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明清史杂谈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清】清朝皇帝和假如吴三桂没死

明清史杂谈

清朝历史

女真崛起(1616——1644)

入关统一(1644——1661)

康乾盛世(1661——1796)

​嘉道中​衰(1796——1840)

内忧外患(1840——1861)

末世中兴(1861——1908)

日落紫禁(1908——1911)

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认为:清朝没有昏君。这是个比较绝对的说法,也一直备受争议。

清朝高度的君权制度决定了皇帝必须得勤政,清朝皇帝手中的权利很大,几乎是皇帝一人决定所有,这样的情况下,皇帝不勤政,国家绝对玩不转。

自皇太极开始,国家对皇子的教育就十分严格,不学好的皇子老爹是看不上的,传位的时候会首先pass掉,所以能坐上清朝的帝位,自然都是很勤政的。

清朝的皇帝我觉得个人做的还行,但奈何底下大臣贪污,自己也犯过错误,赶上了近代,所以导致很多人认为清朝的皇帝十分昏庸,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我们要了解昏君和庸君的区别,很多人认为庸君就是昏君,但其实不然。

昏君:自己没啥头脑还听信谗言,亲近无良奸臣,残害忠良,好话全不听,坏事全都干,拖累百姓,不理朝政只顾自己享乐,不但没干出啥好事也没有值得称赞的地方,反而对国家造成了伤害,可劲造作,搞垮祖先基业,这样的皇帝是昏君无疑了。

庸君:没有对国家造成什么大伤害,也没有做出什么大贡献,就是那种在位虽然管理朝政但是没有什么作为的。

庸君一般有两个情况,第一种是在和平盛世时期,没有干什么对国家有利和有害的君主通常称为平君,毕竟盛世年代很好理解,一切都发展的很好,没什么值得改革和作为的。

第二种就是在非和平盛世时期,国家有问题需要改革,不过在位的君主就是不想办法解决,但也不做什么有害的事情,这些情况称为庸君。

接着我们来评价一下清朝皇帝:

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开拓者,有魄力敢于挑战,有政治头脑具备军事才能,统一女真族,是个很了不起的帝王,自然不是昏君。

皇太极比起他的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有远见和能力,卓越非凡,唯一可惜的就是死得太早,这个人自然也不是昏君。

顺治帝入关大一统,单这个贡献,决定了他肯定不是昏君,但颁布了剃发易服令,这也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

接着是康熙,几乎是千古一帝,平定三藩,稳固江山,亲征噶尔丹,开疆拓土,收复台湾,把外蒙纳入清朝版图,清朝开始进入康乾盛世,***也对他做出了极高评价,但晚年的清庭内出现了些贪污现象。

之后的雍正在经济和贪污上治理的非常好,在有瑕疵的“康乾盛世”提供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自己几乎是被累死的,妥妥工作狂,并出版了一本叫《大义觉迷录》的书。在这本书里,雍正很明确地阐述了中华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多民族的帝国。雍正和历史上其他皇帝所不同的是,他想搞出一个不分种族的统一帝国。但美中不足的是,雍正的打仗能力不行。

到了乾隆时期,全面闭关锁国,文字狱,囚禁思想;但乾隆收复新疆,打退了尼泊尔入侵,减税2亿,是中国历史上减税最多的皇帝。他算不算昏君,也算不上明君,可能比庸君要好,但比明君要差。

乾隆前期清朝达到鼎盛,也就是康乾盛世的鼎盛,但后期就开始衰落。

乾隆驾崩后,嘉庆一生都在收拾乾隆晚年留下的烂摊子,尽自己最大努力挽救清朝,但也只是减缓了时间,可以看出嘉庆也是可以,但很可惜,乾隆后期的奢侈和平庸为清朝埋下了衰落的种子,嘉庆也无能为力。

接着就是道光了,他这人是出了名的节俭,每天只吃几个菜,龙袍破了又补,比其他皇帝节俭多了,但赶上了鸦片战争,自己想要和英国打,可国库空虚军队战力惨不忍睹,打不过,虽然整顿过清朝,但也没太多巨大贡献,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咸丰、同治帝庸君,但还没到昏君地步,至少没有不理朝政,穷奢极欲,他们都想要好好治理一番清朝,但奈何自己有志向无实力,也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

光绪是愿意献出自己权利改革,戊戌变法知道吧,可惜自己没实权,最后还被慈禧害了,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最后的溥仪,他登基才几岁,清朝亡了之后他估计都没搞清楚啥情况,至于他后面给日本人当傀儡,那已经是清灭亡之后了,算不上清朝历史。

所以清朝没有一个昏君,水分有不少,但皇帝综合素质来看还算是高。

接着下一个问题:吴三桂归顺清朝,但之后又反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是死的早。有人认为如果吴三桂没死对当时的中国更好,清朝可能会被他灭,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吴三桂就算不死,清朝也灭不了。在他死之前,他女婿和一群将领也陆续叛变了,攻打江南是他也屡战屡败,这种情况下,首先将领叛变,女婿也跟着叛变,就这个节奏吧,吴三桂不死,首先能剩几个人死心塌地的打野是个问题了。

他拿出的口号没有凝聚力,主要是这个人没有凝聚力,他说反清复明,当初打明朝的是他,现在要反清复明的又是他,谁信呢?

吴三桂说反清复明吧,当初帮着清朝打南明打李自成的就是他,如此这样,还不如说吕布对丁元忠贞不二呢,这整的就是一大堆同样反清的人,旁边看戏,许多百姓师大夫文人旁边看戏。

打下地盘管理需要稳人,需要士大夫,打仗也需要士大夫们的帮助,出钱出人出粮!打下地盘之后,也需要稳定管理,这些吴三桂都没做,不是他不想做,是他做不了。

一些人说康熙能赢纯属运气好也是搞笑,康熙运气好在于吴三桂年纪大,吴三桂何尝运气不好,刚好碰到八旗青黄不接的时候,才有开战之初的势如破竹。

运气历来留给有准备的人,安史之乱第一年安禄山就死了,这运气不是更好?结果八年苦战大唐也只能勉强平定,藩镇从此坐大。

至于说吴三桂多活几年如何如何,吴三桂死的时候基本大局已定,吴三桂小伙伴耿精忠、尚之信、王辅、李本深死的死、降的降,郑经也被打了回去。只剩吴三桂一藩困兽犹斗,就算没死也就是多撑几年罢了。

吴三桂在三藩之乱中的唯一机会就是开战初期趁着清廷立足未稳直扑京城,效法朱棣在​靖难之​役的做法,之后清廷回过神来了,吴三桂五年鏖战,始终无法越过长沙——衡阳战线,何谈图谋天下。​

上一章 【杂】明清火器(下) 明清史杂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