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三年之内
本书标签: 校园 

无题

三年之内

“生命是一树花开”——绚烂又短暂

人生短短一刹那,转瞬即逝。人们却用大部分的时间追求生命的意义。我年少时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一座座黄金屋中的辉煌与成就。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

幼稚的想法也发生了改变。也就再次踏上了探索生命意义的道路上。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直到偶然一天读到了一篇很美的散文一一余秋雨先生的《生命是一树花开》

仿佛看到了一位经历了人生沧柔的耄莹老人用精心镌刻过的典雅词句不急不缓地向后生讲述着:“生命是一树花开。”

先生开篇设问。立马就把读者拉进他的世界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经历数十载红尘,品着茶看着不算蓝的天空,问:“红尘路漫漫,能有几回欢?”我当时想人真是奇怪的生物,总爱把悲情记得刻骨铭心,回望年华时说“能有几回欢?”最后惆怅的叹口气“生命就是一场苦难。”

起初我认为这篇文章也会走一样的路线,但是没有。紧跟余先生写一一 “爱是人间最美好的四月天,生命便是爱。”爱人和被爱是我们的天性。刚出生父母的爱,年少时挚友的爱,结婚后伴侣的爱。或安静或璀璨的日子里,支撑我们的都是爱。我曾经看过一场辩论赛的辦题是“爱与被爱哪一个更幸福”,双方辩手的竭力争取并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让我感觉,你看爱是多美好的东西啊,爱一个人和被一个人爱着都是满心的幸福。即使是在当下这个喧闹的世界里,“爱”被极端崇尚和抹黑之下,爱别人缺三一点理智,就会被指责不自爱。

可是我依旧相信并期待着爱的到来。哪怕结局不完美,可爱的过程总是幸福的。

爱不需要给子我什么,幸福和快乐就足够了。

生命是一树花开,爱是哺育花朵的 “养料”,余先生也说:此生,有爱足够,时时刻刻一树花开。

后写道,过往的所有日子都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被刻上印痕。这使我想到了木心先生的一句话 “无论得失,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过去的总归是过去了,耿耿于怀也于事无补,就像我会纠结那场考试为什么失利,那场比赛为什么输掉,会假设一万次如果成功了之后会怎么样,最后哭着面对现实。虽然大道理这么说,但我不相信有人会对过去没有遗憾。我们没有回到过去的时光机,我们只有不断前进的未米。余先生为我们的耿耿于怀给出了很好的释怀模式:

“那留下的与离去的,究竞演绎了与懂得了怎么样的生命意义?”这篇散文的巧妙之处在于,他总能用一些我愿意听进去的话表达那些广为流传的大道理。这句话与母亲嘴里的“重要的是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带着一

种茅塞顿悟的魔力。

余先生从这红尘中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一树花开的美丽,在于静放心中那一处清浅的安然。在于放下执念和负重,给生活微笑和温暖。就像文中所说的

“能懂得顺应自然就是美丽〞,怎么听都像是高中隐居避世的诗词风格。这就又联想到了当今时代“内卷与躺平”的争议。亳无疑问,余先生就像他诗词里所写更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境界。但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度困难的,人类是群居社会动物,很少有人能真正从社会中抽离出来。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必须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与磨砺。

陶渊明代表的隐居避世派诗人历尽不公之后避世寄情山水。我始终觉得那至少是在历经了磨难,以一己之力无法抵抗之后的看淡,犹如苏轼一腔宏图却被陷害一贬再贬寄情山水,犹如王安石变法信仰崩塌后被弃回乡。而这些历经磨难之后的释然,并不应该是我们在意气风发之时为了逃避生活打压的借口。我曾见过很多人拿不学习当成“不在乎功名”的雅趣,把不上进当成“甘愿为五斗米

折腰?〞的清高,把一人吃穿不愁的自私当成“不以物喜”的高尚。他们大多都

沾沾自喜地认为自己是比这些为了生活搏斗的人更加清高的心境,认为好言相劝的人们是想把他们拉入世俗的深渊。他们抗拒接受“上进”的新思想,坚守着内心“躺平”“摆烂”的人生追求。

虽然文章是从相反的立场米写,但这篇散文还是给子了我很多的悟理。

我们应该去敢闯敢拼但不能急躁生猛以免执念太深陷入其中。年轻就是要敢闯敢拼,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和平包容,多少 00后杰出青年引领我们的国家愈发昌盛繁荣。就在我们大展宏图绽放生命花开的时候,余先生也告诉我们

上一章 无题 三年之内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