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唐诗宋词元曲
本书标签: 短篇 

第50章

唐诗宋词元曲

竹枝词九首(选二)①〖1〗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注解】

  ①“竹枝”是巴、渝一带的民歌。作者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分为两组,一组九首,一组两首。本诗是《竹枝词九首》的第一首。

  【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寄情诗。写一位乡村少女在杨柳轻拂,江平如镜的春日里,触景生情。情感起伏难平,后两句以春日多变的天气寓意少女欢喜又担心的复杂心理,描写十分传神。

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①。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②。

  【注解】

  ①云间:指高入云端的山峰。烟火:指村落的炊烟。

  ②长刀句:畬,火耕。烧畬,即烧去田中榛莽,代替施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四川东部山区生活的风情诗。作者平铺直叙,生动地层现出山区人民的耕作情景。

  竹枝词二首(选一)

  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①。

  【注解】

  ①“道是”句:语意双关,“晴”和“情”谐音。

  【赏析】

  这首诗描写一个失恋女子的内心痛苦。用“长红”、“水流”比喻男女不同的情感,鲜明、生动,富于感染力。

  秋词二首(选二)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①,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解】

  ①排云:冲破云层。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后写的。历代许多文人逢秋吟咏,大都倾诉一种悲凉萧条的情感。本篇一反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突出描写出明丽、生气勃勃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奋发向上的情绪。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①。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解】

  ①潭面:指洞庭湖南。镜未磨:月亮下洞庭湖就像一面不必用人工擦磨的大铜镜。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洞庭秋夜湖光山色的诗作。在秋月的光照下,湖面风平浪静,像面闪闪发光的铜镜。在月光下湖水和谐辉映的背景上,遥望屹立于湖中的君山,犹如一颗青色的海螺亭亭玉立在一个清光四射的银盘之上。全诗以流畅的笔调,巧妙的比喻,写出了洞庭湖的一派湖光秋色。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①。种桃道士归何处②?前度刘郎今又来。

  【注解】

  ①“百亩”二句:喻人事变迁。净:一作开;一作落。

  ②种桃道士:借指当初打击王叔文集团、贬黜刘禹锡等人的当权者。

  【赏析】

  诗人曾因一首诗触怒权贵遭贬。十余年后又回长安,重游故地作此诗。此诗和前一首诗的内容风格是一致的,这是一首讽寓并感慨不平之情的诗作。诗人有意重提旧事,借再游玄都观对当年打击革新的政敌进行辛辣的嘲讽。当年红极一时、炙手可热的权贵人物不知去向,而“前度刘郎今又来”,表达了自己屡贬黜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充满了自豪感。借喻的手法运用得十分成功。

  踏歌词四首(选一)①

  其三

  新词宛转递相传②,振袖倾鬟风露前③。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④。

  【注解】

  ①踏歌词是流行于长江流域的一种民歌,一边走一边唱,用脚踏步为拍。

  ②递相传:对歌的男女即兴抒怀,一句一递连接不断。

  ③振袖:扬起衣袖。倾鬟:在歌舞中乐而忘形,云鬟松乱。

  ④花钿:镶嵌有珠翠的一种头饰,形似花朵。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月夜青年男女通宵达旦歌舞狂欢的情景,语言自然流畅,具有浓郁的民歌情韵。前三句记叙狂欢的场面和气氛,末句从歌舞散场之后田野中出现游童拾花钿的镜头,对少女不知花钿失落、乐而忘形作了巧妙的渲染,情味悠长,给人以丰富的想像空间。

上一章 第49章 唐诗宋词元曲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5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