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苏联——红色巨熊的崛起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柏林危机

苏联——红色巨熊的崛起

柏林危机(Berlin Crisis)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Berlin Blockade)”,是冷战开始后其中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2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

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

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中文名

柏林危机

外文名

Berlin Crisis

第一次时间

1948年

第二次时间

1958年

第三次时间

1961年

事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四国因对西柏林法律地位的争执而引起的三次国际危机。根据1945年《苏英美三国雅尔塔会议公报》《苏美英三国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 》及其他有关文件规定 ,在德国投降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上述文件还规定了处置战后德国政治、经济的基本原则,以防止其再发动战争,危害世界和平。

事件经过

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出笼后,美国加强了对欧洲的攻势。它乘西欧各国政治上、经济上困难之际,迫使西欧国家接受条件苛刻的“美援”。它还以“美援”为诱饵,对东欧各国施加影响,企图拆散东欧与苏联的联系,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在这场激烈、尖锐的冷战抗争中,美国的主攻方向是西欧,特别是位于欧洲心脏地区的德国。

轰炸

1947年底,苏、美、英、法四国伦敦外长会议破裂后,美国决定加速从经济上和政治上分裂德国。

1948年2月,美国不顾苏联政府的坚决反对和警告,拉住英、法,拖上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在伦敦举行所谓六国会议,商谈成立独立的西德政府。美国还和英国、加拿大秘密商议建立北大西洋政治军事集团。

针对美国在欧洲发动的这一系列冷战攻势,苏联采取了相应的反击措施。

1947年9月,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逮捕和清洗了一批反动政客和反苏分子。

1948年4月6日,苏芬条约正式签订,条约规定两国在军事上合作,抵抗外来武装侵略。

1948年2月,为抗议西方六国伦敦会议,苏联禁止西方代表前往柏林苏管区出席德国人的政治集会。

1948年3月30日,苏联驻柏林代表通知柏林的美国军事长官,从4月1日起,苏方将检查所有通过苏占区的美国人证件,并检查所有货运和私人行李以外的一切物品。苏联开始对柏林实行一系列地面交通限制。

1948年6月18日,美国不顾苏联4月间在柏林断断续续采取的限制地面交通运输等警告性措施,仍与英、法宣布在其占领区内实行货币制度的改革。这是在西德实现马歇尔计划,严重分裂德国的重大举措。

美国1962年4月27日进行的核试验

1948年6月19日,苏联政府随即发表声明,“大柏林在苏联占领区内,经济上为苏占区的一部分,为了保护苏占区居民和该区经济利益, 防止对苏占区货币流通的破坏”,决定对西方国家进入柏林的通路实施下列“交通管制”:1停止火车客运交通;2禁止西占区汽车和马匹进入苏占区;3水路运输须经允许并彻底检查后始能放行;4个人通行证无效;5货运列车须经彻底检查后始能通行等等。

1948年6月24日,苏联关闭了从汉诺威至柏林高速公路上的赫尔姆施泰特检查站(位于占领区边界),同时,封闭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所有通往柏林的公路、铁路和水路的交通运输,并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电力和煤炭。

西柏林位于大片苏占区(东德)的腹地。这座城市当时还是一片废墟,但它却居住着250万居民以及盟国的管制委员会和西方国家的占领军。然而这座城市根本不生产食物或其他生活必需品,它的生存完全依赖陆路、水路运输。苏联对西柏林实行了“交通管制”后,曾提出向西柏林居民供应粮食和用水等生活必需品,但遭西方国家的拒绝。

与此同时,美、英等国也对苏占区采取了反封锁措施。

1948年6月24日,英国中断了运往苏占区的煤、钢。

1948年6月25日,英、美对取道美管区来往于东柏林与波茨坦之间的苏联人故意刁难,以示报复。柏林危机加剧。

第一次危机

随着德国重建的开始,美英与苏联在德国的问题上矛盾加深,苏联迟迟不愿让德国各占领区合并,并拒绝西方的经济政策。为此美国计划将德国西部占领区三合为一。为了使法国在合并占领区问题上与英美方向一致,美国用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巨额援助安抚法国,另一方面在1947年通过《萨尔宪法》,从法律上给予法国甜头,保证萨尔并入法国,促使法国同意法占德区与美英占德区合并。

