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同人小说 > 写文攻略
本书标签: 小说同人 

网络文学创作的几个误区

写文攻略

第一,基础误区,基础到底要不要?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基础我讲了很多次,无非就是不要有长句,长段,不要乱用标点符号,不要很单纯的用引号开头的对话方式,不要有逻辑错误,不要有太多的错字

曾经有无数人跟我说,人家谁谁谁,书里面错误一大堆,还那么火。。。

在这里,我想说一说,基础存在的必要在哪里

一本小说,我们会看是谁写的,如果是很出名的人,或者是以前写过很好的作品的人写的,那么,我们会给他加几分印象分,这个印象分叫做粉丝分数

新人,以及不老不新的作者,粉丝分数多不多呢?

出名的作者,比如经常被拿来当做挡箭牌的烽火戏诸侯,他的粉丝分数,是新人的多少倍?

读者都已经到了可以忽视他一切错误的地步了,你的读者能否忽视?

基础重要吗?网络小说以情节和速度为主,实话说,基础不重要。

但是,基础好的作品,印象分会增加,基础差的作品,印象分会减少

更重要的是,基础的东西,真要认真去掌握,三四天内就可以完全达到最低的标准,比如分段,只是多按几个回车键而已,连三岁小孩都会。

这么一个最容易掌握,又最容易被扣分的东西,重要吗?

个人觉得基础是态度问题

基础存在的意义在于,读者会认为这个作者是个牛逼的人,还是个傻逼的人。。。

试问一个连话都说不完全的,写出来的东西读者都看不明白的,看你一个段落看到读者差点断气的作者,是牛逼,还是傻逼?

好了,基础说到这里,接下来说

第二个误区,细节描写的性价比

大家写作文的时候,如果形容词用得好的话,老师会夸奖文笔很好,文采很华丽

因此大家在写小说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的带入这种习惯,喜欢把一些细节描写得很精致,很唯美

最直接的是人物外貌描写

我刚写小说的时候,曾经为了琢磨一个人物的外貌描写,搜索了几十个网页,最后只得到三个形容词

问题是,这三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物之后,我发现,这个人物的外貌并没有被读者记住

这样的事情,相信很多作者遇到过,描写细节的时候花了很长时间,但是读者却是匆匆扫过

这就是性价比的问题了

现在网络小说,以情节和速度取胜,读者呢,一天看一万字根本不会感觉过瘾

单纯的情节,一万字作者要写四五个小时。

如果是那种喜欢描写细节,喜欢华丽文采的,一个小时一千字就很多了

一边是大量文字需求,一边是细节越来越难写

有个作者曾经写了三千个字,花了五个小时,平心而言,这三千个字写得很好,文笔文采都很不错,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画面感十足

发到网站上,读者一说:我等了五个小时就看你这些形容词?

以该作者的创作速度,五个小时一万二根本不在话下

所以说,细节描写,相对的性价比比较差,同样的时间,我们可以写出至少是三倍以上数字的章节了

而其中的误区在于,既然性价比这么差,那……干脆别写了?

这肯定是不行的

有一句话,可以解决这个误区

好钢,用在刀刃上。

在这里,想给那些想通篇都写出心理细节,战斗细节,人物外貌细节,场景细节,背景细节的作者说一句:整篇都是细节,那么,你这本书根本就没办法看。

倒不如在某些重要的地方突出细节,反而更容易让读者记住

我记得很清楚,古龙写李寻欢的时候,总是突出他的手,写楚留香,总是写他摸鼻子

不停的强调某个细节,强化这个细节在读者脑子里的印象,其效果,远远高于那种星眉剑目,鼻若悬胆,眼睛射出凌厉目光,令人浑身一震,想要趴到在地,这样的描写

请记住:能够让读者记住的细节,才是真正的细节。

写一大堆东西,具体描述很精彩,结果人家记不住,这叫什么细节?

第三个误区,网络小说靠的是情节和速度,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

网络小说靠的是情节和速度,这句话我刚才有说过,现在怎么拿来做批判教材了?

