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帝后洺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唐高祖

帝后洺

张燧:古今杀降之甚者,莫甚于唐高,而项羽、白起弗与焉。薛仁杲降则杀之,王仁本降则杀之,萧铣降则又杀之,其他盖不胜数也。或谓出太宗意,然而太宗未尝杀颉利也。独当时何无一言救止,岂其力不能得之。文静之死,而无及于数子耶! [24] (《千百年眼》)

王夫之:①唐之取天下,迟回以起,若不足以争天下之先,而天时人事适与之应以底于成,高祖意念之深,诚不可及也。 [46] ②是故三公六省无专职,而尽闻国政以佐天子之不逮,国多才臣,而虽危不亡,唐之所以立国二百余年,有失国之君,而国终存,高祖之立法持之也。 [46] (均载《读通鉴论》)

***: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遇事无断制。 [25] (《***读文史古籍批语集》)

吕思勉:唐朝开国之君虽为高祖,然其事业,实在大部分是太宗做的。 [26] (《中国通史》)

崔瑞德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高祖是中国一切史书中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他的声誉之所以蒙受损失,第一是因为事实上他的统治时期很短,而且是夹在中国历史上两个最突出的人物的统治期的中间:他前面的统治者是大坏蛋隋炀帝,他后面的则是被后世史家视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第二,已如上述,是因为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绩被他的接班人精心地掩盖了。实际上,唐高祖举兵反隋时尽管已年过五十,上了年纪,他仍然不失为一个有雄心壮志而又生气勃勃的和干练的领袖人物。有充分材料可以证明,他具有不凡的抱负,而且毫无疑问,恰恰是他策划了太原起事,并胜利地引导唐军进抵隋都。他对李密和东突厥人的外交攻势使得唐军能夺取大兴城,并且使得唐军能组织和加强在陕西的力量而无虞敌军的阻碍。后来,他的大赦、封官许愿和大加赏赐的政策,再加上李世民在战场上的胜利,有助于使新王朝取得很多必要的支援,并且促成了全国的重新统一。也正是唐高祖其人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武德之治,从任何现实标准来衡量,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其结果来看,唐王朝已经打下了坚实的行政、经济和军事基础。总而言之,唐高祖为他儿子的辉煌统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全唐诗》《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各收李渊诗1首 [48] :《为秦王制诗》《嘲苏世长》。 [47]

《全唐文》卷1至卷3收录有李渊在位时颁布的诏书。其中《草堂寺为子祈疾疏》记录的是他在大业三年(607年)任郑州刺史时为其子李世民祈祷康复事成后还愿的一篇文章。生时异象

据《旧唐书》《太平御览》等书记载,李渊出生时“紫气冲庭,神光照室,体有三乳,左腋下有紫志(痣)如龙”,呈现异象 [116] 。李渊年轻时,善于相面的史世良告诉他说:“您的骨骼惊奇,必为一国之主,愿您自爱,不要忘记鄙人说的话。” [6] [117]

上一章 唐高祖 帝后洺最新章节 下一章 唐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