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大明昏君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邀请驻站 

无题

大明昏君

计划a,不上朝。朝堂一团乱麻,做的越多错的越多,索性不做了。不像小说里的穿越者那样瞎改财税制。大明积重难返,不是崇祯改得了的。自己不去管理朝政,让大臣们自己去处理各种事情,这样的好处在于崇祯自己隐于幕后,可以节约大量的经历时间和资源,同时自己影音幕后大臣们的对抗对象就不会是自己国家的主要矛盾,黄权与政权之间的争夺就会消失,转而变成哥哥党章之间的对抗,而自己只要负责监管就行。然后利用后世的知识大力发展科技点科技树,然后通过技术的垄断获取大量资金。然后用这些资金去发展军事力量。通过两三年的时间训练一只强军,只要自己军权在手,这些大臣还不是任由自己拿捏。

  如果本三年计划不顺利就启用,计划B,开团练,直接开启明末副本军阀割据。允许各地豪强自己练兵。这样就更不用改革财税了。反正就是收上来税给崇祯了,也是要想办法再花出去(赈灾,练兵,打仗),干脆不管了,由各地方大佬自己去解决,还少一道我这个中间商呢。未来不予考虑。啥子豪强做大,取而代之等等问题都不是我需要管的。大明的体制惯性,足够多镇好多年的场子(至少,野心家们相互咬也挺费时的),不至于那么快就突变到东汉末年的剧本(即便如此,汉献帝也没有出场就死)。

  

  

  5.编练自己的亲卫队和水军(海军)。战斗力不需要强到匡扶社稷,只需要足够忠诚和护得住我们这个小团体(包括家眷),万一玩脱了能细软跑,坐船跑。所以,这一点要以任人唯亲为主,选贤任能为辅。

  

  7.保守估计,玩到自己寿终正寝概率还是挺大的。运气要是稍微好点,多出几个能人贤臣,烂摊子就丢给他们去收拾,社稷就拜托他们去匡扶了。

  如果这样还不行的话,启用计划c,三十六计走为上细卵泡,批发官帽子,有些挣钱的买卖也得归我,钱归我自己(关键)。

  确定好未来的大致计划之后,从灯开始着手处理,眼下的是,魏忠贤和东厂,首先魏忠贤肯定是不能留的自己刚刚把魏忠贤,夏洛特烦恼反手就把他无罪释放对自己的威信是很大的影响,而且自己之前的两任皇帝死的原因实在太过离奇,纯真十分怀疑是大臣冷冻的手,只不过是没有证据罢了,至于大臣们敢不敢,之前的三国杀,比如告诉成真杀皇帝真的实干,俗话说舍得一身寡,敢把皇帝拉下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国古代人对皇帝的敬畏,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或许明朝的大臣们不敢不过纯真,真的敢把自己的性命交托,在大臣们的忠诚上了再说大明的大臣真的有忠诚这个东西吗?不过魏忠贤也不能死纯真需要通过它来确定自己是不是画中人,别弄到最后和寻秦记一样,自己不过是一个历史人物罢了,所做的每一件事只不过是历史中的机子。

  至于东厂,这个东西比较有意思,朱元璋自取得天下后,便着手屠戮功臣,后又废除丞相制度,独揽一切大权,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于一身。乾坤独断是很痛快,可工作量也暴增,包括原来宰相承担的日常朝政事务。前面几位皇帝还勉强能够挺住,后面就吃不消了。

  于是又有了内阁,本来只是一个秘书机构,抄抄写写,故内阁成员等级很低。随着时间推移,皇帝越来越懒,内阁的权重逐渐增加。内阁首辅、次辅、大学士的等级亦愈来愈高,以致首辅相当宰相的程度,入阁拜相不是梦。朝廷事务先由内阁预览,附上处理意见,在交给皇帝,是谓“票拟”。

  皇帝权力再大也不过是孤家寡人,天子也在人间,需要耳目和爪牙实现自己地企图,而且文臣集团依靠千百年来儒家文化构筑的君父世界和人间伦理,亦有自我反应的机制,能对皇帝产生一定的制约。出于打压和监视的需要,及保障皇权的稳固。于是锦衣卫诞生了。

