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唐诗宋词元曲
本书标签: 短篇 

第41章

唐诗宋词元曲

张潮

  (生卒年不详),一作张朝,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大历年间中进士。其中《长干行》,亦作李白或李益诗。其诗受民歌影响,采用白描手法和歌行体。《全唐诗》存诗五首。

  江南行

  茨菰叶烂别西湾①,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②。

  【注解】

  ①茨菰:植物名,即慈姑。

  ②凤凰山:同名的山很多,不详何指。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犹如一首明快的民歌。前二句状写离别之久,后二句进一步述说盼望的人久不见回,且行踪不定,做梦在水路,而传说他却在陆路滞留。诗中不直写凄凉之景、愁苦之情,以写梦宛转地表现深沉的哀怨和思念之情。艺术风格独特。

  戴叔伦

  (732—789),字幼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贞元进士曾任抚州、容州刺史,官至容管经略使。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也有一些揭露社会矛盾和反映人民疾苦的诗。他的诗风婉约清丽,有《戴叔伦集》。《全唐诗》存诗二卷。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①。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②。羁旅长堪醉③,相留畏晓钟。

  【注解】

  ①城阙:指京城长安。千重:指深夜。

  ②蛩(qiónɡ):古书上指蟋蟀。

  ③羁旅:指飘泊外乡。

  【赏析】

  此诗描写和同乡偶然聚会的情景。前二联写秋夜客途相逢,以为是做梦,充分表现了惊喜交加的感情。第三联写秋夜景色,表现客居他乡的凄凉。尾联以怕分离时间的到来作结,深刻表现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友情的深厚。

  塞上曲

  汉家旗帜满阴山,不遗胡儿匹马还。愿将此身长柏园,何须生入玉门关①。

  【注解】

  ①“生入玉门关”:汉代班超曾上书朝廷希望“生入玉门关”,诗中反用其意。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人民踊跃参加反抗侵掠,保卫疆土的正义战争。首句写盛大的军容,次句写战士斗志昂扬,后一句“何须生入玉门关”,显示了将士们为了崇高事业,以身许国,一往无前的精神,全诗语言豪壮,雄浑有气势。

  韦应物

  (739—792),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事玄宗,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官终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其性高洁。诗篇大多是写田园山水,也有反映民间疾苦的诗作。在艺术上他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的影响,形成高雅闲适、自然淡远的诗风,自成一家。

  寄全椒山中道士①

  今朝郡斋冷②,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③。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解】

  ①全椒:县名,今属安徽省。

  ②郡斋:官署中的休息室。

  ③煮白石:形容道士清苦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郡斋中思念友人。他由郡斋寒冷想到山中之人的清苦生活,进而想携酒拜访,以慰其寂寥,但又怕不能相遇,于是凝望远山,无限怅惘。“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以不结为结,戛然而止,堪称佳句。诗篇虚笔摹拟,简淡超妙,反映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趣。

上一章 第40章 唐诗宋词元曲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4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