是唯一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构造方式。

我们在这篇文章里面不会讨论算术系统或者有理数的构造,并且默认大家对于整数和有理数的性质都十分地熟悉。在这里我们提醒大家有理数满足确界原理以外的上述所有公理,从而是一个有序域。而整数则满足(A1)~(A4),(M1)~(M3)与(D),从而是一个整环。下一部分的构造将会从有理数开始。

ll.实数的构造

在这一节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小写拉丁字母总是表示有理数。我们先给出分划的定义,即

定义1.有理数集的一个分划是有理数的一个子集 α ,满足

(C1)α ≠ ℚ ,且 α 没有最大元素;

(C2)对于任意r∈α ,存在 s∈α 使得 r<s ;

(C3)如果s<r 且 r∈α ,那么有 s∈α 。

我们记全体分划的集合为ℝ*。直观地来看,一个分划就是实数集上的一个开区间 (–∞,α) ,不过我们不想去验证这一点。

对于分划,我们可以定义序关系

定义2. α ≤ β ⇔ α ⊂ β

容易验证这个序关系是合理的,从而我们得到了全序集(ℝ*,≤) 。

命题1.全序集 (ℝ*,≤) 具有最小上界性。

证明.设 A ⊂ ℝ* 是一族分划,且 A 上有界。考虑 A 中所有元素的并

σ=∪α

α∈A

断言σ=sup A 。为此,我们先验证 σ∈ℝ* ,这是因为:

(C1)由于 A 上有界,所以 σ ≠ ℚ ,且显然 σ 没有最大元素(否则构成 σ 的某个分划就有最大元素了);

(C2)对于任意r∈σ ,存在一个 α∈A 使得 r∈α,由(C2)可以取一个 s∈α ⊂ σ 使得 r<s ;

(C3) 对于任意 r∈σ ,存在一个 α∈A 使得 r∈α,那么满足 s<r 的 s∈α ⊂ σ 。

显然σ 是 A 的上界,并且对于任意一个 β<σ ,由序关系的定义可知存在一个 t∈σ 且 t ∉ β ,那么一定有一个 α∈A 包含 t ,从而 β ⊂ α,β ≠ α 即 β<α , β 不是 A 的上界。

在证明了ℝ* 是具有最小下界性的有序集之后,我们为 ℝ* 定义加法与乘法,并证明我们定义的加法与乘法可以使 ℝ* 成为具有最小下界性的有序域。

我们定义+: ℝ* × ℝ* → ℝ* 将 (α,β) 映为 α+β={r+s|r∈α,s∈β},显然这个像是一个分划,从而映射的定义是合理的。以下我们逐一验证加法公理:

命题2.加法运算满足加法公理(A1)~(A4)。

证明.(A1)、(A2)按定义来看是显然的;

(A3)我们定义ˉ0={r|r<0} ,注意到对任意 α∈ℝ* 与 s∈α ,任取 r<0 总有

r+s<s

从而r+s∈α,由 r,s 的任意性可以得到 α+ˉ0 ⊂ α 。又对于任意的 s∈α ,按(C2)取 t∈α,t>s,于是对于

s – t

──<0 有

2

s – t s+t

s<t+───=───

2 2

从而s∈α+ˉ0 ,那么由 s 的任意性知 α ⊂ α+ˉ0 ,因此 α+ˉ0=α, ˉ0 可以作为加法的零元;

(A4)验证这一条公理之前,我们需要一个关于分划的性质的引理。

引理1.对于任意一个有理数 ϵ>0 与分划 α ,总存在一个 r∈α 使得 r+ϵ ∉ α 。

证明.用反证法,假设存在一个 ϵ>0 ,使得对分划 α 中的所有元素 r 均有 r+ϵ ∈ α 。那么对 r+ϵ ∈ α 也有 (r+ϵ)+ϵ=r+2ϵ ∈ α,从而由归纳法可以知道对任意 n∈ℕ 均有 r+nϵ ∈ α 。但按(C1)存在一个 s ∉ α ,由有理数的Archimedes性,可以取到一个 n 使得 r+nϵ>s ,从而按(C3)有 s∈α ,矛盾。所以引理成立。

