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修身养性
本书标签: 古代 

人应该如何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

学习小助手今天给大家带来佚名散文

“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孟子·公孙丑上》)。仁,是天(赋予人的)最尊贵的爵位,是人最安定的住所。没有谁阻挡他(行仁),他却不行仁,是不明智的。不仁、不智,无礼、无义,只能当别人的仆役。当了仆役而觉得当仆役羞耻,就像造弓的觉得造弓可耻,造箭的觉得造箭可耻一样。如果真的觉得可耻,不如就行仁。

人欲是无止境的,人的很多恶行也多由欲望所至。孟子竭力反对权贵无休止的贪欲,居高临下地表示自己与他们挥霍无度的行为划清界限,体现出中国古代文人清高的骨气。“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孟子·尽心下》)“游说诸侯,就得藐视他,不要在意他们那高高在上的样子。殿基几丈高,屋檐几尺宽,我要得志了,不会这么做。面前摆满美味佳肴,侍奉的姬妾数百人,我要得志了,不会这么做。尽情饮酒作乐,驰骋射猎,随从的车子上千辆,我要得志了,不会这么做。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我所不愿做的;我所愿做的,都是符合古代制度的,我为什么要怕他们呢?”

人如何能够取得别人的信任呢?孟子在这一段文字中给出了一个逻辑的推理过程。人是社会中的人,人要面对自己的上级、朋友、父母。人若想取得别人的信任,就必须真诚地对待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一张来自社会的大网就这样织将起来。人在网中,终生结网,每一个个体的人格都无法真正地独立起来。诚固然重要,但一个人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关系”,谁也没有能力十全十美地处理好。如果将能否诚心地对待每一种“关系”上升到“天之道”的高度,“诚”也许只能沦为远离真理的庸俗关系学的代名词而已。

做人之道在于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身居下位而又不被上司信任,是不可能治理好百姓的。要取得上司信任有办法,如果不被朋友信任,也就不会得到上司信任了。要被朋友信任有办法,如果侍奉父母得不到父母欢心,也就不会被朋友信任了。侍奉父母让他们高兴有办法,如果反省自己不诚心诚意,也就得不到父母欢心了。要使自己诚心诚意有办法,如果不明白什么是善行,也就不会使自己诚心诚意了。所以,诚是来自于“天”的道理,追求诚是做人的道理。极端诚心而不能使人感动,是从不会有的事;心不诚是没有谁会被感动的。

上一章 人应该如何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最新章节 下一章 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