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那些年看过的书
本书标签: 短篇  中短篇集 

《当呼吸化为空气》保罗·卡拉尼什

那些年看过的书

  生命是什么?人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

  今天我阅读了一本优秀的著作,叫做《当呼吸化为空气》,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发,让我受益很多!

  保罗对生命意义的深究似乎从儿时便开始了。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求知是什么让人类的生命充满意义?而他的想法便是:文学是精神生活的最好境界,而神经系统科学则探索大脑最为优雅的规律。“意义”这个概念,很是让人捉摸不定,但也难以和人与人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道德价值割裂开来。

  儿时的保罗并不认为自己会成为医生,爱好是文学,是其中的力量。在其母亲的启蒙下,保罗的文学素养日益提高。而一切的转变是在其看了《撒旦:不幸的卡斯勒医生的心理疗法与治愈》后产生的假设:思想不过就是大脑运转的产物。尽管人类拥有自由的意志,但仍然是有机生物体,大脑是器官,也遵循一切物理定律。文学是人类的一大笔财富和意义,而通过某种方式实现文学价值的,就是大脑这个机器。至此,保罗开始寻找生物和神经系统科学相关课程进行学习。纵现所有,年轻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坚持便是使其实现的精神力量。我想保罗所传达并不是人生只有一种可能性。人的一生在不断成长,成长的过程中人生观价值观也可能会不断改变,在一一修正自己前进的步伐。直至完成。

  成年后的保罗,最后选择成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见证过许多死亡,也见过许多别离。身为一名医生,有的病人你救不了,有的却可以妙手回春。而每一个病人逝去内心的沉重也益发加深。有的时候,这种沉重感非常明显。压力雨沮丧弥漫在空气中。只能将这愁云惨雾呼吸进去。现实生活中有些医生麻木,会无感。

  而谁又知道,在这之下的真实内心又是如何呢?为多救病人的超负荷工作,不眠不休只为和死神赛跑。

  医生的工作无疑是圣洁的。后期的保罗,上帝似乎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在即将抵达人生巅峰的他,忽然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对比很多癌症晚期患者,保罗没有暗无天日的绝望,也没有怨无犬人愤恨上帝不公。他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离开,只是不知道这天具体是什么时候。读后感·而如今,只是他来了而已。观至此处,我很讶异会有人如此平淡地去接受离开,其实离开并不可拍,可怕的是在有限的生命里究竟有没有做完自己所有想做的事。人在世上走一遭,总归有遗憾和不甘。而保罗似乎并没有这些遗憾和不甘。他坚持做了身为医生的工作,身为丈夫的责任,身为父亲对子女的期盼。人活一遭不在于寿命的长短而在于生命的意义。

  保罗,一名得了癌症的医生,他还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的一年里,一边跟肿瘤作斗争,一边完成了这本书。他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死亡意义的思考。正式当下浮躁的人们应该静心思考、学习的。

  终了,内心不免有点沉重又带着点新生的期盼。人生在世不求功名利禄,但求勿忘初心。我们智慧的最高峰,便是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却又不仅仅是当下,全心全意地做好每一件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而不是及时享乐。且每当一件事情全力去完成之后,畅快淋漓的内心总是澎湃的。身随意动,每日每时每刻。

上一章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那些年看过的书最新章节 下一章 《童年》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