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帝后洺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唐高祖

帝后洺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五日 [119] ,李渊自率甲士三万誓师,正式起兵。他们由晋阳出发,沿着汾河谷道南下河东。表面上打着“志在尊隋”的旗号,宣布尊立代王杨侑(隋炀帝之孙)为帝。始毕可汗派人送马千匹 [97] ,驻在楼烦的原西突厥特勤阿史那大奈(即史大奈)也率兵相助。李渊军行至贾胡堡(今山西灵石西南),代王派遣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两万屯霍邑(今属山西),左武候大将军屈突通领骁果数万人屯河东,阻击李渊军南下。这时正值秋雨连绵,道途泥泞,李渊军不得前进,军粮也感匮乏。外间还谣传突厥将与刘武周乘虚掩袭晋阳,因刘文静出使突厥未归,众人不知虚实。李渊召集将佐商议对策。裴寂等主张“还救根本(晋阳),更图后举”。李建成、李世民则力主进军。李渊经过慎重考虑,终于作出了继续进军的决定。 [58]

八月,雨止天晴,军粮也从太原运来,李渊便率军进攻霍邑。先以轻骑挑战,宋老生统兵三万由东门、南门出而迎战,李渊军稍稍退却,宋老生认为李渊畏惧,引兵前进,离城里余而阵。将军殷开山率步兵抵挡宋老生,李建成、李世民绕向宋老生阵后,分别屯守东门和南门,断其归路。正当双方激战的时候,李渊派人高呼“已斩宋老生”。宋老生部众听后,阵势大乱,纷纷回逃,李渊军所向奋击,杀死宋老生,取得大捷。李渊乘胜挥兵登城,攻克霍邑。进军临汾(今山西临汾南),克绛郡(今山西新绛),直抵龙门县(今山西河津)。 [58]

这时刘文静从突厥赶到,同来的还有突厥大将康鞘利所带的兵士五百、马匹二千 [97] 。沿河守臣也纷纷来降。同时,李渊去信招降冯翊农民军首领孙华,又遣左右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及左领军长史陈演寿等统步骑六千,自梁山渡河,以待主力到达。李渊亲自率诸军包围河东,屈突通婴城固守。李渊见城坚不易攻取,意欲引兵西往长安,与将佐商议。裴寂提出如不能克河东将陷于腹背受敌之境,建议“先克河东,然后西上”,则长安必破。但李世民认为兵贵神速,应该挟胜速取长安。李渊综合两种意见,扬长避短,决定留兵围困河东,自统主力军西进,自壶口渡河,舍于朝邑长春宫(在今陕西大荔朝邑镇西北),“关中士民归之者如市”。李渊分军两路,命李建成、刘文静率王长谐等数万人屯永丰仓(今陕西华阴东北),扼守潼关,以备东方援敌;命李世民率刘弘基等数万人,掠取渭水北岸之地,对长安采取钳形攻势。 [58]

李渊在关中的亲属,听到李渊军到来的消息,纷纷响应。他的女儿李氏(嫁柴绍,后封平阳公主)在鄂县(今陕西户县)散家财,招集亡命之徒,招降邻近的各路义军。李渊的从弟李神通也在鄂县起兵,部众至数千人。李渊的女婿段纶在蓝田起兵,有众万余人。其中李氏的势力最大,部下至七万人,号称“娘子军”。李世民一路西进,广招官吏、义军,待到泾阳时,亦有胜兵九万人,与“娘子军”相会,声势大张。李渊于是命李建成率永丰仓精兵,自新丰西进长乐宫,李世民回师北屯长安故城。李渊引军西行,所过之处,废去一切离宫园苑,释放宫女,归还其亲属。 [58] 当时,隋炀帝远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关内隋军力量薄弱;中原瓦岗军与王世充激战方酣,均无暇西顾。因此李氏父子进军神速。

上一章 唐高祖 帝后洺最新章节 下一章 唐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