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未来可期,如约而至
本书标签: 校园  纯原创 

叫魂(简单介绍)

未来可期,如约而至

沐成吃了饭又出去了,他得去看看哪家有公鸡。买一只公鸡做好准备。

听说沐成叫魂的日子定在三天后,其实也不忙去找这鸡,但沐成总觉得早点把这事情定下来比较好,免得到时候找都找不到。

现在去找了,如果在沐家寨找不到,还可以去周围的林家寨、卢家寨、王家寨……找一找,这么多寨子,总有一家会有合适的公鸡。

对于叫魂这件事,不知道该说是一种迷信还是封建社会下的产物。

叫魂亦称“喊惊”、“喊魂”等。旧时中国信仰民俗。流行于全国大多数地区。古代认为,人有疾病将死,魂魄离散,须招魂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因而有“招魂”之俗。

《楚辞》中《招魂》篇,即与此俗的关。后世婴孩儿童若惊吓所致,以致魂不附体,此时即须叫魂收惊,使魂魄归来,除病消灾。各地方式不一。

近代广东东莞风俗,于檐下、床头或受吓的地方,烧几支香及冥纸,将孩子衣服在火焰上方前后摆动,手拿菜刀或剪,在地上拍响,再将米粒撒向四方,口中呼喊:“东方米粮,西方米粮,南方米粮,北方米粮,四大五方米粮。某月某日某某(小孩名)童年来归啊!请到九天玄女、接魄童郎,畀返某某肚胆来归啊!”等等。

其实沐悦至更常看到的叫魂是关于小孩子的,比如某家人的小孩子突然一直哭不停,不是想要吃东西,也不是想要上厕所,家长来了也没用。又或者突然就不吃饭了,老一辈的人就会用一个碗,在里面放上一点米饭,并用水泡着,走到路口,说“xx的三魂七魄回家了。”然后将饭倒在路口,这就是最简单的叫魂方式。

如果比较严重,就需要专业的人出手。

所以叫魂一般为儿童受到惊吓而终日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惶惶不可终日。然后由家长带着孩子找到当地会叫魂的人来叫魂。会叫魂的人一般年龄都比较大,以女性为主。当然也不是没有男性,只是男性人数较少。

叫魂时由叫魂的人在地上画一个十字,掉魂的人站在十字上面,掉魂的人的家长站在一旁,叫魂的人在口中先念一段词,然后一只手伸向天空作抓东西状,口中喊到“XX回来了”,然后把手伸向掉魂者,由掉魂的人的家长在一旁应道“上身了”。如此反复七遍。次日,掉魂者即可痊愈。

叫魂多在晚上进行,一个人叫一个人应答,而被叫的人必须待在家中。

具体方法是:由一成年人担任叫魂人的角色,需要在肩头搭上丢魂人的一件衣物,首选红色,还要在衣服的口袋里放上红枣。叫魂人选好地点,一般在离家不远处,先面向西方叫三次:“某某回来!”,应答人回复:“回来了!”,叫三次后转身向家的方向走,每走一步叫一次,应答人紧随其后回答一次。一直边走边叫到丢魂人的面前,然后叫魂人取下搭在肩头的衣物在丢魂人的头顶转圈口中念念有词,之后将衣物口袋中的红枣拿出让丢魂人吃下,这样就算是把魂魄叫回来附在其主人的肉体上了。

但是不同地方的叫魂方式有所不同,在G市,人们叫魂的时候有先生按照自己的习惯或照着书本念,在先生喊到:XX的魂魄回来了。周围围观的人就跟着大声附和:回来了,回来了。多叫几声,当然也不仅仅只是这么一句话需要大家附和,这时候就需要一些长辈,经历得多了,也就知道什么时候该附和了。

一旦这些长辈出了第一声,接下来就可以交给其他人了。

叫魂多针对生病的人,但在年三十的晚上,无论是否生病,大多数人都会叫魂,尤其是父母给孩子叫,叫魂的地点也略有不同。一般是父亲肩搭孩子的衣物左手拉着门闩,左脚跨在门槛外,右脚在门槛内,对着门外先叫孩子的名字回来三次,当然,每叫一次家中的母亲都要应答:“回来了”,然后转身走一步叫一声来到被叫魂孩子的面前,接下来的仪式和以上内容相同。

这是乡村的封建的那一套。

当然也有社会主义的一套,也就是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进行解释。

叫魂是母亲的专利,一般都在晚饭前后。叫魂前先上三炷香。香点燃之后就开始喊,喊的时候要带上孩子的名字,如小名为狗娃的孩子就喊:“狗娃吓掉魂回来了没有?”狗娃妈门外喊,狗娃爹在睡房里答“狗娃吓掉魂回来了。 ”门外的人喊一声,睡房的人应一腔,一般要喊上十数八腔。喊声由低到高,悠扬高昂,显示出父母对受惊吓的孩子关切的心情。

这一切做法是否真正有效,有什么根据?从心理学角度,又该如何解释? 有时,掉魂这种现象并不一定能用科学解释。

“叫魂”体现了大人对孩子的关怀之情,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彻底的安全感。

孩子受惊吓后,即使大人不去叫,“魂”也不会掉,第二天或最多隔几天,孩子自然会好。假如“魂”真掉了,又岂是你叫的回来的?“叫魂”只是表达了大人对孩子的关心和寄托。

在孩子方面,通过“叫魂”这件事,他或她就会想,我家里人是很喜欢我,关心我的,心理上会得到极大的安慰,逐渐会忘却这件不快之事;如果孩子受惊吓之后,大人不闻不问,甚至呵斥之,那么孩子的心理就会深深受到伤害,并认为大人讨厌他,从而会对父母或其他家人产生仇视。

因此,“叫魂”能使孩子更热爱父母、家庭。孩子和家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健康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

所以世界上有许多现象和知识是不能用科学解释的,但既然老一辈的一代传一代传下来了,又确确实实能够对我们生活中的某些事情起到一定帮助,那又为什么一定要追究它是什么道理呢?

这不就好比人类吃了鸡蛋,就不会去追究是哪只鸡下的蛋,有的吃就不错了。

上一章 叫魂前准备 未来可期,如约而至最新章节 下一章 叫魂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