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古风  穿越古代 

第九十七章.汉朝26(91).针砭时弊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

如今是文帝二年(前178年),

芸汐“这个时间,记得以前学过一首诗--《贾生》。”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中的贾生指的是贾谊。

芸汐翻开桌上的书。

芸汐“《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此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芸汐“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芸汐“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贾谊,汉族,洛阳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

少年得志:汉高祖七年(前200年),贾谊出生于洛阳,少有才名,师从荀况学生张苍。

汉高后五年(前183年)即以能诵诗书善文闻名于当地,河南郡守吴公将其召致门下,对他非常器重,在贾谊辅佐下,吴公治理河南郡,成绩卓著,社会安定,时评天下第一。

汉文帝登基,听闻河南郡治理有方,擢升河南郡守为廷尉,吴公因势举荐贾谊。汉文帝征召贾谊,委以博士之职,当时贾谊21岁,在所聘博士中年纪最轻。出任博士期间,每逢皇帝出题让讨论时,贾谊每每有精辟见解,应答如流,获得同侪的一致赞许,汉文帝非常欣赏,破格提拔,一年之内便升任为太中大夫。

针砭时弊:贾谊初任太中大夫,就开始为汉文帝出策。

汉文帝元年,贾谊提议进行礼制改革,上《论定制度兴礼乐疏》,以儒学与五行学说设计了一整套汉代礼仪制度,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以进一步代替秦制。由于当时文帝刚即位,认为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没有采纳贾谊的建议。

文帝二年(前178年),针对当时“背本趋末”(弃农经商)、“淫侈之风,日日以长”的现象,贾谊上《论积贮疏》,

贾谊“皇上,臣建议采用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主张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

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鼓励农业生产。

政治上,贾谊提出遣送列侯离开京城到自己封地的措施。

鉴于贾谊的突出才能和优异表现,文帝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进言诽谤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汉文帝亦逐渐疏远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未完待续……)

上一章 第九十六章.汉朝25(90).文景之治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九十八章.汉朝27(92).谪居长沙至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