共17张

历史图片

1948年2月至6月,美、英、法、比、荷、卢六国召开伦敦外长会议,提出的“伦敦建议”,内容为法占区与英美双占区协调经济政策,共同管制对外贸易,并共同制宪,成立联邦德国,将联邦德国纳入欧洲复兴计划。

1948年5月18日,苏联政府通过了《关于在德国苏占区实行货币改革的决定》。决定责成苏联驻德军事当局在西占区单独进行货币改革时立即在苏占区实行货币改革。要求“苏联军事当局争取在整个大柏林地区发行苏占区新货币”。6月18日,美英法三国宣布由6月21日起西占区实行单方的新货币改革,即发行有B记号之马克。

苏联得知该计划后,于1948年6月19日提出抗议,占领军长官索洛科夫斯基发布“告德国民众书”,书中称英美法三国欲分解德国。6月22日,苏占区也实行货币改革,发行新的D记号马克,并于6月24日,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从西德往柏林三条空中走廊通道,史称第一次柏林危机,形成第一次美苏冷战高潮。

1948年6月29日,美国实行空运,派出大批飞机向柏林250万居民大规模空运粮食及各种日用品,在一年间飞行次数277,728次,空运货物211万吨,同时对苏占区所缺的钢、焦煤及电力等实行反封锁。

为西柏林空运物资的C-47运输机

1948年9月,西占区以阿登纳为首的65名州代表开始拟定新宪。1949年5月8日,德国议委会通过新法。5月12日,美英法三国军事长官在法兰克福批准新法,同时公布占领法,标志著西德政府结构基本确立。

苏联于封锁中蒙受道义损失,它深知此时封锁不能阻止建立西德国家的进程,于1949年5月12日宣布撤销封锁,延续324日的柏林危机结束。5月23日,英美法三国代表参加下,西德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9月20日,西德建立,定都波恩,以阿登纳总理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9月21日,占领法生效,令西德享有自主权,英美法三国保留管制联邦德国之外交、外贸、国防特权力。

同一时间下,苏联亦在德国东部筹措成立共产党控制的德意志国家,苏占区在1949年5月30日通过宪法,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生效,东德建立,定都东柏林,皮克为总统,格罗提渥为总理,取代苏联管制委员会对民主德国的外交及外贸监督,德国彻底分裂为东西德。[1]

第二次危机

柏林于1949年分裂后,西柏林由于重建顺利,经济逐渐繁荣,令苏联决意解除问题。

1958年11月27日,苏联单方面向英美法三国发出照会,要求它们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的驻军,使西柏林成为自由市,否则,苏联会把西柏林的过境检查改由东德负责。苏联自知统一无望,故迫使西方承认东德。

英美法三国拒绝了苏联的要求,并且宣称如果苏联封锁进入西柏林的通道,它们将不惜诉诸武力,苏联对回应作出强烈抗议,史称第二次柏林危机。

苏联对西方国家的强硬态度放低了调子,表明六个月的期限非最后通牒,并希望透过国家领导人会晤改善东西方关系。美国表明如果苏联能先收回六个月的最后通牒及由苏联先举行外长会议,美国将同意召开新一轮四国首脑会议,讨论柏林问题,苏联接受,第二次柏林危机稍稍缓和。

第三次危机

1961年6月3日及4日,美国总统肯尼迪与苏共领导赫鲁晓夫于维也纳举行两天会谈,讨论焦点集中于柏林问题,赫鲁晓夫旧事重提,要求英美法撤出西柏林,否则西方国家进入西柏林都需先得东德同意,肯尼迪断然拒绝。

1961年7月初,苏联宣布暂停复员,并将军费增加三分之一,肯尼迪作出强硬反应,因他认为西柏林是抗苏焦点,绝不容重演绥靖政策,肯尼迪要求国会增加32.5亿美元的国防预算,征召部分后备役人员及国民警卫队入伍,扩大民防及修筑防空措施,顿时美苏关系再次紧张,史称第三次柏林危机。

