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帝后洺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唐高祖:7子

帝后洺

旧唐书

《旧唐书·卷六十四·列传第十四》:

汉王元昌,高祖第七子也。少好学,善隶书。武德三年,封为鲁王。贞观五年,授华州刺史,转梁州都督。十年,改封汉王。元昌在州,颇违宪法,太宗手敕责之。初不自咎,更怀怨望。知太子李承乾嫉魏王李泰之宠,乃相附托,图为不轨。十六年,元昌来朝京师,承乾频召入东宫夜宿,因谓承乾曰:“愿陛下早为天子。近见御侧,有一宫人,善弹琵琶,事平之后,当望垂赐。”承乾许诺。又刻臂出血,以帛拭之,烧作灰,和酒同饮,共为信誓,潜伺间隙。十七年,事发,太宗弗忍加诛,特敕免死。大臣高士廉、李勣等奏言:“王者以四海为家,以万姓为子,公行天下,情无独亲。元昌苞藏凶恶,图谋逆乱,观其指趣,察其心府,罪深燕王刘旦,衅甚楚王刘英。天地之所不容,人臣之所切齿。五刑不足申其罚,九死无以当其愆。而陛下情屈至公,恩加枭獍,欲开疏网,漏此鲸鲵。臣等有司,期不奉制,伏愿敦师宪典,诛此凶慝。顺群臣之愿,夺鹰鹯之心,则吴楚七君,不幽叹于往汉;管蔡二叔,不沉恨于有周。”太宗事不获已,乃赐元昌自尽于家,妻子籍没,国除。 [6]

新唐书

《新唐书·卷七十九·列传第四》:

汉王元昌,初王鲁,累迁梁州都督,后徙封汉。有勇力,善骑射。数触轨宪,太宗手诏诲督,乃怨望,附太子承乾,通馈谢。来朝京师,宿东宫,尝有丑语;又见帝侧有宫人善琵琶,乃曰:“事成幸赐我。”承乾许之,割臂血盟。事败,帝弗忍诛,欲免死,高士廉、李勣等固争不奉诏,乃赐死,国除。 [3]

人物评价编辑 播报

张怀瓘《书断》:“皇朝汉王元昌,神尧之子也。尤善行书,金玉其姿,挺生天骨。襟怀宣畅,洒落可观。艺业未精,过于奔放。若吕布之飞将,或轻于去就也。

艺术形象

1993年电视剧《唐太宗李世民》戈伟家饰演李元昌

参考资料

2. 汉王元昌,高祖第七子也。少好学,善隶书。武德三年,封为鲁王。贞观五年, 授华州刺史,转梁州都督。十年,改封汉王。

4. 《新唐书 卷一 高祖本纪第》:武德三年六月,封子元景为赵王,元昌鲁王,元亨酆王。”

5. 《旧唐书》 太宗事不获已,乃赐元昌自尽于家,妻子籍没,国除。

李元亨(619年-632年7月2日),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八子,母为尹德妃。 [1]

武德三年(620年),封为酆王。唐太宗即位后,迁金州刺史。贞观六年(632年),逝世,谥号为悼,年仅十四岁,无后。

酆悼王李元亨(619-632年7月9日),唐高祖李渊第八子,母为尹德妃。

武德三年(620年),封为酆王。其母尹德妃,没有支持秦王李世民夺取太子位。

贞观二年(628年),授金州刺史,之藩。唐太宗怜其幼小,数次遣使为劳问,赐金盏以娱乐之。

贞观六年(632年),逝世,谥号为悼,年仅十四岁。因无子嗣,封国废除。

上一章 唐高祖:6子 帝后洺最新章节 下一章 唐高祖:9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