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吴太祖本纪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汉末三国  男频     

第九章:进兵之略

吴太祖本纪

自吴侯孙权宣布不日即将剑指庐江以来,整个江东上下厉兵秣马,蓄势待发,将士用命,文士效死,天地之间充斥着一番紧张肃穆的气氛。

吴郡,吴侯府

雄伟壮丽的吴侯府依旧矗立在吴县的中央,作为整个江东的政治经济军事中枢,一道道的制令从这里发出,通行江东各地。对江东万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像昔日一般,吴侯府依旧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不同的是,在这来往的重臣之中不乏有对整个江东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军政要员。

吴侯大厅外,行人肃穆,耐心等候,定睛一看,这便是整个江东的权力阶层。

此时此刻,众人皆噤声站立,等待着江东之主孙权的到来。

须臾,孙权佩戴冠冕,龙行虎步,在侍从的簇拥下直向而来。

众人见状,连忙向孙权行礼,孙权淡然一笑,挂着和煦得笑容,一一虚扶众人

值此乱世,君择臣,臣亦择君,这些臣子为殚精竭虑,开创基业,孙权亦应礼贤下士,不可使麾下文武寒心。

孙权大步入座,位于上首,众文武亦步亦趋,紧随其后,左侧为文官为队列,张昭居于首位;右侧为武将队列,以老将程普为首,周瑜、韩当次之。

东汉光武皇帝,中兴大汉,以柔道治天下,大兴儒学,后世伟人更是称之为“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文臣武将皆具有为国家大义奋不顾身的精神,以孝为纲,舍身取义。

自然这个时代的也不像我大清兴跪礼,满朝皆是忠心的好奴才。

面见君王,群臣只需作揖长拜以表敬意,便可入座,无需下跪。

群臣入座之后,孙权沉吟片刻,便发声道:

李术悖逆,不尊汉室,孤不日将统领三军,直入庐江,将逆贼挫骨扬灰,来解我心头之恨!以诸君之言,可有高论教孤,以作进兵之略?

话音刚落,老将韩当便应声出列,向孙权行军礼之后,迫不及待的发言道

“主公勿虑!庐江城池残破,不值一提,我江东锐士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若主公予我锐卒三万,并水战之士五千,旬月之内,某必提逆贼人头告慰先君之英灵!

众人闻之,反应不一,蹙眉相向者有之,如张昭者;低头沉思者有之,如周公瑾。余下众人,反应不一。尚无定论。

孙权见状,并无阻止,身为人君不求自己有“抚国家,镇百姓之才能”;亦不求自己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高才,更不求自己有统领百万军,所向披靡,无往而不克的兵仙之资。

自己只需做到有汉高帝般的识人之明即可,毕竟前世逍遥津之殷鉴,尚且不远。

眼见争论已经到到达了气氛,张昭刚毅的脸上带着几分疑虑,出列道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庐江虽残破尚有坚城之利!况尚有会稽山越之乱,若不能速速搬师,恐我江东社稷有倾覆之危啊!

孙权轻点晗头,表示赞同,于是便向张昭发问道

“敢问公之高见?”

张昭再拜,缓缓道

其一,此时此刻,攻心为上,庐江士卒昔日跟随先君出生入死,必心系我江东,攻之愈急,反之愈急,不若待其有变,必可攻无不克,所向披靡!

此之谓人和在我!

其二,曾水环绕庐江全城,今天将至六月,我江东水军天下无双,待至雨季降临,曾水暴涨,我军必将如九天之兵,攻灭逆贼!

此之谓天时在我。

至于山越之乱,遣一上将据守城池,待我军会师,必可迎刃而解。

言罢,孙权眼中得赞赏之色愈发浓郁,不愧是历史上孙吴的第一任丞相,果然见识非凡

“张公之言,甚得吾心,张公真乃吾之子房也!

张昭闻之,不骄不纵,从容不迫,更让孙权赞叹他的气度。

就在孙权即将下出结论之时,偶然瞥见周瑜作沉思状,周瑜的这一番举动自然领孙权万分好奇,

周瑜,江表之虎臣,江东之砥柱,他的意见孙权自然会慎重考虑。

念及于此,孙权问道

公瑾,可有高策乎?

周瑜闻言,打断了自己的沉思,出列道:

“张公之言,甚合吾意,只是瑜有些许拙见,不值一提。

孙权忍不好奇道

“敢问高见?”

众人听到了孙权的发问,都附耳倾听,毕竟周瑜辅佐孙策平定江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自然是一代人杰,他的意见必然是非同凡响。

“诸君,以为我吴越江南之地与中国北方来比,孰优孰劣?

良久,孙权吐道

固不如也!

众文武听到孙权、周瑜的对话,都是沉默不语

平时自己虽然号称江东六郡八十一州,但自己人知自己事,江东与北方的差距何其之大啊!

在三国时期曹魏定都洛阳,主要控制长江以北的9个州,势力最大,国土面积约为291万平方公里。蜀汉定都成都,主要控制蜀地益州,势力最为弱小,国土面积约为106万平方公里。孙吴势力,定都建邺,主要控制扬州,胶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国力居中,国土面积约为14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今天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广西这些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地区,东吴绝对是三国中的大佬。

但是在古代由于长江流域还没有完全开发,遍地沼泽气候不顺,在比三国更早期的时候,南方甚至是一片蛮荒之地。当时吴国虽然地盘不小,但人口只有不到250万人。直到南宋之后,南方的经济文化实力和人口数量才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当时北方才是当之无愧的经济文化中心。

封建时代的国力比拼,主要是人口比拼,这方面魏国要强得多

如果说魏国是三国时期中国地区的"村长",那么吴国就像是村里的富农,相比之下,蜀国就比较惨了,基本上就相当于村口的一个地痞

孙吴的国力虽然比蜀汉要强得多,但与曹魏相比宛如萤火与太阳。

历史上朱元璋之所以能成为第一个实现以南伐北的大业,除了明军战力强盛之外,经济中心的南移才是真正的原因。

没有江左六朝,与南宋的对南方的开发,纵然英明万分又如何呢?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现在江东面临的困境呢?

击破山越,化胡为汉,编其户籍,收其军队

周瑜的几句言语直入孙权心中,如钟声佛音,不能平息!

上一章 第八章:温存 吴太祖本纪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章:强诸为兵,羸者补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