柏林墙

1961年8月13日,苏联及东德封锁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从15日起沿东西柏林分界线在东柏林境内筑起柏林墙,西柏林人进入东柏林都需经过边境站的检查,还需办理入境手续.这一举动令西方国家措手不及。但除发出警告外,不得不把柏林墙的事实加以接受。柏林墙既已筑起,赫鲁晓夫便在同年10月10日苏共22大正式取消英美法于12月底前撤出西柏林的期限。后来,苏联冻结了德国和西柏林的问题,美苏关系再度缓和。

柏林墙筑起两个星期后,赫鲁晓夫单方面撕毁美苏两国为期三年的禁止核试验协议,恢复一系列试验。肯尼迪虽看出苏联虚张声势,但也不甘示弱,在九月恢复地下核试验,美苏军备竞赛又进入新高潮。

柏林危机

冷战时期的一场危机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

柏林危机(Berlin Crisis)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Berlin Blockade)”,是冷战开始后其中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2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

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

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中文名

柏林危机

外文名

Berlin Crisis

第一次时间

1948年

第二次时间

1958年

第三次时间

1961年

相关视频

1.2万播放|04:02

1948年柏林危机,苏联封锁西柏林,险些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7357播放|22:09

由美苏两国引发的柏林危机,弄得人心惶惶,最终以苏联妥协结束

3.9万播放|02:00

赫鲁晓夫制造柏林危机,被美国抓住弱点骑虎难下丨人文传奇

1.3万播放|22:36

柏林危机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期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7369播放|02:26

历史上的柏林危机对中国来说是一次重大机遇,抓住机遇2022不平凡

1.9万播放|02:05

赫鲁晓夫发动柏林危机胁迫美国裁军,原因揭秘丨人文传奇

5053播放|07:35

美苏爆发“柏林危机”,与中国毫无关系,却令我国躲过一劫

快速

导航

事件经过空中运输事件处理社会影响

事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四国因对西柏林法律地位的争执而引起的三次国际危机。根据1945年《苏英美三国雅尔塔会议公报》《苏美英三国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 》及其他有关文件规定 ,在德国投降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上述文件还规定了处置战后德国政治、经济的基本原则,以防止其再发动战争,危害世界和平。

事件经过

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出笼后,美国加强了对欧洲的攻势。它乘西欧各国政治上、经济上困难之际,迫使西欧国家接受条件苛刻的“美援”。它还以“美援”为诱饵,对东欧各国施加影响,企图拆散东欧与苏联的联系,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在这场激烈、尖锐的冷战抗争中,美国的主攻方向是西欧,特别是位于欧洲心脏地区的德国。

轰炸

1947年底,苏、美、英、法四国伦敦外长会议破裂后,美国决定加速从经济上和政治上分裂德国。

1948年2月,美国不顾苏联政府的坚决反对和警告,拉住英、法,拖上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在伦敦举行所谓六国会议,商谈成立独立的西德政府。美国还和英国、加拿大秘密商议建立北大西洋政治军事集团。

针对美国在欧洲发动的这一系列冷战攻势,苏联采取了相应的反击措施。

1947年9月,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逮捕和清洗了一批反动政客和反苏分子。

1948年4月6日,苏芬条约正式签订,条约规定两国在军事上合作,抵抗外来武装侵略。

1948年2月,为抗议西方六国伦敦会议,苏联禁止西方代表前往柏林苏管区出席德国人的政治集会。

1948年3月30日,苏联驻柏林代表通知柏林的美国军事长官,从4月1日起,苏方将检查所有通过苏占区的美国人证件,并检查所有货运和私人行李以外的一切物品。苏联开始对柏林实行一系列地面交通限制。

1948年6月18日,美国不顾苏联4月间在柏林断断续续采取的限制地面交通运输等警告性措施,仍与英、法宣布在其占领区内实行货币制度的改革。这是在西德实现马歇尔计划,严重分裂德国的重大举措。

美国1962年4月27日进行的核试验

1948年6月19日,苏联政府随即发表声明,“大柏林在苏联占领区内,经济上为苏占区的一部分,为了保护苏占区居民和该区经济利益, 防止对苏占区货币流通的破坏”,决定对西方国家进入柏林的通路实施下列“交通管制”:1停止火车客运交通;2禁止西占区汽车和马匹进入苏占区;3水路运输须经允许并彻底检查后始能放行;4个人通行证无效;5货运列车须经彻底检查后始能通行等等。

