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初高中重难点文言文复习
本书标签: 现代 

氓5

初高中重难点文言文复习

②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表感慨。

③将子无怒

无: 通“毋”,不要。

④犹可说也

说: 通“脱”,解脱。

⑤泮(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

古今异义

①(至于)顿丘

古义:到;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

②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女之(耽)兮

古义:沉溺;今义:耽误。

③秋(以为)期

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④(泣涕)涟涟

古义:眼泪;今义:眼泪和鼻涕。

⑤以我(贿)迁

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贿赂。

⑥总角之(宴)

古义:快乐;今义:宴会。 

⑦三岁食贫/三岁为妇

古义:多年;今义:指年龄。

词类活用

①其(黄)而陨:变黄(形容词作动词)

②(二三)其德:经常改变(数词作动词)

③(夙)兴(夜)寐:在白天/在晚上(名词作状语)

④三岁食(贫):贫困的生活(形容词作名词)

⑤士(贰)其行:不专一,有二心(数词作动词)

艺术成就

  (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氓》诗是诗人现实生活典型情绪的再现,诗人不自觉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歌唱抒述自己悲惨的遭遇,起了反映、批判当时社会现实的作用。《氓》是民歌,是口头创作。最初广泛地流传于民间,经过无数劳动人民的反复歌唱、不断修改,到写定时候,才形成现在这样的完整诗篇。人们在流传中,把自己关于恋爱婚姻方面的感受,渗透到歌唱中去,故作品富于现实性。诗中女主人公所叙述的是自己的切身经历,自己的感受,都是真情实感。而这种真情实感在阶级社会中是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诗人善于把握题材的各种复杂的矛盾。她抓住自己和氓的矛盾,氓是夫权的代理人,他们从夫妻关系而变为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透露了男尊女卑、夫权制度的社会现实。

她抓住了自己和兄弟的矛盾,反映了当时社会道德、舆论,是以夫权为中心的思想和弃妇孤立无援的现实。她抓住自己内心的矛盾:婚前没有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否可以同居呢?见了氓就开心,不见氓就伤心,如何解决见与不见的矛盾呢?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结成诗的主要矛盾——封建礼法制度与妇女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的矛盾。这是当时社会中极为显著和普遍的现象。其次,《氓》诗人善于塑造人物现象。《氓》诗中有两个形象比较鲜明。一个是狡诈负心的“氓”,一个是善良被弃的“女”。氓是从别处流亡到卫国的一个农民,“抱布贸丝”,点明了他还是个小商人。最初,他“蚩蚩”地假老实,“言笑晏晏”地假温情,“信誓旦”地假忠诚。他用虚伪的手段,欺骗一位天真美貌的少女,获得了她的爱情、身体、劳动力、家私。结婚以后,他便露出真面目了。过去是指天划日地赌咒,现在是“二三其德”地变心;过去是有说有笑地温存,现在是“至于暴矣”,不但虐待,甚至把她一脚踢出了家门。有人说:氓“婚前是羊,婚后是狼”,这个比喻,既形象,又确切。氓的形象,是夫权制度的产物,是商人唯利是图的产物。诗中又描绘了一位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最初可能搞些养蚕缫丝的家庭副业,所以有些积蓄。她纯洁天真,入世不深,以致一下子便以心相许了。当她看到氓不高兴时,赶快安慰他:“将子无怨,秋以为期”。她多情,真心爱氓,看不到他时,“泣涕涟涟”,看到他时,“载笑载言”。

上一章 氓4 初高中重难点文言文复习最新章节 下一章 氓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