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罪恶,混沌与理性
本书标签: 短篇  剧中剧  多线剧情     

小述奎达那玫瑰

罪恶,混沌与理性

* 选自琪亚.贝可菲.米歇尔的虚拟人物传记《布莱希家族篇.卷一》第二章。此传多以琪亚.布莱希视角来叙述故事,同时也掺有其他人物的视角。

拥有紫蓝色星空般美丽颜色的奎达那玫瑰,是埃尔加最受欢迎的国花之一。首先“奎达那”在古埃语里有“混沌”之意,因此其寓意往往带有双重性,如旧时它可以代指迷人且危险的狂傲之徒(我们的前总理就喜欢这种花),也可以用来形容美丽纯真的姑娘(没错,就是这种奇怪的不着边)。

而现在一说到这花,大家一般都会想到我的二姐克利丝汀.布莱希。

要知道,人们曾不止一次地,为试图挖掘和理清这个狂傲不羁的利己主义者身上的谜团而暴发争执。

有人更欣赏儿时的她,他们认为那时的她或许还未经历太多磨难,因此能展现出孩童天真天邪的本性,令人感到亲近和喜爱。

另一类人则更认可她现在的样子。他们谴责这些说风凉话的屑虫看不到可怜的小姑娘,是如何过着被府邸上下冷眼嘲笑而无法反驳的悲惨生活,他们认为克利丝汀经历了风雨的考验,已经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性且坚定。况且她一没随意违法、二没恶意偷走或抢夺什么,只是通过自己强势的实力与伪装掩盖脆弱罢了。

如我一个朋友就说过:“她不该是一个被社会所定义的角色。事实上我发现,无论是哪种行为,人们都能够找到一种可以解释得过去的平衡点,而这也是这姑娘身上最迷人的魅力所在。”

我不是克利丝汀本人,并不想对她进行随意的评价,只知道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述出她的正确与否。克利丝汀的童年已经由她本人讲述过了,所以接下来,我们将简述一番她复杂又单一的中学时代。

希达古中学是我市一所重点的私立高中,同样这里的阶级分化现象也比较严重:5%是那些有钱有后台的纨绔子弟,20%是一些中等偏上阶级的家庭,而75%无后台保障的寒门学霸和普通学生,便成为有钱人欺凌的对象。

克利丝汀背后的家族虽然能够保她安全,但有好奇的人通过不知从哪儿搞到她曾经的出身经历,还是让霸者们盯上了她。

克利丝汀完全可以搬出我们那位正上高二的大姐莉迪亚做后台。只不过她对大姐的信任不是很牢固,因此更想选择用自己的拳头让那些家伙付出代价。

布莱希家族主掌埃尔加约75%的经济与政治权力,想维持权威就要保证素质优良,想保证素质优良就要保证家风良好。但要想提高家风,下一代年轻人定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

因此流传了几百年的祖传家规里,就有“必须加强下一代的基本实践培训”这一条规则。

她也受到了同等教育,通过学习,掌握到不少能力,骑马、射击、一些极限运动或散打等。

当这些不知情的家伙想在公共餐厅下找她麻烦时,看着被打翻在地的食物,这个面带微笑的女孩直接以踢断了他们几根骨头作为回礼。下手前还特地观察并确认莉迪亚也在场。

某人用欠兮兮的口吻回忆道:“当时隔着十几米的距离,我看到她脸色刹白,紧盯着我,不说话也不上前,就像……哦!幽灵怨妇?鬼才知道她在想什么呢!或许你可以问问天主。后来她带着我和那些憨杂种病号的家人会晤时,也是一边用像海那样深邃的眼睛抓着我不放,一边镇定道歉——

至令我也没弄明白那是啥表情。不过我似乎有从我爱妻的脸上看到过——哦!还有一些竞争失败的对手。不过管它呢,我并没有精力去猜测谜底是啥。”

总之靠着实力,这几拳打服了那些跃跃惹事的家伙,也打出她狂妄不羁的人生。

此事过后,克利丝汀可丝毫没有想收敛的意思,反之还越闹越大,混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顺便赚了点钱,真正做到了凭实力成为恶龙之首。连身为学生会干部的莉迪亚也表示“对此束手无策”。

白驹过隙,时间快进到七个月后,克利丝汀的17岁生日恰巧在国庆节第二天。她有个叫梅芙.尼尔森的损友,想邀请全校过半的同学到家里(尼尔森小姐家)参加这场大型派对。盛情难却之下,她硬着头皮同意了。

这一来就嗨到了初冬深夜之时。克利丝汀熬不去了,向损友借了一间空房,就拽上喝断的姐姐入住了。

第二天克利丝汀一见到莉迪亚便眼神不善——她俩明显闹掰了,也许昨夜发生了什么事。几天后,我有幸见到憋着火前来找公道的尼尔森小姐,听着听着似乎便明白了。

这之后发生了啥暂且不提,因为她们仨互相推脱责任,谁也不肯说实话。梅芙小闹一场还是与二姐握手言和了,大姐二姐碰面时会保持着两米距离互相瞪眼挑衅,但日子还是照常过。

不久莉迪亚高中毕业,即将以交换生的身份被保送到卡桑德拉大学深造。那天只有克利丝汀和明塔夫人因事外出没来送别。

后来我们没再见过大姐。据说她(已满21岁时自主)参军了——得知消息时,二姐毫不意外地高喊万岁,并表示要带我去附近的美食街吃喝玩乐。

上一章 克利丝汀的童年篇:初入庄园(3) 罪恶,混沌与理性最新章节 下一章 《45度的血迹夹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