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异界食谱
本书标签: 短篇  架空古言  古风   

西王母

异界食谱

西王母[xī wáng mǔ]

道教至高无上的女神

道教创立以后,西王母被纳入神系,成为道教至高无上的女神。民间俗称“王母娘娘”。“西王母”的称谓,始见于《山海经》,因所居昆仑丘于汉中原为西,故称西王母。

中文名

西王母

别名

王母娘娘

性别

生日

农历三月三日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王母穴处昆仑之丘。”《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则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王母在道教中地位极高,在道教形成和发展中,一直是很重要的角色。东晋葛洪在《枕中书》中称其为元始天王与太玄圣母通气结精后所生之女,号曰“太真西王母”,是西汉夫人,“所治群仙无量也”。后来《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二二又宣称她是自“西华至妙之气”所化生,“生而飞翔,以主毓神元奥于渺葬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结气成形”。而成太阴之精,女仙之宗,与太阳之精东王公相配匹,“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矣”。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咸所隶属。凡是世上成仙之人,进入天庭,都要“先见西王母,后谒东王公”,然后才能进入三清境,拜见元始天尊。

据说黄帝讨蚩尤之暴,咸所未禁,当黄帝归息太山之上,王母遣使者授以广三寸,长一尺,青莹如玉,丹血为文的真符,载其战略密诀:“太一在前,天一在后,得之者胜,战则克矣。”并且命九天玄女授黄帝以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黄帝细心研读了玄子之术后,遂克蚩尤于中原。当虞舜摄位佐尧治事时,王母遣使授舜自玉环。舜即位后,又授舜以神州地图,遂使舜建功立业。在黄帝九州疆域的基础上,将疆域扩展为十二州。此时王母又遣使献给舜一种古雅的乐器——白玉管,舜吹之以和八风。

魏时,曹植作《仙人篇》颂曰:“东过王母庐,俯视五岳间。”这“王母庐”即今之山东泰山脚下王母池,唐代时称之为瑶池。据载,王母曾于泰山王母池,集聚群仙,所以其后创建道观加以祭祀,隋朝李谔有文曰:昔黄帝建岱岳观,遣玉女七人,云冠羽衣,修奉香以迎王母。

此外,崇奉西王母的内容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亦有体现。

在世人的心目中,西王母就是调和阴阳,致召万灵,统括真圣,“若隐若现,运百灵而准今”的女仙。她有“三千侍女,奏笙簧之元乐,百岁蟠桃,开金碧之灵园”。她的神威,使“十方高圣同拥护,九曜仙真共策行”。如此高圣仙真,当然会赢得普遍的尊敬和信奉。据说西王母的诞辰日是七月十八,但每年的三月初三,天界各路神仙都会集于瑶池,为王母庆寿,谓为“蟠桃会”。同时,她还常出入天庭,赐福赐寿于人间的善男信女。

其实西王母很早之前就想写了,但是由于这个人物演变过程错综复杂,所以一直搁置,正巧闲来无事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篇幅可能过长请耐心看完望勿怪。

西王母又称:王母、金母、阿母、西姥、瑶池金母、金母元君、王母娘娘、西灵圣母、太华西真万炁祖母元君、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太灵九光龟台金母等,道号为"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 瑶池大圣西王金母 无上清灵元君 统御群仙大天尊”。在中国神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博物志》:‘漢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澤以求神仙之道。時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當來,乃供帳九華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雲車而至於殿西,南面東向,頭上戴玉勝,青氣郁郁如雲。有三青鳥,如烏大,使侍母旁。時設九微燈。帝東面西向,王母索七桃,大如彈丸,以五枚與帝,母食二枚。帝食桃輒以核著膝前,母曰:“取此核將何為?”帝曰:“此桃甘美,欲種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唯帝與母對坐,其從者皆不得進。時東方朔竊從殿南廂朱鳥牖中窺母,母顧之,謂帝曰:“此窺牖小兒,嘗三來盜吾此桃。”帝乃大怪之。由此世人謂方朔神仙也。’

《汉武帝内传》“王母上殿东向坐,着黄金褡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璚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

