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胎穿汉朝之韩嫣
本书标签: 穿越 

汉朝兵器(本文非剧情)

胎穿汉朝之韩嫣

……

给大家介绍一下汉朝的某些东西:

汉代有虎贲弓、雕弓、角端弓、路弓、强弓等。弓身多半镶有铜饰或玉饰。

汉代兵器中士兵常用的是戟,有手戟和鸡鸣戟,钢剑的质量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军队中普遍装备了钢剑,而在战场上常用环柄的长刀,步兵中已有弩手使用弓弩称厥张士。

从战国时代开始,中原农耕民族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就采取了多种策略,如修筑长城、习练骑射,等等,既学人之长(骑射)也扬己之长(城守),目的是以攻防兼备、具有综合优势的整体战术来遏制游牧铁骑的凶悍兵锋。在这个整体战术中,大力发展装备强弩的步兵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步兵弩阵的密集连续射击,能够比较有效地遏制骑兵的冲突,如果再有城垒依凭,其威力就更大了。战国晚期赵将李牧大破匈奴,是这种整体战术的成功之例。此战,赵军有战车1300乘、骑兵1.3万人,其主力是15万步兵,中有“弩者十万”。据《汉书·冯奉世传》唐颜师古注:“极者,谓能张弩者也”。古人习称张发弓弩为“毅弓弩”,即使10万“毅者”并非全部用弩,也必有相当一部分是配备弩的。于是,李牧“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引诱匈奴来犯;“匈奴小人,佯北不胜”,诱其主力深入;而当匈奴大举人犯时,即以车、骑从两翼迂回,主力从正面出击,“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从百度和浏览器史书上找到的相关内容)

出现于东周时期的青铜弩机,至此而臻于完备,中国弩的威力,至此也达到一个高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李广率军与匈奴对阵。在死伤过半、箭矢将尽的危急时刻,李广亲以当时最称强劲的大黄弩狙击匈奴将领,连续射杀数人。匈奴骑兵震慑,解围而去。

 西汉文帝时,晃错上书言兵事,指出汉军与匈奴骑兵相比有五个长处,其中第二点和第三点都与弩有关:“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费能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费能当也。”弩因而被称为“中国之利器飞

文章来源《汉代弓弩》。

于是,在两汉时期,战场上出现了环柄的长刀,直背直刃,刀背较厚,刀柄扁圆环状,所以称为环柄刀,或环首刀。两汉时代刀的长度多在一米左右,1957-1958年洛阳西郊西汉墓中出士大量环柄刀,长度从85至114厘米不等。后来普遍加长到一米以上。长沙东汉墓呀,出土的刀,有的竟达128.5厘米。

 “汉制,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刀”.佩刀是一种表示身份等级的饰物,制造精美,“麟角凤体,玉饰金错”,刀上多刻有铭文。根据东汉仪制,天子百官的佩刀形制、装饰都有严格规定,不得逾制。《后汉书·舆服志》所载刀制:皇帝:通身金错花纹,木鞘、刀鞘外缠丝,上面有漆,嵌以金线,外缠沙鱼皮,鞘内涂雌黄,衬以织成五色花纹的毛毡。诸侯王:刀身错金,“环挟半蛟",黑色剑室。公卿百官:剑鞘、剑室全旧纯黑色。宫廷卫士、内侍:用白沙鱼皮包剑鞘头,黄剑室,饰以虎文。

 汉朝皇帝都喜欢佩刀,汉高祖当泅上亭长时,总是随身佩刀。东汉光武帝刘秀“怀半插,接见李轶”,可见刀总是不离他的身边。汉代皇帝向臣子赐刀,是一项宠勋、荣典。汉武帝曾把自己佩用的鸣鸿刀赐给东方朔。汉和帝刘肇把霍光年青时佩用的宝刀赐给班固。

 随着冶铁、铸造技术的发展,汉代的造刀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出现了三十炼、五十炼乃至百炼钢刀。山东苍山县曾发现一把有纪年铭文的长刀,刀身上有十八个错金隶书刀铭:“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大刀吉祥宜子孙”.永初六年即公元112年,这把刀经鉴定,是以含碳量较高的炒钢为原料,经过反复多次锻打制成的。刀中的硅酸盐夹杂物约有三十层。也许就是将刀坯反复折叠锻打三十次的意思。在日本还发现过一把我国东汉钢刀,是汉灵帝中平年间产品(184-189年),刻着“百炼清钢”四个字。采用这种先进工艺炼出来的刀就是着名的百炼钢刀。

作者文章来源:

作者《刀》、《百度》、《史料》、《汉代弓弩》

上一章 骑射 胎穿汉朝之韩嫣最新章节 下一章 汉朝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