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郎侠文集
本书标签: 短篇  作文集  文学   

窝窝头

郎侠文集

窝窝头

“爱惜粮食”、“光盘行动”等口号几乎成为了现在随处可见的标语。而我对珍惜粮食的教育也从小被父母言传身教。

记得小时候,特别爱把水蒸气泡过似的馒头揪下来丢给狗吃,随后便引来母亲来自那个饥饿年代的教育。

什么“当年红薯面窝窝头都难得,玉米面窝头就更稀罕了,白面馒头则是想都不敢想……”。

那个时候没有吃过红薯面窝窝头,但吃过各种好吃的红薯,全然不觉得红薯面窝窝头是难吃的。甚至会跟母亲顶嘴。

“您那个时候真幸福,天天有红薯面窝窝头吃。”

因为没有了红薯面自然也做不了窝窝头,母亲也难以给我实践红薯面窝窝头难吃。

小时候的记忆,红薯在麦场过后种植,花生刨出后一段时间才收获。洗去泥土放在锅里一蒸,顺着锅里往外冒越来越多的蒸汽渐渐的可以判断红薯的成熟度。确定成熟,掀开锅盖就先挑一好模样的红薯在两手之间来回倒腾。一来可以暖手,二来可以更好的给红薯散热。

红薯在我印象中口感大致可分三种:扒开红薯里面金黄水分较少可以清晰看出面粉感的红薯一定是特别面甜的。里面深黄水分较多可以清晰看出水分见光明亮的一定是特别浓甜的。里面灰暗发白水分很少,掰开会掉渣的一定是特别面的,而且有可能不小心吃了一口有点苦头,而且吃起来不喝水会被噎。这种应该叫面苦甜。一般被虫子吃过红薯发育不好才会导致这种情况。

总之,红薯在我的印象中是美味的。

前几天,母亲拿着去年她特意大肆采买精心擦丝细心晾晒小心保存的红薯干细磨成面。没错就是去年,在我们这里只要是晾晒干。比如,萝卜丝红薯干都可以和新疆的馕,金华的火腿一样放的久远。

今天,母亲拿起了她精心贮藏的玉米面加黄豆面做窝头,我心血来潮,让母亲做几个红薯面窝头来尝尝。再三请求,母亲终于允诺了。看着灰白的红薯面倒在盆子里,加上水后顿然黑了不少。

“这面咋这么黑,难道是晾晒的过程中尘土飞扬都进来了?”我非常的不解。

“一会蒸出来更黑。”母亲笑而不语。

没过多久,炉火正旺把窝头蒸的透熟。掀开锅盖一个个锃光瓦亮的黑窝头顿时让我食欲大减。

不过,想起母亲说外婆当年就是把萝卜叶放在窝窝里给他们吃,我还是对于它的味道甚是好奇。

经过母亲无数次打击,我不敢大口吃,小口细嚼。入口完全没感觉吃的是红薯,而且涩的不得了。味道有点像是吃草面,说甜不甜,还有一股怪味,时不时的阵阵牙碜。用力下咽还有点卡嗓子。终于,强忍着吃掉了窝窝头的冰山一角,我放下了手中的窝窝头。

“那个时候为什么不种小麦,种红薯这么难吃的东西。”我问母亲。

“因为红薯的产量高,可以养活更多人。”母亲说。

每当想起母亲的这句话,脑子里都能想象外公外婆昔日的辛酸,和那个年代虽不丰裕但却值得我们敬佩和铭记的永久记忆。

拿起黑黑的窝头细细观赏,它虽不美丽的外表却蕴藏着中国人民几代人的记忆。

如今谁也想象不到小小的窝头曾撑起了几百几千几亿中国人的生命力。也正是这样一个红薯面窝头陪着父辈走过了那个新中国艰苦卓绝的年代,迎来了今天充裕,也将走向未来的美丽。 2016年11月11日于故乡

上一章 枣说 郎侠文集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时间都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