1948年6月24日,苏联关闭了从汉诺威至柏林高速公路上的赫尔姆施泰特检查站(位于占领区边界),同时,封闭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所有通往柏林的公路、铁路和水路的交通运输,并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电力和煤炭。

西柏林位于大片苏占区(东德)的腹地。这座城市当时还是一片废墟,但它却居住着250万居民以及盟国的管制委员会和西方国家的占领军。然而这座城市根本不生产食物或其他生活必需品,它的生存完全依赖陆路、水路运输。苏联对西柏林实行了“交通管制”后,曾提出向西柏林居民供应粮食和用水等生活必需品,但遭西方国家的拒绝。

与此同时,美、英等国也对苏占区采取了反封锁措施。

1948年6月24日,英国中断了运往苏占区的煤、钢。

1948年6月25日,英、美对取道美管区来往于东柏林与波茨坦之间的苏联人故意刁难,以示报复。柏林危机加剧。

第一次危机

随着德国重建的开始,美英与苏联在德国的问题上矛盾加深,苏联迟迟不愿让德国各占领区合并,并拒绝西方的经济政策。为此美国计划将德国西部占领区三合为一。为了使法国在合并占领区问题上与英美方向一致,美国用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巨额援助安抚法国,另一方面在1947年通过《萨尔宪法》,从法律上给予法国甜头,保证萨尔并入法国,促使法国同意法占德区与美英占德区合并。

共17张

历史图片

1948年2月至6月,美、英、法、比、荷、卢六国召开伦敦外长会议,提出的“伦敦建议”,内容为法占区与英美双占区协调经济政策,共同管制对外贸易,并共同制宪,成立联邦德国,将联邦德国纳入欧洲复兴计划。

1948年5月18日,苏联政府通过了《关于在德国苏占区实行货币改革的决定》。决定责成苏联驻德军事当局在西占区单独进行货币改革时立即在苏占区实行货币改革。要求“苏联军事当局争取在整个大柏林地区发行苏占区新货币”。6月18日,美英法三国宣布由6月21日起西占区实行单方的新货币改革,即发行有B记号之马克。

苏联得知该计划后,于1948年6月19日提出抗议,占领军长官索洛科夫斯基发布“告德国民众书”,书中称英美法三国欲分解德国。6月22日,苏占区也实行货币改革,发行新的D记号马克,并于6月24日,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从西德往柏林三条空中走廊通道,史称第一次柏林危机,形成第一次美苏冷战高潮。

1948年6月29日,美国实行空运,派出大批飞机向柏林250万居民大规模空运粮食及各种日用品,在一年间飞行次数277,728次,空运货物211万吨,同时对苏占区所缺的钢、焦煤及电力等实行反封锁。

为西柏林空运物资的C-47运输机

1948年9月,西占区以阿登纳为首的65名州代表开始拟定新宪。1949年5月8日,德国议委会通过新法。5月12日,美英法三国军事长官在法兰克福批准新法,同时公布占领法,标志著西德政府结构基本确立。

苏联于封锁中蒙受道义损失,它深知此时封锁不能阻止建立西德国家的进程,于1949年5月12日宣布撤销封锁,延续324日的柏林危机结束。5月23日,英美法三国代表参加下,西德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9月20日,西德建立,定都波恩,以阿登纳总理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9月21日,占领法生效,令西德享有自主权,英美法三国保留管制联邦德国之外交、外贸、国防特权力。

同一时间下,苏联亦在德国东部筹措成立共产党控制的德意志国家,苏占区在1949年5月30日通过宪法,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生效,东德建立,定都东柏林,皮克为总统,格罗提渥为总理,取代苏联管制委员会对民主德国的外交及外贸监督,德国彻底分裂为东西德。[1]

第二次危机

柏林于1949年分裂后,西柏林由于重建顺利,经济逐渐繁荣,令苏联决意解除问题。

1958年11月27日,苏联单方面向英美法三国发出照会,要求它们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的驻军,使西柏林成为自由市,否则,苏联会把西柏林的过境检查改由东德负责。苏联自知统一无望,故迫使西方承认东德。

