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就爱说历史之乱世枭雄录
本书标签: 古代  三国  历史     

曹操·十七

就爱说历史之乱世枭雄录

虽然前面说起曹操那都是“雄才伟略”、“气概不凡”等等等等,可以说极尽赞美夸奖之词。

但事实上在那个全民皆颜控的东汉时代,曹操这个人其实外表长得意外真的挺磕碜的。

历史上有记载说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儿: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这个大概意思就是曹操跟匈奴使者有个国际会谈,然而自己也知道自己那副德行别人见了估计是忍不住要吐槽的,正巧身边的崔琰崔季珪是个公认的大帅比,所以就让崔琰代替他接见,而自己则贱兮兮地拿着刀,假装是贴身保镖在一边旁听。

按理说这种国际间非正式会议你请个枪手也就算了,反正那时候也不需要开什么新闻发布会。

可到曹操这儿可不一样,他本人真的可在意可在意会后媒体舆论导向了,所以他就贼兮兮的派间谍过去问那个与会的匈奴使者:“你觉得魏王怎么样啊?”

这匈奴使者也够实心眼的,一点也不顾及可能会造成的外交风波:“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拿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这些话被曹操听后,便派人追去结果了这个倒霉的使者。

这个故事记载在一本非常出名的“八卦杂志”——《世说新语》上。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的一个叫刘义庆的人组织编写的。由于是八卦杂志,具体真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单单从这样一个故事,就足以看出来三国时代开始,就已经是个看脸的世界了。

不过就是这么个看脸的世界,曹操不但混出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可以说是坐拥了半壁江山。

可见曹大大,您这是在用生命书写一出教科书般的励志剧啊!

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曹大大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人丑,就得多读书。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读着读着,曹大大就读成了当年也算是“流行”文坛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不过与其说是新星,我更喜欢换一个词去形容他:启明星。

其实在曹操之前,当时的“流行”文坛其实更时兴的一种叫做“赋”的描写方式。

这段时期的文章,也就是传说中大名鼎鼎的“汉赋”:

“於是天子乃以阳晁始出乎玄宫,撞鸿钟,建九旒,六白虎,载灵舆,蚩尤并毂,蒙公先驱。立历天之旗,曳捎星之旃,霹雳列缺,吐火施鞭。萃傱沇溶,淋离廓落,戏八镇而开关;飞廉、云师,吸嚊潚率,鳞罗布列,攒以龙翰。啾啾跄跄,入西园,切神光;望平乐,径竹林,蹂蕙圃,践兰唐。举烽烈火,辔者施披,方驰千驷,校骑万师,虓虎之陈,从横胶曷,猋泣雷厉,驞駍駖磕,汹汹旭旭,天动地及。羡漫半散,萧条数千万里外。”(节选自扬雄《羽猎赋》)

提起汉赋,就不得不说这其中最为代表的人物——扬雄。

扬雄字子云,蜀郡郫县(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人。汉朝时期辞赋家、思想家,庐江太守扬季五世孙,名士严君平弟子。

他少年好学,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如果要讲汉赋,那是注定要先把他的作品抬出来研究一番的。

而其实仅仅从节选的那一大段文字上就能看出来,汉赋这东西,相较于诗、词又或者是风、雅、颂这些文学形式而言,不但讲求格式工整,对于内容的要求也是极高的。

汉赋,一种在汉代涌现出的有韵散文,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作为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的四百年间,可谓是盛极一时。而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而这种代表,不但着重于行文流畅华丽、辞藻优美,这内容上也是极尽晦涩之能事,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看得懂的。

就连当时陈琳问候曹操祖宗十八代写的那篇天花乱坠的檄文都是华丽的一逼。随便扔出去那可都是语文课本里的经典课文啊!

但是曹操,却偏偏特立独行,不但对这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文学形式并不是那么感兴趣,作为一个标准的“实用主义者”的曹操,连对诗的见解,也都是走的亲民路线。

当时的诗词,并不像后来唐代和宋代时那么讲究,大多也都是四字或是五字成句的“乐府”或是“古诗”

其中最有名的,当然要数乐府双璧和古诗十九首。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引用自《古诗十九首·十五从军征》)

不过相信,这些也已经被初中高中的语文教材,课辅材料什么的分析的差不多了吧,所以也就不浪费篇章特别分析汉诗的内容了。

而贴出这些的原因,只是想通过汉赋和汉诗的对比,更加直观的呈现出曹操的行文风格,到底是什么样的。

当时的文坛,活跃着很多很多又有天分又有才情的人,无论是“三曹”、“建安七子”还是后面的“竹林七贤”,甚至包括撰写《三国志》的陈寿,他的老师谯周,也是能够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的。

曹操之所以能在这样能人辈出的时代,独立风骚,我个人觉得,大概是因为曹操的诗歌风格更注重的是大气磅礴,一扫原先华丽盲目追求辞藻堆叠的风气。

简单来说:更加真情实感。

这一点,建安七子、魏晋风流,那么多文人骚客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够达到曹操的境界。甚至他的两个儿子——与曹操起名,并称“三曹”的曹丕、曹植都没有做到。

独一无二又真实洒脱。

文如其人,这便是曹操一生的行事风格。

其实说到这里,曹操的这段故事已经进入尾声了。

我其实是季汉脑残粉,可翻了上下五千年,最想讲述的第一个人,却是曹操。

为什么?

因为很欣赏曹操这个人。欣赏到即使同他三观不合,政见不同,甚至可以说为人处世之道完全就是站在曹操对立面这样的程度,我却依然深深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曹操这个人,与其说是古人,倒更像是有着现代价值观的“今人”。他直接、坦率,任人唯贤,没有任何阶级顾虑和背景偏见,这在三国那个崇尚“举孝廉”的时代,可当真是不多见的。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曹操大概是标准的实用主义者。

三国时期能够崭露头角的人,其实多多少少都带了那么点理想主义情结,这一点,在刘备、荀彧、诸葛亮这些人的身上,几乎可以说是达到了巅峰。

这是属于三国时代特有的浪漫。

曹操却不一样,曹操很现实,现实到甚至让人感觉有些残酷。

可我倒觉得,与其说曹操是“残酷”,倒不如说,曹操的行为,是不被世人所理解的“离经叛道”。

毕竟曹操可是能说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样感性而细腻的话。

这样的人,在他的心底,又怎么可能是冷酷而无情的呢?

-TBC-

上一章 曹操·十六 就爱说历史之乱世枭雄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曹操·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