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星汉灿烂之后续:程少商和李承鄞在一起了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东宫  原创作品     

先留她几日,让我想想她的去处。

星汉灿烂之后续:程少商和李承鄞在一起了

新汉二十年 ,豊朝九十四年 八月初七

“皇五子李承鄞,南风斯玄,俊秀笃学,颖才具备。事国军,甚恭;事父母,甚孝;事手足,甚亲;事子侄,甚端;事臣仆,甚威。大有乃父之风范,孤之夕影。今册封皇五子李承鄞,为渤海王,可在王府置相傅和官属,护卫军二十人。加黄金十万两、丝绸五十匹。爵位可世袭罔替,未来传给嫡长子,钦哉!册封典五日后早朝举行!”

李承鄞一遍又一遍的抚摸自己的封王制召,只封了王,却没有封王妃和封地。感慨自己已经二十六岁了,庶子庶女都有五个了, 最大的已是十五岁的少年。自己才被封“王”,其四位皇兄分别在十六十七岁时就有封号封地了。自己虽没有大皇子李承禝从小才华杰出得父皇母后众臣子青睐,也没有得力的外家支持。但相比荣王和信王那两个“虚伪的蠢货”自己是不差的!

可能是自己与宁王都是皇后的养子,从小朝夕相处,彼此的性情抱负都是知晓的。宁王是个称职的兄长,称职的臣子。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敢直言劝谏皇帝,是豊朝未来最佳的继承人。虽贵为皇长子,但并无实权,与主张实施铁腕统治的右丞相陈志成相比,一贯主张休养民生、以怀柔安抚各族民众。向来爱民如子,知恩图报。可“宁王”贤明的名声事迹威望就如一座大山常年压在心上,如果自己生来不是豊朝至尊高位的儿子,没有高贵的血统和出身,没有西凉嫡公主出身的“大妃”,没有在朝廷地方的掣肘,可能也不会有想把这大山推倒,把头顶的乌云拨开,亲眼亲身体会何为“骄阳似火”何为“步月登云”。

五日后,坤宁宫武瑛殿

众妃子请安退下,赵葶苈为皇后张丽华斟茶。

赵葶苈殿下,宸贤妃没来请安,还召唤了御医署的医师。不知身体有何不适啊!

皇后张丽华有身孕了吧,孩子有的真是好时机啊!

赵葶苈担忧,安慰道

赵葶苈也不一定就真的有了,就算真的有了皇嗣,陈家不过增多一个筹码,目前也捍卫不了您的地位。

皇后放下茶盏,自嘲道

皇后张丽华我的地位......我阿母是陈家的庶女,阿父是孤独武将,没有父母家族,要不是拼命挣军功,本是奴籍的阿母是不能成为阿父的正室,也不能脱了奴籍。不然,当年我这位好舅舅家里没有适龄女子,怎能举荐我入宫做妃子。要是有,怎么轮我也够不着啊。入宫后步步艰辛,也想着入宫前阿父阿母的教诲“少说多看”“忍耐”“提防她人”可真到她们在我面前诉说“真情”我那时居然信以为真。那时多可笑啊!

赵葶苈您信了她们的鬼话,对她们以诚相待,她们呢?!她们要你的命,扒你的皮,喝你的血,利用你一切能利用的,当面给你灌蜜糖,反身往你膳食里下砒霜!

赵葶苈向皇后狠泼凉水,皇后也不气,继续心平气和说着:

皇后张丽华是啊,我亲儿夭折,我又难在有子嗣, 只能事事仰仗他,配合他。右相在朝廷打压左相,我作为棋子在后宫压制高妃到她死。我知道皇帝看重左相,看重高家的势,当时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怕皇帝再选高家的女儿入宫为妃为后,抢先抚养高妃所出的大皇子,为了增加筹码,也有掩饰与右相不和的成分,抚养生母难产而亡的五皇子。那时候右相陈家就与我背道而驰了。

赵葶苈殿下也是不易,陈家野心实在是大了些。陛下惜才,不然怎会留到今日!

赵葶苈心疼安慰道。

皇后张丽华我知他们陈家野心,更知晓右相志向,想做到并肩萧何曹参。我看他能做到李斯就不错了!估计他当年也是想到,自己是朝廷新贵,政事锋芒外露,皇帝陛下怕他权柄过重,易折伤羽翼,他才说服本家先明哲保身。这不,待到我人老珠黄,皇帝渐入暮年才举荐自家女儿入宫为妃。想着能生皇子成太子,妃子成太后。想的美!

赵葶苈 丛氏母家被抄,成年男丁都被赐死,宁王在军中唯一的倚仗现下也没了。信王告发,右相审案,丛葆善勾结高句丽走私案,信王和陈家赚翻了,陈家就不用说了,女儿已是贤妃,只要生下皇子再有右相和陈家的支持,很难不能成为太子啊!信王母妃与首告鲜于宏是同宗,丛葆善被赐死了,那辽阳郡兵府的正将军是不是就应该是鲜于宏的了? 右相和信王结盟,丛家倒台,宁王此次翻身有些吃力啊!