《汉武帝内传》篇幅较长我就不全放出来了,就大概讲一下,第一,作为天神的西王母自天堂下凡时的排场竭尽壮观和奢华,人间帝王再怎么样也是无法与其比肩的。第二,尽管她已诞生了亿万年,却仍是约三十岁容颜的绝世女子,多么令人爱慕。第三,她的地位极高,大汉雄主武帝在她面前只有叩头跪拜站立侍候且一再求请的份儿。第四,她的餐饮称为天厨,非人间所有,而餐后水果,就是后来神话孙悟空在天上偷吃的仙桃,她给汉武帝吃了三颗,虽然后来武帝并没有停止杀戮,以至终老而死,却在死后尸解,而有许多灵异。第五,统领十万玉女名箓的神女上元夫人被西王母召来,其排场一如西王母,而年龄只是二十来岁。上元夫人可以指斥武帝的无道,也能教授武帝修真养性,可以步虚,可以隐形,可以长生不老,可以免除其所有罪恶,留名青史。

我们看这是描写的西王母年轻漂亮衣着华贵,有着很高的地位,汉武帝见到了都要跪下叩拜。而且可以掌控众多仙女,到这里已经和我们现在熟知的王母娘娘完全重合,接下来的演变其实就是道教的传说了。

西王母又称:王母、金母、阿母、西姥、瑶池金母、金母元君、王母娘娘、西灵圣母、太华西真万炁祖母元君、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太灵九光龟台金母等,道号为"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 瑶池大圣西王金母 无上清灵元君 统御群仙大天尊”。在中国神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史记.三十世家·赵世家》记载:“造父幸于周缪王。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

《左传·昭公十三年》:

“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列子·周穆王》:“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

《列子·周穆王》:“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西观日之所入,一日行万里。”

《穆天子传》“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今本竹书纪年》其中有两条与西王母相关的记载:"(周穆王)十七年,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秋八月迁戎于太原。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积羽千里,征犬戎,取其五王以东。西征,至于青鸟所解。西征还,履天下亿有九万里”。

《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西次三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山海经》第十二卷.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山海经》第十六卷.大荒西经:"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

《山海经》第十六卷.大荒西经:"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这是山海经的原文记载,最开始《山海经》中记载的西王母是一个人面虎身,虎齿豹尾住在洞穴里面,是神掌管着天上的五行灾疫和五刑残杀之气(还有一种说法是掌管着五残星古代称之为凶星),这是西王母最早记载的样子,她又是怎么变成我们现在温柔端庄,掌管着所有女仙的王母娘娘呢?我们接着看。

道教于东汉末形成,其后,遂将历代传说中的神仙列入道教系统,西王母顺理成章地成为道教诸神之一,后来五行之说盛行,又衍生出和西王母相对东王公来配西王母,也开始为她的身世进行填补。

南朝梁道士陶弘景《真诰》言,“所谓金母者,西王母也;木公者,东王公也。仙人拜王公,揖王母”且因五行说中以西方为金、以东方为木,称西王母为金母,东王公为木公。

《元始上真众仙记》:“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生天皇十三头,治三万六千岁,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又生九光玄女,号曰太真西王母,是西汉夫人。”

东晋道士葛洪所著《枕中书》言:当天地混沌如鸡子时,盘古真人,即元始天王已经游乎其中。经过四劫,天地始分,然后产生岩石、水、元虫、滨牵、刚须和龙。元始天王住在天中心之上的玉京山。再经过二劫,在石涧积血之中生出太元玉女,她“天姿绝妙,常游厚地之间,仰吸天炁,号曰太元圣母。”元始天王下游见到太元圣母,“与通气结精,招还上宫”。元始天王再经一劫一施,太元圣母生下了扶桑大帝东王公,号为元阳父,又生下了九光玄女号为太真西王母。以后,又生下地皇十一头,人皇九头,各治三万六千岁。再后才是八帝三王。所谓三王,即夏禹、殷汤、周武三位开国君主。西王母的出身如此之高贵,在天地间简直是无与伦比。由此决定了她可以与天地并存,永远保持青春,真正的万寿无疆!