英美法三国拒绝了苏联的要求,并且宣称如果苏联封锁进入西柏林的通道,它们将不惜诉诸武力,苏联对回应作出强烈抗议,史称第二次柏林危机。

苏联对西方国家的强硬态度放低了调子,表明六个月的期限非最后通牒,并希望透过国家领导人会晤改善东西方关系。美国表明如果苏联能先收回六个月的最后通牒及由苏联先举行外长会议,美国将同意召开新一轮四国首脑会议,讨论柏林问题,苏联接受,第二次柏林危机稍稍缓和。

第三次危机

1961年6月3日及4日,美国总统肯尼迪与苏共领导赫鲁晓夫于维也纳举行两天会谈,讨论焦点集中于柏林问题,赫鲁晓夫旧事重提,要求英美法撤出西柏林,否则西方国家进入西柏林都需先得东德同意,肯尼迪断然拒绝。

1961年7月初,苏联宣布暂停复员,并将军费增加三分之一,肯尼迪作出强硬反应,因他认为西柏林是抗苏焦点,绝不容重演绥靖政策,肯尼迪要求国会增加32.5亿美元的国防预算,征召部分后备役人员及国民警卫队入伍,扩大民防及修筑防空措施,顿时美苏关系再次紧张,史称第三次柏林危机。

柏林墙

1961年8月13日,苏联及东德封锁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从15日起沿东西柏林分界线在东柏林境内筑起柏林墙,西柏林人进入东柏林都需经过边境站的检查,还需办理入境手续.这一举动令西方国家措手不及。但除发出警告外,不得不把柏林墙的事实加以接受。柏林墙既已筑起,赫鲁晓夫便在同年10月10日苏共22大正式取消英美法于12月底前撤出西柏林的期限。后来,苏联冻结了德国和西柏林的问题,美苏关系再度缓和。

柏林墙筑起两个星期后,赫鲁晓夫单方面撕毁美苏两国为期三年的禁止核试验协议,恢复一系列试验。肯尼迪虽看出苏联虚张声势,但也不甘示弱,在九月恢复地下核试验,美苏军备竞赛又进入新高潮。

空中运输

世人瞩目的空中补给线——柏林危机中的空中运输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的1945年2月,苏、美、英在雅尔塔会议上即决定战后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政策,并邀请法国作为第四个占领国。同样,柏林市也实行四国共管。按照雅尔塔会议的协议规定,柏林西部由美、英、法三国占领,东部则由苏联占领。

空中补给

美国决定对西柏林实施空中补给。1948年6月24日晚上,美驻德军事长官克莱的部下和顾问们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怎样对付苏联政策。会议上各种意见分歧很大。最后克莱决定对西柏林实施空中补给。

西方盟国对柏林空中运输的行动计划表

驻西德美空军司令李梅将军接到克莱的命令后,立即调动他所掌握的飞机,第二天向柏林开始了空运。李梅在调集欧洲可供使用的美国运输机的同时,又急电华盛顿派出更多的运输机以供空运。

1948年6月26日,在美国的内阁会议上,杜鲁门下令,“空运应在全面组织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命令美国驻欧洲部队将能够获得的一切飞机都投入空运。也就在这一天,美国空军的1架运输机从法兰克福将一批急需的物资运入柏林,代号为“运粮行动”的空运作业正式开始。世界航空史上罕见的特大规模的空中运输——柏林空运,拉开了序幕。

从1948年6月26日期,美国加强了柏林空运,但是,杜鲁门和他的许多高级官员们,并不相信依靠空中运输能够长期满足柏林的需要,他们认为空中运输只是为了赢得更多时间来打开“外交僵局”罢了。 此外,他们也担心因为“一个偶然事件而燃起战火”。 为此,杜鲁门下令克莱和墨菲回国汇报。1948年7月23日,在美国召开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上,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极力反对把飞机集中起来给柏林搞空运,理由是集中美国运输机进行柏林空中运输,意味着削弱美国在其他地方的空中力量,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就会使美国“暴露在无法收拾的形势之下”。 杜鲁门权衡利弊之后,认为,要想继续留在柏林,而又不致冒全面战争的危险,“空中运输比陆路武装护送危险性要小”,因此他命令空军“对柏林空中运输给予充分支持”。 于是,举世瞩目的第一次柏林危机中的“空中走廊”,在美国朝野上下激烈的纷争中,在杜鲁门的精心筹划下架设起来了。

