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李露露急溜溜-d295
本书标签: 现代 

无题

李露露急溜溜-d295

这是我很早之前就完成的一份语文学习资料,终于要为它写点介绍性的文字,使它被更多人知道了。

一、缘起

当我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对语文这门学科的最大感觉就是语文知识太模糊了,如果说小学语文教给了我常用汉字的读写方法和比喻、拟人等常用的修辞手法的话,那么初、高中语文也没能教给我更多。中学语文学到最后,我也不能明确地告诉自己,我到底学习了什么知识。

模糊的认知就会导致马虎的态度,正是由于对语文知识的认识出现了问题,才导致学生普遍认为语文课多上一节少上一节一个样,甚至上与不上也一个样!于是乎,语文课是学生们最常拿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课了。

当我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后,我对学生最大的不解是他们普遍分不清语文中的一些概念,记不全语文里的一些知识。比如说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拿这三个概念来考中学生,当真是男生听了会沉默,女生听了会流泪;又比如病句的六种类型、五种文言特殊句式、十种说明方法、语法的基本知识等,能够把这些知识讲得比较清楚的学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由于对这些知识的模糊认识,导致考试时凭感觉作答,阅读题中,问表现手法答修辞手法,问表达技巧便不知所云。

为什么会这样?是这些知识老师没讲吗?当然不是,老师肯定讲过,但学生不一定听到了,因为学生可能正在“暗度陈仓”呢;又即便学生听到了,但也只是数面之缘或数耳之缘,他根本就没往心里去;又即使他认真听了,也认真记了,但这些知识五花八门,杂乱而无章,而且仿佛与一篇篇的语文课文是独立开来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们是专门而生硬的知识,而课文是生动形象的抒情小品,学生们只记得老师赏析这一篇篇抒情小品时的自我陶醉,而很少记得老师一本正经地讲解语文知识时的耳提面命。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还得追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学生会记不住这些语文知识?为什么学生会喜欢在语文课上做别的事?我想,关键在于语文知识不成体系。

是的,我认为这就是关键。因为语文缺乏一个相对完整和固定的知识体系,学生也就不知道这节课所讲的东西重不重要,该不该学,是不是听与不听一个样;又因为缺乏这样一个知识体系,学生无法科学地对自己的语文知识进行评估,也无法科学地进行知识的复习,所以学生总是带着模糊的,片面的,零散的语文知识参加考试,如此一来,考得如何,便有了很大的听天由命的成分。

二、有没有语文知识体系?

当然是有的,不过这得分大小两个体系来说

小的体系,也就是关于某一个知识点的体系,比如说病句。

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老师在讲解病句时,都曾经将六种病句类型一一分析过,也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但是,这样就能让学生形成关于病句的知识体系了吗?不一定,很不一定。

试想一下, 除了新授课,老师会系统地讲授病句的六种类型外,其余时间,师生都是片面地、零散地遇到一些病句,然后有针对性的,也即是片面地、零散地进行讲解,如果此时学生不明白,说明学生关于这块知识学得不够系统,那么老师应该怎么办呢?

老师有以下几种选择

老师口头将相关知识复述一遍。

老师找出以前新授课的 ppt 来,重新讲一遍。

让学生找出以前的笔记来,重新复习一遍。

这三种方法看似可行,实则都不具有实操性

口头复述不够直观,语速又快,已经掌握的学生嫌老师啰嗦,没有掌握的学生又来不及记笔记,两头不讨好,只是显摆了一把老师记性好,嘴皮子利索;

找以前的 ppt 重新讲一遍,首先以前的 ppt不一定随时带在身边,其次,重新讲一遍,依然会让优生感到啰嗦,而且拖慢上课进度;

什么?让学生自已看笔记,想想以下情况:

1.有的学生没做笔记。

2.有的学生做了笔记,但有缺漏。

3.有的学生只做笔记,但从不回看笔记。

4.有的学生的笔记本忘带了。

5.有的学生带了笔记本,但无法及时的找到它。

6.有的学生可以及时找到笔记本,但无法快速地定位到相关笔记。

7有的学生的笔记本遗失了。

上面7种情况,随便哪一种都足以使这个学生无法形成关于病句的知识体系的建构。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明白自己为什么语文学来学去仍然糊里糊涂的原因了吧。

以上讲的是小体系无法形成的原因,下面讲大体系,也就是整个语文知识的体系。

如果说没有形成某一小知识的体系的学生是少数,那没有形成整个语文知识体系的学生就是多数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也很简单,一是老师没有进行大体系的建构,二是学生仅凭自身又无法完成这一建构,所以便师也昏昏,生也昏昏了。

 三、终极解决之道——雪映语文知识宫殿

那如何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形成语文知识体系的呢?我的答案是使用《雪映语文知识宫殿》,如图所示:

上一章 无题 李露露急溜溜-d295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题