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现代枪械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莫辛纳甘

现代枪械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陈列着一支特别的枪,按照咱们中国人的习惯,应该称作步骑枪,但苏联人把他们叫做卡宾枪。它枪身修长,刺刀锃亮,护木纹路清晰可见,它的大名叫做莫辛纳甘1944型卡宾枪,而它的主人就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赫赫有名的张桃芳。

话不多说,咱们直接来看这支莫辛纳甘,莫辛纳甘1944型卡宾枪是在1938型卡宾枪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苏联人最初搞这款武器的初衷是,当士兵进入城镇作战时,由于莫辛纳甘M1981/30型步枪枪管太长,此时就显得有些掣肘,当务之急,就是研发出一款短管步枪出来,依此应对。于是1938型卡宾枪诞生,虽然出来了,但这款步枪枪管又特别短,不能将刺刀折叠在枪管下方。

苏联设计师又只好把四棱折叠刺刀安装在枪口座的侧面,折叠在护木右侧,同时又为了容纳折叠后的刺刀,前护木右侧也做出了相应改变,这便是大名鼎鼎的莫辛纳甘1944型卡宾枪。

1944型和1938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刺刀折叠时,两者一样长,但当刺刀伸开后,则前者比后者长,除此之外,两款枪基本相同。

有读者就会问了,一个刺刀而已,苏联人有必要这么做吗?有必要,莫辛纳甘步枪的最初使用者是俄国民兵,缺乏训练的他们使用刺刀攻击,可比用步枪瞄准攻击精准的多,还有位苏联元帅,名叫亚历山大.苏沃诺夫,他曾经说过“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由此可见,不论是从战场出发还是精神传统上来看,苏联人对于刺刀非常钟爱。

莫辛纳甘1944型采用旋转式后拉式枪机加前端闭锁,首先来聊这个旋转式后拉式枪机,最初的莫辛纳甘步枪采用直拉式枪机,好处是可以快速卸下枪栓,但是随着M1981/30式狙击枪的诞生,苏联人发现直拉式操作会使瞄准镜发生偏移,进而使精度产生偏差。于是后续的莫辛纳甘步枪采用旋转式后拉枪机,不仅解决了瞄准镜偏移的问题,还顺带提高了莫辛纳甘步枪的射速。再来聊聊前端闭锁,采用这种设计最直观的好处就是,提供优异的闭锁强度,火药燃气在枪管内基本不会流失,从而提高射击精度。

最后咱们讲一下莫辛纳甘的拉机柄和枪栓,因为最初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们把手中的莫辛纳甘称之为“脚蹬枪”。首先,苏联人工艺不佳,制造出的莫辛纳甘拉机柄行程太长,力臂较短,同时枪栓又很涩,一碰到下雪天或者气温骤降,就会造成拉栓困难,扣动扳机十分吃力等问题,志愿军战士们才给它起了个“脚蹬枪”的外号。好在后续提供的1944型卡宾枪没有以上情况的出现,故而深受志愿军战士们的欢迎。

再来聊聊莫辛纳甘M1944型卡宾枪的弹药,7.62x54mmR步枪弹,又称为莫辛-纳甘步枪弹,这种枪弹早在1891年就开始装备,至今仍然活跃在战场上,广泛应用于俄式狙击步枪和通用机枪,以及各种车载并列机枪上,是步枪弹里的活化石。属于口径7.62毫米的突出底缘枪弹,什么叫做突出底缘枪弹呢?

就是指弹壳底板比弹壳本体直径大。突出底缘枪弹主要是为了解决枪弹上膛精确定位问题,只要底缘尺寸准确,就能在枪膛里正确定位,对弹壳的长度、直径、锥度都可以适当地放宽公差,对生产工艺的要求比较低,有着工艺性好,密封性能好等特点。但缺点也不少,比如很容易在上弹时底缘相抵造成供弹故障,上膛时不时会卡住。但为何俄国人依旧坚持呢?原因也非常现实,众所周知,俄国的工业水平不如西方,尤其是精细化生产技术比较低。突出底缘枪弹虽然在同时期看来已经过时,但非常适合后来苏联的工业基础,更重要的是,制造这种弹药可以节省许多经费。既节省了工时又节约了钱,同时又在杀伤威力上有着显著效果,苏联人何乐而不为呢?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张桃芳,其实最初使用这支枪时,也遇到过困难。正所谓成为萧何,败也萧何,1944型卡宾枪的短枪身特别容易在狙击战中快速转移阵地,但同时弹着点散布面积比较大,如果想要在狙击战中取得骄人的战绩,就必须下一番功夫进行严格训练,方可驾驭这支枪。为此张桃芳没日没夜的刻苦训练,耐心钻研,在实战中他又加入了著名的“游击战术”以及“三点交兵”。又在狙击阵地上构筑了多个狙击点位,相互以战壕连接,为了防止被美军炮火击中,还特意在狙击阵地后面修建了防空洞,可谓是万事俱备。

在上甘岭的32天中,张桃芳用着一支无瞄准镜的只有弧形标尺的莫辛纳甘1944型卡宾枪,用436发子弹,共击毙214名敌人,创造了志愿军冷枪狙击杀敌的最高纪录。很多网友对他2次距离800米狙杀美国兵印象最为深刻,在击毙的敌人中不仅有炮兵观察手,还有机枪手,这对于张桃芳而言都是一次次巨大的考验。但正如***所说的那样“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张桃芳用手中的莫辛纳甘捍卫了志愿军的荣耀,同时又成就了莫辛纳甘一代名枪的绝代传奇。张桃芳以泼天战功荣获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英雄称号。在战后,他还改行当了歼击机飞行员,后来任空军某部参谋长直至退休,大神级的战士。

我国还自行生产了莫辛纳甘,称为“53式步骑枪”,在中国军队装备的时间比较短,从1953年定型以来大量生产至60年代,随后被国产56式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所取代,库存的上百万支53式援助给了越南等几个国家。

1981年8月,刚刚组建的解放军军事体育代表队首次出征在日内瓦举办的第30届军事五项世锦赛。中国运动员庞红云持枪走上射击场时,场内外观众一片耻笑声和鄙夷,因为他手持的是一支改装后的30年代式样的老式步枪——53式步骑枪,在各国运动员使用的现代高精密竞赛步枪中分外显眼。但枪声落定,记分牌上的满分成绩却让外国同行和观众们目瞪口呆。

上一章 国产之光 现代枪械最新章节 下一章 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