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一些写小说可以用到的东西
本书标签: 现代 

麻黄,桂枝,紫苏叶

一些写小说可以用到的东西

麻黄

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来源: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处方用名:麻黄、麻黄绒、炙麻黄、蜜麻黄、炙麻黄绒、蜜麻黄绒

药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1.风寒感冒

2.胸闷喘咳

3.风水浮肿

用法用量:煎服,2~10g。本品发汗解表宜生用,且不宜久煎;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捣绒后作用较为缓和,小儿、老人及体虚者宜用麻黄绒。

注意事项: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又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使血压上升,故失眠及高血压患者慎用,运动员禁用。

桂枝

出处:《名医别录》

别名:柳桂

来源: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处方用名:桂枝、桂尖、蜜桂枝

药性: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临床应用:1.风寒感冒

2.脘腹冷痛、经闭痛经、关节痹痛等寒凝血滞诸痛证

3.痰饮,水肿

4.心悸,奔豚

用法用量:煎服,3~10g。

注意事项: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叶

出处:《名医别录》

别名:苏叶、赤苏、紫苏、皱苏、尖苏、香苏叶、鸡冠紫苏、子苏

来源: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

处方用名:紫苏叶

药性: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临床应用:1.风寒感冒,咳嗽呕恶

2.脾胃气滞,妊娠呕吐

3.鱼蟹中毒

用法用量:煎服,5~10g,不宜久煎。

紫苏梗[附药]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性味辛,温;归肺、脾经。功能理气宽中,止痛,安胎。适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煎服,5~10g。

   【性状】本品呈方柱形,四棱钝圆,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纵沟和细纵纹,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痕和叶痕。体轻,质硬,断面裂片状。切片厚2~5mm,常呈斜长方形,木部黄白色,射线细密,呈放射状,髓部白色,疏松或脱落。气微香,味淡。

   【鉴别】

   (1)本品粉末黄白色至灰绿色。木纤维众多,多成束,直径8~45μm。中柱鞘纤维淡黄色或黄棕色,长梭形,直径10~46μm,有的孔沟明显。表皮细胞棕黄色,表面观呈多角形或类方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草酸钙针晶细小,充塞于薄壁细胞中。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迷迭香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3:3: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生姜

出处:《名医别录》

别名:姜皮、姜、姜根、百辣云

来源: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处方用名:生姜

药性: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临床应用:1.风寒感冒

2.脾胃寒证

3.胃寒呕吐

4.寒痰咳嗽

5.鱼蟹中毒

用法用量:煎服,3~10g。

注意事项: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上一章 楚辞 · 招隐士.淮南小山 一些写小说可以用到的东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