回到命题2的证明,对α∈ℝ*,我们取 ˉβ={x|∀r ∈ α (x<–r)} ,及

{ˉβ β

β=

{ˉβ\{max ˉβ} β

那么可以验证β 是一个分划(注意到当 r∈α 时 |r| ≥ –r,从而 |r| ∉ β 即可)。以下证明 α+β=ˉ0 。

一方面,由β 的定义可以知道对于任意 r∈α 与 s∈β 有

s< –r ⇒ r+s<0

从而r+s∈ˉ0 ,由 r,s 的任意性有 α+β ⊂ ˉ0 ;另一方面,对于任意 t<0 ,由引理1可以取一个 s∈β 使得 s – t ∉ β,即存在一个 r 使得

s – t >=–r ⇒ r+s ≥ t

从而t∈α+β,由 t 的任意性得到 ˉ0 ⊂ α+β 。因此 α+β=ˉ0 ,这个 β 可以记作 –α 。这样我们就验证了全部四组加法公理。

乘法的定义要复杂一些,我们对α,β ≥ ˉ0 定义

αβ={rs|r∈α,s∈β,r,s ≥ 0}∪{x|x<0}

映射的定义显然是合理的,对其他情况我们可以定义

{(–α)β α<0,β>0,

αβ={α(–β) α>0,β<0,

{(–α)(–β) α<0,β<0.

命题3.乘法 ℝ* × ℝ* → ℝ* 满足乘法公理(M1)~(M4)。

证明.我们只需要对 α,β ≥ ˉ0 验证乘法公理就够了,而这和命题2的证明是类似的。注意到 ˉ1:={r|r<1} 在证明中起到了 ˉ0 的作用即可。同样地,通过先验证 α,β ≥ 0 的情况再推至一般情况,我们也可以证明:

命题4.加法和乘法满足分配律(D)。

证明.对于来说 α,β,γ ≥ ˉ0 ,分划

α(β+γ)={r(s+t)}|r∈α,s∈β,t∈γ,r,s+t ≥ 0}∪{x|x<0}

αβ+αγ={rs+rt|r∈α,s∈β,t∈γ,r,s,t ≥ 0}∪{x|x<0}

是显然相等的,注意到(–α)(β+γ)= – (α(β+γ)即可证明 α<0 情况,同样还有 β,γ<0 的情况。对于 βγ<0 ,考虑 β – γ 的绝对值即可。

最后我们知道r<s 当且仅当 r+t<s+t ,那么取 r∈α,s∈β,t∈γ ,就可以知道 α ≤ β ⇔ α+γ ≤ β+γ(细节和前面的命题是一样的),这就是(O1)。又由乘法的定义可以知道(O2)成立,那么我们得到了:

命题5.域 (ℝ*,+,·) 满足有序域公理(O1)与(O2)。

综合命题1~5,我们便证明了我们希望得到的第一部分结果,即:

定理1.存在一个具有最小下界性的有序域。

lll.有理数子域与实数域的唯一性

在进入这一部分的讨论之前,我们需要说清楚“子域”和“唯一”到底是什么。这样我们便需要同构映射的概念,也就是

定义2.设 𝔽₁,𝔽₂ 是有序域,如果存在双射 f:𝔽₁ → 𝔽₂ 满足

f(x)+f(y)=f(x+y)

f(x)f(y)=f(xy)

f(x) ≤ f(y) ⇔ x ≤ y

那么f 就是 𝔽₁ 与 𝔽₂ 之间的同构映射,并称 𝔽₁ 与 𝔽₂ 同构。

这个定义是自然的,当两个域同构之后,我们便可以将它们视为是一样的了。

为了完成我们在I部分提出的目标,我们将在这里反其道而行之,从给定的具有最小下界性的有序域导出有理数的子结构,从而给出任意两个具有最小下界性的有序域之间的同构映射。