这里又说西王母和东王公是兄妹,但是大多数都是说他们是夫妻,这其中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神异经》记载:‘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 也。围三千里,圆周如削,下有回屋,仙人九府治, 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 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 登翼上,之东王公也。故其柱铭曰:“昆仑铜柱,其高入天。员周如削,肤体美焉。”其鸟铭曰:“有鸟希有,绿赤煌煌,不鸣不食,东覆东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东,登之自通,阴阳相须,唯会益工。”’

据称,这是最早将西王母的配偶称为东王公的文字,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其相隔一万九千里,西王母每年登上鸟背去东边和东王公相见,鸟背、一年见一次,熟悉吧,胖子不得说这很有可能就是情人节最初版本。

至于后面道教的那些演化,包括怎么就和玉皇大帝又成为夫妻了,胖子就不讲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一下吧,我只是讲一下《山海经 》的西王母演变过程,不然永远讲不完了。

《史记.三十世家·赵世家》记载:“造父幸于周缪王。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

《左传·昭公十三年》:

“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列子·周穆王》:“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

《列子·周穆王》:“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西观日之所入,一日行万里。”

《穆天子传》“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今本竹书纪年》其中有两条与西王母相关的记载:"(周穆王)十七年,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秋八月迁戎于太原。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积羽千里,征犬戎,取其五王以东。西征,至于青鸟所解。西征还,履天下亿有九万里”。

这个周缪王其实就是我们大名鼎鼎周穆王了, 他和西王母的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由文献可见这里的西王母很可能是一个西方的一个国家,其君主是女性,所以称之为西王母,而周穆王西征史上是有记载的,至于他是不是不是那个我们所认为的西王母,胖子认为是不可能,最有可能的一种情况就是,周穆王西征时到了一西域的一个国家和一个美女君主产生了邂逅,会去以后就各种吹牛3,哎呀!我遇见西王母了,在瑶池一起唱歌跳舞,过几年他还会来看我之类的,用来显示自己是天选之人和你们不一样。

此时的西王母已经是人的样子,虽然没有描写具体样貌,但是想也知道周穆王应该不会说,我看到西王母了长得虎齿豹尾,似人非人,我们产生了邂逅。如果是真的那还跳个锤子舞了,早撒丫子跑了。

其实到这里就完成了一次的转变了,已经不在是兽人了,看到这可能有人就要问了,你这有BUG啊,难道山海经成书比周穆王时期还要早吗?就不能是人家周穆王先看见的西王母吗?

这个问题我也纠结过,但是我还是依然坚持我的想法,山海经具体什么时候起稿的谁也说不准,据相关人员对比发现《穆天子传》内容借鉴很多山海经中的内容,比如山脉走向、地理人文,所以专家推测《山海经》早于《穆传》,胖子查阅大量的文献和一些文学家发表的文章,绝大多数都认为《山海经》成书要早一些,后世史官都会以它为基础,然后进行考证。

西王母的形象已经从半兽半人的形象演变成了正常的相貌,接下来开始继续演变。

司马相如《大人赋》:“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矐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

《淮南·览冥》: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

西汉扬雄《甘泉赋》有“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寿兮”

东汉中期《太平经》:“乐莫乐乎长安市,使人寿若西王母,比若四时周反始”

刘向的《列仙传》中记载了神农时的雨师赤松子“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随风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还有“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

《归藏》也说: “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为月精。”

就连《本草纲目》也有记载枸杞又叫西王母杖,长期服用有抗衰老,延年益寿,润肺补阳的作用。

到了汉代西王母就转变为“有不死之药”的吉神及仙人,可以赏赐给世人长生不不老药,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除了嫦娥奔月可能就是就汉武帝和西王母的故事了。

因为涉及的相关资料太多了,比如还有:还有燕昭王饮了西王母的“玉酒金醴,遂得 羽化的故事;(帝舜)九年,西王母来朝。西王母之来朝,献 白环、玉玦;西王母是伊西斯是古埃及时代的主神,还有各种外国的神,西王母住的地方在哪;等等......有兴趣自己搜一搜。

上一章 三清伊始 异界食谱最新章节 下一章 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