空中走廊

从美、英占领区通往柏林的空中走廊有3条,即北部空中走廊、中央空中走廊、南部空中走廊,每条走廊宽度为3公里,远

搜词条

一分钟了解柏林危机00:48

柏林危机

冷战时期的一场危机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

柏林危机(Berlin Crisis)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Berlin Blockade)”,是冷战开始后其中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2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

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

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中文名

柏林危机

外文名

Berlin Crisis

第一次时间

1948年

第二次时间

1958年

第三次时间

1961年

相关视频

1.2万播放|04:02

1948年柏林危机,苏联封锁西柏林,险些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7357播放|22:09

由美苏两国引发的柏林危机,弄得人心惶惶,最终以苏联妥协结束

3.9万播放|02:00

赫鲁晓夫制造柏林危机,被美国抓住弱点骑虎难下丨人文传奇

1.3万播放|22:36

柏林危机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期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7369播放|02:26

历史上的柏林危机对中国来说是一次重大机遇,抓住机遇2022不平凡

1.9万播放|02:05

赫鲁晓夫发动柏林危机胁迫美国裁军,原因揭秘丨人文传奇

5053播放|07:35

美苏爆发“柏林危机”,与中国毫无关系,却令我国躲过一劫

快速

导航

事件经过空中运输事件处理社会影响

事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四国因对西柏林法律地位的争执而引起的三次国际危机。根据1945年《苏英美三国雅尔塔会议公报》《苏美英三国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 》及其他有关文件规定 ,在德国投降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上述文件还规定了处置战后德国政治、经济的基本原则,以防止其再发动战争,危害世界和平。

事件经过

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出笼后,美国加强了对欧洲的攻势。它乘西欧各国政治上、经济上困难之际,迫使西欧国家接受条件苛刻的“美援”。它还以“美援”为诱饵,对东欧各国施加影响,企图拆散东欧与苏联的联系,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在这场激烈、尖锐的冷战抗争中,美国的主攻方向是西欧,特别是位于欧洲心脏地区的德国。

轰炸

1947年底,苏、美、英、法四国伦敦外长会议破裂后,美国决定加速从经济上和政治上分裂德国。

1948年2月,美国不顾苏联政府的坚决反对和警告,拉住英、法,拖上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在伦敦举行所谓六国会议,商谈成立独立的西德政府。美国还和英国、加拿大秘密商议建立北大西洋政治军事集团。

针对美国在欧洲发动的这一系列冷战攻势,苏联采取了相应的反击措施。

1947年9月,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逮捕和清洗了一批反动政客和反苏分子。

1948年4月6日,苏芬条约正式签订,条约规定两国在军事上合作,抵抗外来武装侵略。

1948年2月,为抗议西方六国伦敦会议,苏联禁止西方代表前往柏林苏管区出席德国人的政治集会。

1948年3月30日,苏联驻柏林代表通知柏林的美国军事长官,从4月1日起,苏方将检查所有通过苏占区的美国人证件,并检查所有货运和私人行李以外的一切物品。苏联开始对柏林实行一系列地面交通限制。

1948年6月18日,美国不顾苏联4月间在柏林断断续续采取的限制地面交通运输等警告性措施,仍与英、法宣布在其占领区内实行货币制度的改革。这是在西德实现马歇尔计划,严重分裂德国的重大举措。

美国1962年4月27日进行的核试验

1948年6月19日,苏联政府随即发表声明,“大柏林在苏联占领区内,经济上为苏占区的一部分,为了保护苏占区居民和该区经济利益, 防止对苏占区货币流通的破坏”,决定对西方国家进入柏林的通路实施下列“交通管制”:1停止火车客运交通;2禁止西占区汽车和马匹进入苏占区;3水路运输须经允许并彻底检查后始能放行;4个人通行证无效;5货运列车须经彻底检查后始能通行等等。

1948年6月24日,苏联关闭了从汉诺威至柏林高速公路上的赫尔姆施泰特检查站(位于占领区边界),同时,封闭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所有通往柏林的公路、铁路和水路的交通运输,并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电力和煤炭。

