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唐诗宋词元曲
本书标签: 短篇 

第60章

唐诗宋词元曲

许浑

  (生卒年不详),字用晦,祖籍安陆(今湖北安陆),后迁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丹阳)。太和六年(832年)进士。大中三年迁监察御史,后因病去官,东归京口。官终睦、郢二州刺史。一生酷爱林泉,淡于名利。其诗长于律体和绝句,格调豪爽清丽。《全唐诗》存诗十一卷,有《丁卯集》。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②。残云归太华③,疏雨过中条④。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⑤,犹自梦渔樵⑥。

  【注解】

  ①阙:宫门前的望楼。赴阙:犹言进京。

  ②长亭:即驿亭。供行人休息。

  ③太华:即华山。

  ④中条:中条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

  ⑤帝乡:皇帝的所在地,即京城。

  ⑥梦渔樵:指留恋故乡的隐居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潼关一带雄奇壮丽风光的诗篇。开头两句描写秋浓似酒,旅况萧瑟。中间四句写山川形势,雄浑开阔。“云”“雨”“色”“声”,更化实为虚,诗境壮阔苍茫。结尾“梦渔樵”,委婉有致,含蓄表明诗人在仕隐之间的矛盾心理。

  杜牧

  (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宰相和史学家。大和二年(828)进士,先后任监察御史等职,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其诗内容广泛,风格俊爽。在晚唐浮浅轻靡的诗坛上,独树一帜。有《樊川集》。

  泊秦淮①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②,隔江犹唱后庭花③。

  【注解】

  ①秦淮:即秦淮河。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

  ②商女:指卖唱的歌妓。

  ③后庭花:乐府曲名,因陈后主作歌词,后人视之为亡国之音。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兴亡、讥讽权贵荒淫误国的诗篇。诗人夜泊秦淮,目睹红灯绿酒,耳闻笙歌艳曲,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鞭笞了晚唐统治阶级不问国家前途,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抒发了作者的悲愤和对晚唐衰败的隐忧之情。全诗构思巧妙,用典含蓄,蕴含深刻。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①,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②,玉人何处教吹箫③。

  【注解】

  ①迢迢:远远的样子。

  ②二十四桥:古代扬州名胜。

  ③玉人:指韩绰,含赞美之意。

  【赏析】

  这是一首寄怀友人的诗篇。诗人寓情于景,通过秋夜扬州山水风光景物的描写,寄寓自己的思念之情。末句词语含蓄,表现了对友人的善意调笑和欣慕,更显出朋友间亲昵深厚的友情。

  秋夕①

  银烛秋光冷画屏②,轻罗小扇扑流萤③。天街夜色凉如水④,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解】

  ①诗题一作《七夕》。

  ②银烛:白蜡烛。

  ③轻罗小扇:用极薄的丝制成的团扇。

  ④天街:一作“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描写宫女在秋夜中的冷漠凄凉和百无聊赖的心绪。通过描写宫女的动作,细致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末句通过写宫女对牛郎织女的羡慕,反映了宫女冷清的处境、凄怨的心情。

  过华清宫(选一)〖1〗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①,山顶千门次第开②。一骑红尘妃子笑③,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解】

  ①长安句:从长安回望骊山,山色秀丽,华清官金碧辉煌,像是锦绣堆成一般。

  ②次第开:一个接着一个地打开。

  ③一骑红尘:传递荔枝的快马一路飞奔而来,卷起了滚滚的烟尘。

  【赏析】

  这首诗是杜牧咏史名作之一。诗从“荔枝来”“妃子笑”这一宫庭生活中的具体事件落笔,以小见大,讽刺了统治者荒淫无度的生活,从中反映出晚唐朝廷生活的腐败和堕落。

上一章 第59章 唐诗宋词元曲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6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