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唐诗宋词元曲
本书标签: 短篇 

第52章

唐诗宋词元曲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②。

  【注解】

  ①瑟瑟:深碧色的宝石,一说是青玉的一种。

  ②真珠:通作“珍珠”。月似弓:指上旬的月牙。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日自然美景的诗。前二句写黄昏景色。后二句写月出后明净的江天。诗人运用多种色彩的对比,烘托渲染出一幅和谐静谧的深秋夜月图。全诗结构精细,语调谐婉,直抒情意,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问刘十九①

  绿蚁新醅酒②,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③?

  【注解】

  ①本诗作于江州司马任上。刘十九:名不详。②绿蚁:米酒上的绿色浮渣,形似蚁,故云。新醅酒:是刚酿成而未过滤的酒。③无:疑问语气词,相当于“么”、“吗”。

  【赏析】

  这是一首邀友共饮的诗作。诗人以白描的艺术手法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的情景。语言质朴亲切,极富生活情趣。细细品味诗中那种渴望把酒共饮所透出的友谊,令人神往和心醉。

  钱塘湖春行①

  孤山寺北贾亭西②,水面初平云脚低③。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④,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解】

  ①钱塘湖:杭州西湖的别称。

  ②孤山寺:在西湖中后湖与外湖之间,有一孤峰耸立,上有孤山寺。贾亭:一名贾公亭。

  ③“水面”句:总揽湖面烟景。云脚:雨前或雨后接近水面的云气。

  ④湖东: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言流连忘返,游兴未尽。西湖三面环山,中贯白堤和苏堤,把湖面划成里湖、外湖、后湖三部分。白堤在湖东一带,登此能总揽全湖之胜。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篇。是诗人于长庆三年(823)春天在杭州刺史时所写。全诗围绕“春行”二字,着力捕捉春行中充满生机的景物,展现西湖明媚的春光。全诗语言平易自然,笔触细腻,极具诗情画意。

  卖炭翁①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③。手把文书口称敕④,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⑤。

  【注解】

  ①本诗是《新乐府》第三十二篇。

  ②南山:终南山,在长安南。

  ③黄衣句:黄衣使者,指采办货物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的爪牙。

  ④“手把文书”句:这里的“手把文书”未必为真文书,而是借以吓人。

  ⑤“半匹”二句: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四文一匹,半匹为二丈。充炭直:作为炭的代价。直:同“值”。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唐代宫市罪恶的诗篇。诗中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揭露封建统治者爪牙的可恶、可憎。“衣正单”与“愿天寒”、“千斤炭”与“一丈绫”层层对比,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尖锐、深刻。全诗直抒其事,描写细腻真切,极富感染力。

上一章 第51章 唐诗宋词元曲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5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