西柏林位于大片苏占区(东德)的腹地。这座城市当时还是一片废墟,但它却居住着250万居民以及盟国的管制委员会和西方国家的占领军。然而这座城市根本不生产食物或其他生活必需品,它的生存完全依赖陆路、水路运输。苏联对西柏林实行了“交通管制”后,曾提出向西柏林居民供应粮食和用水等生活必需品,但遭西方国家的拒绝。

与此同时,美、英等国也对苏占区采取了反封锁措施。

1948年6月24日,英国中断了运往苏占区的煤、钢。

1948年6月25日,英、美对取道美管区来往于东柏林与波茨坦之间的苏联人故意刁难,以示报复。柏林危机加剧。

第一次危机

随着德国重建的开始,美英与苏联在德国的问题上矛盾加深,苏联迟迟不愿让德国各占领区合并,并拒绝西方的经济政策。为此美国计划将德国西部占领区三合为一。为了使法国在合并占领区问题上与英美方向一致,美国用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巨额援助安抚法国,另一方面在1947年通过《萨尔宪法》,从法律上给予法国甜头,保证萨尔并入法国,促使法国同意法占德区与美英占德区合并。

共17张

历史图片

1948年2月至6月,美、英、法、比、荷、卢六国召开伦敦外长会议,提出的“伦敦建议”,内容为法占区与英美双占区协调经济政策,共同管制对外贸易,并共同制宪,成立联邦德国,将联邦德国纳入欧洲复兴计划。

1948年5月18日,苏联政府通过了《关于在德国苏占区实行货币改革的决定》。决定责成苏联驻德军事当局在西占区单独进行货币改革时立即在苏占区实行货币改革。要求“苏联军事当局争取在整个大柏林地区发行苏占区新货币”。6月18日,美英法三国宣布由6月21日起西占区实行单方的新货币改革,即发行有B记号之马克。

苏联得知该计划后,于1948年6月19日提出抗议,占领军长官索洛科夫斯基发布“告德国民众书”,书中称英美法三国欲分解德国。6月22日,苏占区也实行货币改革,发行新的D记号马克,并于6月24日,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从西德往柏林三条空中走廊通道,史称第一次柏林危机,形成第一次美苏冷战高潮。

1948年6月29日,美国实行空运,派出大批飞机向柏林250万居民大规模空运粮食及各种日用品,在一年间飞行次数277,728次,空运货物211万吨,同时对苏占区所缺的钢、焦煤及电力等实行反封锁。

为西柏林空运物资的C-47运输机

1948年9月,西占区以阿登纳为首的65名州代表开始拟定新宪。1949年5月8日,德国议委会通过新法。5月12日,美英法三国军事长官在法兰克福批准新法,同时公布占领法,标志著西德政府结构基本确立。

苏联于封锁中蒙受道义损失,它深知此时封锁不能阻止建立西德国家的进程,于1949年5月12日宣布撤销封锁,延续324日的柏林危机结束。5月23日,英美法三国代表参加下,西德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9月20日,西德建立,定都波恩,以阿登纳总理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9月21日,占领法生效,令西德享有自主权,英美法三国保留管制联邦德国之外交、外贸、国防特权力。

同一时间下,苏联亦在德国东部筹措成立共产党控制的德意志国家,苏占区在1949年5月30日通过宪法,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生效,东德建立,定都东柏林,皮克为总统,格罗提渥为总理,取代苏联管制委员会对民主德国的外交及外贸监督,德国彻底分裂为东西德。[1]

第二次危机

柏林于1949年分裂后,西柏林由于重建顺利,经济逐渐繁荣,令苏联决意解除问题。

1958年11月27日,苏联单方面向英美法三国发出照会,要求它们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的驻军,使西柏林成为自由市,否则,苏联会把西柏林的过境检查改由东德负责。苏联自知统一无望,故迫使西方承认东德。

英美法三国拒绝了苏联的要求,并且宣称如果苏联封锁进入西柏林的通道,它们将不惜诉诸武力,苏联对回应作出强烈抗议,史称第二次柏林危机。

苏联对西方国家的强硬态度放低了调子,表明六个月的期限非最后通牒,并希望透过国家领导人会晤改善东西方关系。美国表明如果苏联能先收回六个月的最后通牒及由苏联先举行外长会议,美国将同意召开新一轮四国首脑会议,讨论柏林问题,苏联接受,第二次柏林危机稍稍缓和。

