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绝世医妃:错步弦
本书标签: 古代  有甜有虐  甜宠   

第二十六章

绝世医妃:错步弦

今天发布一篇我写过的文章

有人说木心的书是奢侈品,需要读者的文学功底足够阔绰。初读这本书时,我不太懂木老的写作手法,头脑高度紧张的解读着一字一句。精致优雅的字句淋漓至尽的展现在面前,在行云流水的笔下,是他对自己风尘仆仆的一生倒影的看透。

木心在大陆出版的第一个散文集,便是《哥伦比亚的倒影》。很多人读不懂它,晦涩难懂的生僻字与意识流的穿插,每一章节无一重复手法锻造了思绪的流淌。我想,也只有木老丰厚的阅历与满腹诗书足以勾勒出“看山还是山”的境界。木老谵妄之际,陈丹青问他记不记得《明天不散步了》和《哥伦比亚的倒影》这两本书,木老给我们答案是记得:伟大。

洋洋洒洒的文字有很多,最触动人心弦的恐怕是那篇《童年随之而去》。在镜头跳跃感极强的文章中看似是惬意盎然的风轻云淡,却在细细品来时发现了蕴藏着浓墨重彩的禅意,确实深切的向我们传达了一位历经沧桑后的老者对儿时的怀念。他仿佛在文中做了一场充满仪式感的告别,随着“我”心爱的盌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他的童年也一样在时光的蹉跎下流逝。一场儿时的告别与失去,用自然的宽慰方式,人总要与自己和解。刻而不薄有着粥一样温热的木心先生总是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情。我想,本该如此,任何人都会经历沧海桑田最终回望过去,与之离别。

看到这里,我们不难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意识流写法,使人物主观的感受到的“真实”存在,客观的将人物形象活跃于纸上,相较于传统小说来讲,少了些许刻板的介绍人物所处在的社会环境和身世等。这本书便是这样,木老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回忆、联想通通结合,看似天马行空毫无逻辑,实则围绕中心构思,线索明朗,巧用对比。在手法多样化的加持下从而打造出一本出色的作品。

书中写实般记叙了自己在哥大游逛时,所见所思所想。是对现实生活的失望,是对人生如戏的感叹,是对壮志未酬,韶华蹉跎的悲叹。或许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关,他十分想念20世纪之前那段日子,在他的文章《从前慢》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他以以前穿的旧靴子作为自己怀念的载体,现如今,已经没有合适的场合再去穿这双旧靴子了。很多东西,也都随着时代的变革而落后淘汰,不仅仅是木老无法接受,我们也会随着如今快节奏的社会而无从下手。是啊,面对这样无能为力的趋势,我们也同样无法改变。

与木老一起散散步,在哥大的湖边,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文艺复兴时期装束打扮的年轻人”正在忘我的朗诵着,以此勾起了木老的回忆,运用了大量的篇幅回忆曾经如诗如画的春季。20世纪仿佛对木老是一个时间节点,他认为20世纪以前是“我思故我在”的社会,而在20世纪以后便是“我不思便我不在”的态度。至于为什么这样,和当时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影响,18.19世纪在木老的心中是清澈透明,而“混浊”、“干瘪”是他赋予这个时代的形容词,尽管社会自由化程度提高,但依旧掩盖不了资本家对自由民主的掩盖,只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木老在这一点,他有着比常人的通透。

木老在很多作品中都谈到了保持纯真的观点,他时常引用耶稣的那句话:不像小孩,就不能进入天堂。或许这便是为什么他作品中常常缅怀的原因,他对艺术同样有着纯真的追求,在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对艺术的抨击使木老万分心痛,他不得不逃避现实,沉浸在那个充满艺术性的自我世界,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而《哥伦比亚的倒影》就是他的内心写实。

我在阅读这本作品时,经常会对某一个点异常执着,好似无法感同身受他的情感。而当我们了解了他的一生,他颠簸流离的经历,便能明白,是看透世间万物后的淡淡忧伤,书中虽表达了深切的无力感,但抛开作品而言,我们所处的时代或许都会有很多令人唏嘘与无能为力的方面,去接受去坦然面对,化悲观为促进生活前进的动力才是一剂抽身于时代感的良方。

合上书后,我仿佛还能感受到那哥伦比亚大学边哈德逊河畔边的碧波荡漾。

上一章 第二十五章 绝世医妃:错步弦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