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唐诗宋词元曲
本书标签: 短篇 

第74章

唐诗宋词元曲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忧患、孤独和失落的复杂心情。上阕写忧深思远之情,下阕写壮志难酬的孤愤及知音难遇的凄怆情怀。词人以沉郁蕴藉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他抗金报国的情怀。

  张孝祥

  (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考取进士第一。曾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等职,三十八岁卒。他的诗词气概凌云,以雄丽著称。词作反映现实,表现深厚的爱国思想。有《于湖集》、《于湖词》。

  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①。黯消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②,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③。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④。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⑤,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⑥。干羽方怀远,静烽燧⑦,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⑧,若为情⑨!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解】

  ①悄边声:暗示对金人已采取不抵抗政策。

  ②殆:似乎是,大概是。

  ③膻腥:牛羊肉气味。此指金统治者。

  ④区(ōu)脱:土堡,亦作“瓯脱”,匈奴语称边境屯成或守望之处。

  ⑤埃蠹(dù):尘掩虫蛀。

  ⑥神京:都城,指汴京(今开封)。

  ⑦烽燧:古时边防用于报警的信号。

  ⑧驰骛:奔走忙碌。

  ⑨若为情:若何为情,怎么好意思。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留守时所写。上阕写淮河边备松弛,中原敌骑横行,景象凄凉。下阕写复国大事难行,议和之风又起,中原父老空望南师,使人徒然落泪,空怀悲愤。词作格局宏大,抒发了词人的满腔爱国激情,感人至深。

  念奴娇

  过洞庭

  洞庭青草①,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②,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③,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④,稳泛沧浪空阔⑤。尽挹西江⑥,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解】

  ①洞庭青草:皆湖名,青草湖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②玉鉴:玉镜。

  ③岭海:五岭之外,今两广地区。

  ④萧骚:萧条凄凉。

  ⑤沧浪(lánɡ):青苍色的水,指辽阔的湖水。

  ⑥挹(xián):用勺子舀水。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中秋前夕洞庭湖水月交辉,上下澄澈,清奇壮美的景色。在湖光与自我的物我映象中,作者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使心灵宇宙得以净化。在超尘绝俗之想中有着哲理的感悟和升华。

上一章 第73章 唐诗宋词元曲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7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