第三次危机

1961年6月3日及4日,美国总统肯尼迪与苏共领导赫鲁晓夫于维也纳举行两天会谈,讨论焦点集中于柏林问题,赫鲁晓夫旧事重提,要求英美法撤出西柏林,否则西方国家进入西柏林都需先得东德同意,肯尼迪断然拒绝。

1961年7月初,苏联宣布暂停复员,并将军费增加三分之一,肯尼迪作出强硬反应,因他认为西柏林是抗苏焦点,绝不容重演绥靖政策,肯尼迪要求国会增加32.5亿美元的国防预算,征召部分后备役人员及国民警卫队入伍,扩大民防及修筑防空措施,顿时美苏关系再次紧张,史称第三次柏林危机。

柏林墙

1961年8月13日,苏联及东德封锁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从15日起沿东西柏林分界线在东柏林境内筑起柏林墙,西柏林人进入东柏林都需经过边境站的检查,还需办理入境手续.这一举动令西方国家措手不及。但除发出警告外,不得不把柏林墙的事实加以接受。柏林墙既已筑起,赫鲁晓夫便在同年10月10日苏共22大正式取消英美法于12月底前撤出西柏林的期限。后来,苏联冻结了德国和西柏林的问题,美苏关系再度缓和。

柏林墙筑起两个星期后,赫鲁晓夫单方面撕毁美苏两国为期三年的禁止核试验协议,恢复一系列试验。肯尼迪虽看出苏联虚张声势,但也不甘示弱,在九月恢复地下核试验,美苏军备竞赛又进入新高潮。

空中运输

世人瞩目的空中补给线——柏林危机中的空中运输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的1945年2月,苏、美、英在雅尔塔会议上即决定战后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政策,并邀请法国作为第四个占领国。同样,柏林市也实行四国共管。按照雅尔塔会议的协议规定,柏林西部由美、英、法三国占领,东部则由苏联占领。

空中补给

美国决定对西柏林实施空中补给。1948年6月24日晚上,美驻德军事长官克莱的部下和顾问们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怎样对付苏联政策。会议上各种意见分歧很大。最后克莱决定对西柏林实施空中补给。

西方盟国对柏林空中运输的行动计划表

驻西德美空军司令李梅将军接到克莱的命令后,立即调动他所掌握的飞机,第二天向柏林开始了空运。李梅在调集欧洲可供使用的美国运输机的同时,又急电华盛顿派出更多的运输机以供空运。

1948年6月26日,在美国的内阁会议上,杜鲁门下令,“空运应在全面组织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命令美国驻欧洲部队将能够获得的一切飞机都投入空运。也就在这一天,美国空军的1架运输机从法兰克福将一批急需的物资运入柏林,代号为“运粮行动”的空运作业正式开始。世界航空史上罕见的特大规模的空中运输——柏林空运,拉开了序幕。

从1948年6月26日期,美国加强了柏林空运,但是,杜鲁门和他的许多高级官员们,并不相信依靠空中运输能够长期满足柏林的需要,他们认为空中运输只是为了赢得更多时间来打开“外交僵局”罢了。 此外,他们也担心因为“一个偶然事件而燃起战火”。 为此,杜鲁门下令克莱和墨菲回国汇报。1948年7月23日,在美国召开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上,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极力反对把飞机集中起来给柏林搞空运,理由是集中美国运输机进行柏林空中运输,意味着削弱美国在其他地方的空中力量,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就会使美国“暴露在无法收拾的形势之下”。 杜鲁门权衡利弊之后,认为,要想继续留在柏林,而又不致冒全面战争的危险,“空中运输比陆路武装护送危险性要小”,因此他命令空军“对柏林空中运输给予充分支持”。 于是,举世瞩目的第一次柏林危机中的“空中走廊”,在美国朝野上下激烈的纷争中,在杜鲁门的精心筹划下架设起来了。

空中走廊

从美、英占领区通往柏林的空中走廊有3条,即北部空中走廊、中央空中走廊、

上一章 柏林战役 苏联——红色巨熊的崛起最新章节 下一章 和美利坚的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