其实这句话的真正内容应该是:网络小说靠的是能保证质量的情节和快速的更新速度

情节前面加了保证质量,这个是我们不生产劣质产品的要求,也是读者的需求,更是身为一个作者的基本原则

快速的更新速度,可不是快速的创作速度

以三少为例,他一个小时能保证质量的创作速度,是六千,每天在保证质量这个前提下,应该可以达到六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他每天可以拼到三万六

但是如果他遇到一个有三十六万字存稿的人,速度再快也没辙

不要傻傻的听人家说,一定要更新多一点快一点,然后就一天拼一万字两万字三万字

告诉你,在没有办法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你就是写10000万字一天,也没人看

在这里希望飞库的作者,能够找出自己保证质量的创作速度

多留一点存稿,这样子既可以保证创作速度,又可以保证创作质量,还可以保证更新速度

第四个误区,读者评论

很多的作者,非常的注重读者的评论

甚至有的人会因为读者的一句话,辗转反侧睡不着

其实,读者的评论,神马都是浮云。。。

作者是作品的生产厂家,读者是什么?只是产品所针对的一个客户而已

就好像臭豆腐,有的人喜欢吃,有的人嫌弃

难道就因为读者的一些看似有道理的评论,我们作者就得停下来反思,修改?

是那种普通的错误还好,如果突然间跑出来一个人,跟你说,这人物怎么样怎么样,这情节该如何该如何,这个这样,那个那样若是作者没有一点主见的话,那么,我建议作者让那个读者来写

请记住,读者的意见,只是参考,只是建议,我们是作者,我们是上帝,我们的作品,允许你批评指出错误,不允许你来指手画脚

再说了,作者就算满足了某个读者的要求,他能满足所有读者的要求吗?

所以说,读者的评论,神马都是浮云。。。

第五个误区,修改误区

这个我记得也有说过了。。

新作者,最喜欢的就是接受别人的意见,然后进行修改

因为新作者想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拿给读者看

问题是,文学作品,靠的是灵感,而不是修改

甚至,有将近百分之八十的新人作者,都死在了修改上

为什么呢?

我们以举重来举例,相信大家会比较清楚的知道为什么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举重都会有一个极限,比如说我可以举起100斤重的东西十秒,那么,很可能120斤,12.5秒就是我的极限

如果我老是想冲击200斤,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我的举重姿势,修改我的营养。

但问题是,我现在的水平,最高水平就是120斤,也许能冲上124,但却是很难超越太多。

就是很简单的道理,你现在的能力,只能到这里,那么,无论你怎么修改,你都没有办法超出你的能力范围太多。

因此,很多作者就会发现,他们越改,书就越怪,越难看,于是书就这样子太监掉了。

这是因为,作者在修改的过程中,把最原汁原味的灵感去掉,剩下的东西,都是经过处理的看起来很美好的东西。

这就是修改的弊端了,但是,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既然你说修改不好,我就不修改了。

修,是肯定要修的,但是修改的东西,应该是错字,是逻辑,是长段,是那些改了不会变动故事节奏,不会伤及情节根本的细节问题。

也就是说,修改,在还没有完本的时候,只能修改基础错误,如果没有极大的必要,千万不要进行大幅度修改。

第五个误区:书的成绩不好,把它太监掉了吧

我记得有一个寓言里的一句话:你没有爬到高峰处,你永远也不知道你的能力到底是多高,半山下山的人,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水平是多少。

完本对于一个作者的含义,首先是摆脱作者创作心态,写作的时候是一种心态,写完肯定又是一种心态。

完本后的作者,大部分会挖掘出自己的不足,就比如我,一看到自己完本的小说,都会摇摇头,这些东西竟然是我写的?

哪几个情节怎么可以处理成这个样子,为什么这个人物会刻画成这样子呢?

这是因为我们的心态已经从创作的时候跳出来,纯粹开始以挑刺的眼光看,自然可以看出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上一章 剖析网络游戏的卖点,讲解网络小说创作利用网游模式写作方法 写文攻略最新章节 下一章 网络文学实体书出版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