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大学读书笔记
本书标签: 现代 

《老残游记》

大学读书笔记

lǎn cán wēi yù lǐ bì shāo lí

懒残煨芋[1],李泌烧梨[2]。

lónɡ wén biān yǐnɡ sì zhī

——《龙文鞭影·四支》

出世与入世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两大永恒主题,在朝廷做官时,心力交瘁,向往“采菊东篱下”的田园生活;真到了无官一身轻的时候,又慨叹怀才不遇,想干出一番事业。

自古以来,能将出世与入世的关系处理好的,寥寥几人而已,这其中就有李泌。他在安史之乱时,帮助唐朝转危为安,又在朝局稳定之时,及时隐退,留下了白衣宰相之名。今天的《龙文鞭影》向我们讲述的正是这位白衣宰相的相关故事——懒残煨芋(yù),李泌烧梨。

注释

懒残煨芋:懒残是唐代衡岳寺僧人,法号明瓒禅师,因生性懒惰,又常食僧众吃剩的残羹剩饭,故号懒残。圆寂后,敕谥(chì shì)大明禅师。

李泌烧梨:李泌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八柱国”李弼的六世孙,历仕四朝,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世称“李邺侯”。

“懒残”是唐代衡岳寺的僧人,法号明瓒(zàn)禅师,因为生性懒惰,又时常吃僧众吃剩的残羹剩饭,因此被称为懒残。圆寂后,追赠谥号为大明禅师。李泌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八柱国”李弼(bì)的六世孙,历仕四朝,参与平定了安史之乱,世称“李邺侯”。

相关故事(一)

图片

懒残煨芋

李泌年轻时曾在衡岳寺借住,借住期间,他经常半夜写文章,每次写时,都能听到从牛棚传来的诵经声,其声抑扬顿挫,声声入耳,有着极大的震撼力。李泌相信这个在牛棚居住的和尚定然不凡,说不定是转世的活佛,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来到牛棚,想让懒残和尚指点迷津。

他在牛棚前跪下,报了自己的姓名。懒残和尚正在用干牛粪烤芋头,头也没抬地说:“你是个书生,干吗向我跪拜?”李泌说:“我想请活佛为我指点迷津。”

懒残边擦鼻涕,边从牛粪火中取出一个烤熟的芋头,自己吃掉一半后,递给李泌说:“你先把这半个芋头吃了吧!”李泌连忙双手接过,也不嫌脏,张口就吃,芋头很烫,李泌吃了十口才吃完。

懒残笑着说:“我每天吃其他和尚吃剩的残羹冷饭,你今夜却有缘吃我吃剩的残芋。你刚才几口把芋头吃完的?”

“大约十口吧!”李泌说。

“芋头,芋头,芋之头也。你吃了十口芋头,就当十年的头吧!”

“当头,什么头呀?不瞒大师,李泌此时是为了避祸才藏于寺中,还望大师指点迷经。”

“像你这种读书人,读了书无非做官。官位最高的就是宰相,百官之首,首者头也。你可以做十年宰相,去吧!”

后来,李泌果然做了十年的宰相。

图片

相关故事(二)

图片

李泌烧梨

赐梨李泌与诸王联句

先生年几许,颜色似童儿。(颍王)

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信王)

不食千钟粟,唯餐两颗梨。(益王)

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李亨)

李泌烧梨说的是唐肃宗让梨给李泌的故事。据《邺侯外传》记载:一天,唐肃宗叫来三个弟弟和大臣李泌一同围炉闲谈。李泌因为信仰问题,不吃荤腥,唐肃宗就为他亲自烧了两个梨。

当时颖王仗着肃宗对他好,硬要那梨,肃宗不给,说:“你吃了一肚子肉,为什么还要争这点儿东西?”颖王说:“我们就想试一试,看在皇上心中到底有多偏爱他,不然,我们三个共要一个梨也行。”

肃宗也不答应,另外让人拿了别的果品给他们。三个弟弟又说:“因为那梨是皇上亲自烧的,所以我们才想要,别的果品怎能比得上?”接着又说:“李先生受到如此恩宠,请允许我们作下联句,以告后人。”

随后,三王与肃宗李亨一起作了《赐梨李泌与诸王联句》,全文是:“先生年几许,颜色似童儿。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不食千钟粟,唯餐两颗梨。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

后来,“烧梨”也成了一个典故,表示得到皇帝恩宠而飞黄腾达。

上一章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大学读书笔记最新章节 下一章 《老残笔记》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