  锦衣卫是最早的此类密探情报机构,成立于洪武十五年,本是皇帝卫队,内廷禁卫军,分南北镇抚司,最高长官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由皇帝的亲信心腹武将担任。职能包括“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简单说就是保卫功能和缉捕功能。负责随同皇帝出行的锦衣卫充当侍卫和仪仗队功能,或在大殿中侍立,兼顾保卫工作。因为锦衣卫具有仪仗队的功能,因此标配光鲜亮丽的飞鱼服等装备。

  负责“巡查缉捕”那一部分锦衣卫则具备秘密特工的职能,直接向皇帝负责,掌管刑狱,有自己的监狱(诏狱),从事监视、逮捕、审问等活动,也参与军事行动,据说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锦衣卫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秘密审讯。崛起原因是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大肆屠戮功臣,恐吓百官,因传统的司法机构如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过程太过繁琐,满足不了需求,故赋予锦衣卫巡察缉捕之权。

  后来锦衣卫职权过大,担心不受控制,东厂,即东缉事厂,明代又一特权监察机构,于永乐十八年设立,虽然是后辈,但职权比前辈锦衣卫大,因为封建专制时代,权力大小与皇帝信任度成正比。锦衣卫为外官,比不上皇帝“身边人”太监亲近,而东厂首领由亲信宦官担任。

  东厂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太监地位上升,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锦衣卫见皇上还要奏疏,东厂太监头子直接满面春风地扭捏溜达进来,口头直达。锦衣卫指挥使不如东厂提督在皇上面前吃得开,玩得转。

  锦衣卫监视大内宫外一切官员,而东厂则监视内外官民和锦衣卫。东厂后来居上,碾压锦衣卫,在宦官权倾朝野的时期,锦衣卫指挥使见东厂提督甚至要下跪磕头。

  西厂,全称“西缉事厂”,于成化十三年于东厂外增设西厂。到明宪宗时期,原本的东厂已经僵化,效能降低,最简便的解决方式就是新增类似机构。如果东厂是宪宗爸爸送的儿子,那西厂就是亲儿子。在成化帝爸爸全力扶持下,西厂野蛮生长,权力反超东厂大哥,职能差不多,活动范围从京师遍及各地。西厂除了监视臣民言行外,还监控东厂和锦衣卫,动用私刑,随意逮捕,可以不向皇帝奏请。

  这类新设立的机构在亲爸爸还在时自然是集百般宠爱于一身,要是亲爸爸没了自然无人搭理,备受冷落打压。到了正德朝甚至被彻底裁撤,历经两代后,推出历史舞台。

  到了正德初年,东厂与西厂相互争宠,互相拆台,掐架,令人脑壳疼。明武宗宠爱的大太监刘瑾担任新设立的大内行厂(简称“内厂”)首领,职能与东西厂一样,但范围包括东西厂,成为秘密监察机构的顶级存在。这一时期,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组团来搞事,导致大明乌烟瘴气,乱七八糟。后来,刘瑾失宠倒台后,武宗撤销了西厂和内厂。内厂甚至没走完一个来回,就呜呼了。

  明代统治者出于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的需要,成立独立于官僚机构之外的,直接对自己负责的直属特权密探组织,便于统御群臣,实现唯我独尊。

  在崇祯看的人这东西有点像卷心菜先长了锦衣卫,然后长冬草冬草长完,长细长细长,长完长内长。

  在职责上来看农场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这是信任的问题设置再多的东厂西厂内厂都完全解决不了信任的问题。而在职责上东厂和锦衣卫有太多职责的重合。所以东厂存在的必要并没有那么大。

  当然,从来认为东厂诞生的原因在于明朝建立之初是皇权勋贵,大臣三足鼎立然而宠物宝之变之后新规力量丧失殆尽,三权分立变成了跷跷板,三国杀国战中最复杂的情况就是三个不同势力势均力敌怕一发稍稍强一点,只要不能立刻击杀一方造成1对1的局势,就有可能被烧灼的两方联手干掉,而在一位一中会迅速结出胜负。

  自己既然选择放权那么东厂存在的必要就不那么重要了。自己做一个吃喝玩乐的皇帝,应该也没有人会想着弄死自己吧。

上一章 无题 大明昏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