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忆捷录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霍光

忆捷录

霍光(?-前68年4月21日),字子孟,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时期权臣、政治家,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上官皇后的外祖父。

霍光最初凭借门荫入仕,选为郎官,历任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为汉武帝所亲信。武帝临终时,授霍光大将军、大司马,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同受遗诏,辅佐幼主。汉昭帝继位后,与上官桀、桑弘羊争权,挫败上官桀等拥立燕王刘旦的计划,获封博陆侯,得以专擅朝政。元平元年(前74年),昭帝去世,霍光拥护昌邑王刘贺为帝,二十七日后又将其废黜,改立武帝曾孙刘询即位,是为汉宣帝。宣帝即位后,霍光宣布归政,仍掌大权,其女霍成君为汉宣帝第二任皇后,霍氏一族极为显贵。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谥号宣成,陪葬茂陵,葬礼规格仿照相国萧何旧例。两年后,霍光妻子霍显毒害皇后许平君母子事发,霍氏全族坐罪处死。但到甘露三年(前51年),宣帝仍以霍光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首位

霍光前后秉政二十年,遵循武帝法度。在武帝末年积弊之后,采取休养生息的措施,轻徭薄赋,使得汉朝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对外也缓和了同匈奴的关系,恢复和亲政策。这段时期被后世称为昭宣中兴。同时因其废立两帝,与殷商伊尹废太甲事迹相似,故后世权臣废立皇帝时,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作掩饰。

霍光辅佐昭帝期间,有鉴于武帝晚期“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情况,采纳谏大夫杜延年等人的建议,继续执行武帝末年“与民休息”的政策,史称当时百姓充实,“四夷宾服”。昭帝多次下诏削减封建国家的财政支出。减免百姓的田租、口钱和更赋,以中牟苑赋予贫民,并赈贷种、食。始元六年(前81年)七月,他又召集贤良文学至长安会议盐铁专卖等政策(参见词条盐铁之议)。之后,下诏“罢榷酤”和取消“令民共出马”的规定。在用人上,霍光提拔张安世为右将军兼光禄勋,作副手;杜延年为太仆、右曹、给事中,协助其理政,使朝野和睦[82]。他还赞赏识破冒充卫太子刘据之人的京兆尹隽不疑。在对外方面,霍光先任用度辽将军范明友反击匈奴的入侵,并在匈奴引退后趁势扫荡乌桓,使匈奴“不能复出兵”。此后,汉朝与匈奴也重新恢复了和亲关系。西域方面,他采用了桑弘羊之前的建议,任用扜弥国太子赖丹为校尉,率军往轮台屯田;后支持傅介子出使西域,宣扬汉朝国威的行为,并建议他先至楼兰。傅介子斩杀了匈奴扶持的楼兰王安归,另立在汉的楼兰质子为王。以上这些措施,对于稳定武帝后期以来动荡不定的封建统治,恢复和发展凋敝的社会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秉政二十年,成为西汉后期外戚专擅朝政的滥觞,且改变了武帝之前以丞相为中心的“三公”执政,这是西汉政治体制方面的重大变化。霍光效法伊尹废太甲,行废立天子之事,从此后世权臣废立皇帝,为了掩盖动机,往往假称“行伊霍之事”。

上一章 霍去病 忆捷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长孙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