设ℝ₁ 是一个具有最小下界性的有序域,具有加法零元 o 和乘法单位元 e 。我们称 ℝ₁ 中的一个子集 A 叫做可归纳集,如果 A 满足 e∈A ,且如果 n∈A 就有 n+e∈A 。我们取所有可归纳集交集为 ℕ₁ 。容易注意到上 ℕ₁ 成立数学归纳法,即

引理2.如果 ℕ₁ 的子集 S 满足 e∈S ,且 n∈S 时有 n+e∈S ,那么 S=ℕ₁ 。

证明.由假设知是 S 可归纳集,又因为 ℕ₁ 是所有可归纳集的交且 S ⊂ ℕ₁ ,便有 S=ℕ₁ 。

由归纳法可以知道上ℕ₁ 加法与乘法封闭(即对于 m,n∈ℕ₁ 有 m+n,mn∈ℕ₁ )。定义 ℤ₁=ℕ₁∪{–n|n∈ℕ₁}∪{o},容易验证 ℤ₁ 是一个整环(即服从公理(A1)~(A4),(M1)~(M3)和(D))。定义

{p

ℚ= ─|p,q∈ℤ₁,q ≠ o}

{q

那么可以验证ℚ₁ 是一个域(即服从公理(A1)~(A4),(M1)~(M4)和(D)),正如我们熟悉的有理数域一样。那么我们可以自然地构造出一个 ℚ₁ 到有理数域的同构映射,因此我们得到

命题6.有理数域是实数域的子域。

最后我们来完成关于实数域唯一性的证明。在开始证明之前,我们需要在实数上推广引理1,即引理2~3:

引理2(实数的Archimedes性质).对于具有最小下界性的有序域中的 x,y>o,总存在一个正整数(即这个域的整数子环中的正元素) n 使得 nx>y 。

证明.如果引理不成立,那么 y 是集合 X={nx|n } 的一个上界。按确界原理,设 s=sup Ⅹ。那么 s – x 不是 Ⅹ 的上界,从而存在一个 mx>s – x 。但 (m+e)x>s ,这与 s=sup X 矛盾。

引理3.对于具有最小下界性的有序域中的 x,与任意有理数 ϵ>o ,存在一个有理数 r 使得 r<x<r+ϵ 。

证明.注意到引理2建立了实数的Archimedes性质,所以引理3的证明和引理1是一样的。

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始完成我们最后的工作。

命题7.设 𝕏 和 𝕐 是两个具有最小下界性的有序域,那么 𝕏 与 𝕐 同构。

证明. 设 𝕏 和 𝕐 分别有有理数子域 ℚ₁ 和 ℚ₂ 。设 f:ℚ₁ → ℚ₂ 是有理数域间的自然同构映射,我们将 f 的定义域扩充为 𝕏 。对于,我们取

f(x)=sup{f(y)|y<x,y∈ℚ₁}

现在我们来证明f:𝕏 → 𝕐 是一个同构映射。对于任意 x,y∈𝕏 ,取 ℚ₁ 中的 r<x,s<y,就有 r+s<x+y ,从而

f(x+y) ≥ f(x)+f(y)=sup{f(r)|r<x}+sup{f(s)|s<y}

另外对t<x+y,由于引理3,可以取 ℚ₁ 中的 r,s 满足 r<x,s<y ,且

x+y – t x+y – t

r+───>x,s+───>y

e+e e+e

于是有t<r+s ,从而

f(x+y)=sup{f(t)|t<x+y} ≤ sup{f(r)|r<x}+sup{f(s)|s<y}=f(x)+f(y)

因此f(x)+f(y)=f(x+y)。同理可证 f(x)f(y)=f(xy) 。当 x ≤ y 时,我们有

{f(r)|r<x} ⊂ {f(s)|s<y}

因此

f(x)=sup{f(r)|r<x} ≤ sup{f(s)|s<y}=f(y)。所以 f 是一个同构映射。

将命题7重新叙述一下,我们便得到了第二部分的定理

定理2.任意两个具有最小下界性的有序域同构。

定理2保证了实数域是唯一的,所以我们可以满意地将我们构造的ℝ* 记作 ℝ 了。

上一章 实数(一) 数学使徒(MathematicalApostle)最新章节 下一章 集合论中康托定理怎么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