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德云社:咱家小姨零零后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德云社  周九良     

相声(下)

德云社:咱家小姨零零后

大陆相声

北方(北京话)相声

1949年后,一大批以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为代表的从中国共产党建政之前就在说相声的演员逐渐转型,将相声的内容加以改造,去掉了大量色情、挖苦别人生理缺陷之类的段子。相声快速普及,成为全国性、全民性的曲艺形式。相声的流行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是一种以声音为主的艺术,适合以被普及的无线广播作为主要媒体。相声被称为“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除了重新整理的传统相声之外,初期还有很多讽刺型的相声,讽刺“旧社会”或者新时代思想落后的人。1958年总路线时期,一批歌颂型相声开始大量出现。其间以马季等为代表人物。

1976年后,相声迅速走红,以杨振华、金炳昶的《假大空》,姜昆、李文华的《如此照相》和常宝华、常贵田的《帽子工厂》为代表的一大批讽刺“***”的相声迅速流行。从前侯宝林等人的相声也重新在广播电台播出。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小品的冲击下,表演形式简单的相声不再得到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体的观众的关注。一些新的相声形式如弹唱相声、相声剧等发展起来,但市场仍不大(与此同时,大量相声元素被吸收到小品中)。尽管如此,这段时间里相声还是获得了不小的发展:新一代演员涌现,各种内容和形式上崭新的相声段子不断登台,形成了有别之前的“当代相声”。其中无论是歌颂娱乐型还是针砭时弊型的段子,都有很多深受大众欢迎的例子。在这一时期的各种大小文艺场合,相声仍是娱乐大众的主角。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相声开始逐渐式微,新段子越来越少,脍炙人口的更是凤毛麟角,老式的纯娱乐风格相声开始逐渐占据绝对主流地位。在此同时,包括许多知名演员在内的相声演员离开了相声舞台转而从事其他工作,可是新人中能接班的却不多。相声的地位逐渐为繁荣的小品所取代。

在21世纪初,相声在中国大陆处于青黄不接的局面:老一辈艺术家纷纷陨落,1980年代当红的演员们对于相声的发展也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状态;在为了重振相声举办的“全国相声大赛”中,新生代亦始终不见勃兴。中国中央电视台分别在2002年元旦、2003年元旦、2006年国庆节和2008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举办了四届全国相声大赛。首届和第二届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第三届第四届相声大赛却被指“看不到相声的相声大赛”。

相声的发展前途不被多数人看好,但是在媒体以外的地方,许多以传统方式演出的相声剧团还是保留了一定水平并具有相当多观众的。在天津的许多小剧场与茶馆都可以听到相当精彩的传统相声。而同样曾在茶馆传统方式演出的郭德纲在2005年之后的突然走红,虽然不同于主流的相声,但还是给观众带了一些对传统的认同。

上一章 咱家小姨零零后:一队小封箱3 德云社:咱家小姨零零后最新章节 下一章 咱家小姨零零后:大封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