赵葶苈还是有些担忧道.

皇后抿了一口茶水,闻了闻放了盐的茶香,对赵葶苈说。

皇后张丽华陛下多疑,虽很欣赏宁王,但经此案,几个儿子的封地都被收回,信任难回到从前了。宁王无辜被牵连,陛下是知道的。但他还执意严判丛家和宁王,就是为了制衡这些中原迁来的世家和投靠来的各族部落,只要大家的利益相融难分,这个国家就不会散,豊朝皇族永远屹立不倒。生在乱世,谁也不能做到一家独大。 凭我对陛下的了解,丛葆善死了,鲜于宏也不可能被提拔到正将军。不是陛下顾忌信王母妃与鲜于宏是同宗,以后会助力信王,是因为他们并非同族。虽然从民间到朝廷,鼓励支持各族通婚,但涉及到豊朝皇族的核心 ,陛下一定会执行“非我同族其心必异”的那一套。高句丽算是亡了,就是没亡,他们的国力连东匈奴的一半也赶不上,信王母妃八岁就养在豊朝了,她又不是嫡出,右相蠢死也不可能和他结盟。信王不过是想给自己多争取利益罢了,皇位,陛下还是要传给自己人的!

皇后说完,也没了细细品茶的心思,把剩下的茶水一饮而尽。

赵葶苈要说自己人,殿下除了宁王,还有五皇子,不,是渤海王了。朝廷还有荣王,裕昭王。如果宸贤妃真的有了,她生的皇子也算是自己人啊?

皇后张丽华慢慢走,慢慢看。我也不能全指望宁王,陛下让裕昭王通过新汉的霍不疑将军向文帝传送愿与他们修好的信札,新汉那边回消息了。他们同意,就等着我们陛下派使团出使新汉签订建交帛书了。南匈奴那边为了与新汉结盟娶了个被封为郡主的宫女为大阏氏,为了躲避金杖单于的控制,联姻后向新汉方向迁徙,未来只要新汉内部不乱,南匈奴单于肯定是要归顺的。

赵葶苈这样,陛下应该很快就会拟好出使新汉的人员名单吧。殿下有合适的人选了么?

皇后张丽华陛下很重视与新汉建交,之前向我朝借兵的那些遗孤旧部已被控制起来了。此次出使就会把他们交还给新汉的皇帝。新汉立国年数不长,为了让双方都安心,陛下想效仿秦赵,定下宁王去当“质子”了。可能也是想让他避避风头,省的以后前朝后宫再发生什么他也不会被牵连进去。未免有些人会想多了。

赵葶苈哦?可,历朝历代从没有让长子去当质子啊?

赵葶苈疑惑问道。

皇后张丽华凡事都有例外,那你觉得剩下的四位,谁能心甘情愿的当这个质子?谁能当好这个质子?丛家向敌国叛军倒卖军械,包庇族人下士作恶,该当是宁王和他大妃监管不严,难辞其咎。想必宁王肯定会撇清与丛家的关系,好好地留在新汉当质子。他又有贤明的名声,两国建交彼此都很重视,新汉不仅不会苛待他,还会把他当上宾对待。又能躲过国内的冷枪暗箭,何乐而不为呢!不光是他,使团的名单里,我与陛下不约而同的订了一个人,你猜是谁?

皇后调皮的问赵葶苈,让她猜。赵葶苈笑笑回答道。

赵葶苈殿下真是难为老奴了,让老奴想想... ...前朝的大臣,奴不识几人的,殿下能让奴猜,那这个人奴一定是认识的。奴想,不能是信王,不是荣王就是陛下刚封的渤海王!

皇后张丽华 嗯,是渤海王。五位皇子里,除了宁王,现在就他没有王妃。陛下和我的意思是,取个新汉的公主或是郡主回来做王妃!

赵葶苈我们新封的渤海王真有福气,做皇子时,娶的大妃是公主,现在被封王,要娶的不是公主就是郡主。那赵家的女儿是扶正无望啦。

赵葶苈感慨道。

皇后张丽华承鄞也是可怜,封王是最迟的,还赶上陛下改革收回宗室封地,空有名号,实则无权。娶个名号大的嫡公主当大妃, 亡国了没有一点用处。没有用的,摆在那也是碍眼!

赵葶苈可那位亡国公主莽撞的性子,能安安分分的在王府后院么?

皇后有些乏了,闭眼轻声回道。

皇后张丽华现在什么都由不得她了,不管承鄞再怎么保护她,和高位相比什么都不是。先留她几日,让我想想她的去处。

赵葶苈懂了皇后的意思。

赵葶苈殿下,奴扶您去内室歇息吧。

皇后张丽华

赵葶苈扶起皇后,一起往内室走去。

上一章 风环雨鬓,所不忍视 星汉灿烂之后续:程少商和李承鄞在一起了最新章节 下一章 珠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